•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中的认识论解析_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3 04:45:42 点击:

      摘要:列宁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他的一生发表过诸多阐述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其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深刻阐述了认识论的科学内容,系统论述了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观及其实践标准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研究列宁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建构。
      关键词:列宁;认识论;真理观;实践观;当代启示
      马克思认识论科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认识论领域中的重大变革,它将辩证法与实践观应用于认识论,与一切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体系,因此,我们要在马克思的基础之上,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过程中的最新成果,完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列宁《唯批》中所阐述的认识论,就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论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学者们对列宁认识论的研究已去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列宁认识论的当代价值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一、认识论问题上出现的理论混乱
      二十世纪初,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马赫主义者企图恢复和复苏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他们纷纷发表著作,宣传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造成了哲学思想上的严重混乱,尤其是在认识论问题上,陷入了唯心主义认识论及其不可知论的境地,形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局面,严重威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领导地位。马赫主义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基本路线出发,把感觉当作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看作是"感觉的复合"。马赫说:"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之为感觉的东西。)"[1](p5)马赫主义否定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及其可知论观点,否定感觉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写和反映,他们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把"感性表象"说成是与外部世界相等同的。巴扎洛夫说:"关于物及其特性的表象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是一致的,感性表象就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2](p112)马赫主义最终走上了不可知主义的道路,否定世界的可知性。真理问题上,马赫主义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把真理说成是"思想的形式"、"经验的组织形式",波格丹诺夫说:"客观真理的标准是没有的,真理是思想形式--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2](p122);同时,形而上学的理解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把真理说成是永恒存在着的。此外,马赫主义还把实践标准排除在认识论的界限之外,把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分隔开来。马赫说:"在日常的思维和谈话中,通常把假象、错觉同现实对立起来。"[2](p139)总之,马赫主义的思想造成了认识论的极度混乱。对此,列宁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唯心主义真面目。
      二、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认识论的科学内涵
      列宁《唯批》中系统阐述了认识论的科学内容,他主要在可知论、反映论、真理观及其实践观方面,创新了认识论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实践观和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重要联系,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1.、基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反映论与可知论
      列宁基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的立场,他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反对休谟的不可知论。列宁说:"承认我们表象与之"相符合的"我们之外的实在的客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而且是任何唯物主义、"一切以往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1](p26)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机械唯物主义,他们都坚持唯物主义的道路,肯定反映论和世界的可知性,这是列宁始终坚定不移的立场。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的路线,才能更加准确的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在此基础上,列宁继续说:"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在这里是叙述的十分清楚的: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像。"[2](p108)思维、知觉、感觉是对物的反映,人们的认识是基于对物的反映形成的,它绝不是主观想象的,先验存在的。"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1](p24)列宁肯定感觉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性,把感觉看成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复写。"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p35)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反映论的高度概括。列宁从反映论的立场出发,更加深入的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观点。世界的可知性是不容置疑的,自在之物是可知的。列宁指出:""自在客体"是绝对可以认识的,因为我们的表象、观念只是"心外"客体的复写或反映。"[2](p121)"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尚未被认识的"自在之物"在人类的实践中,将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 列宁肯定"自在之物"的可知性及其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列宁认识论结论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进一步阐述了"自在之物"的可知性及其认识由不知到知的辩证过程。列宁说,"(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的思考,不要以为我们的意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1](p23-24)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及其个人素质的影响,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完全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2、基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之上的真理观
      列宁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肯定客观真理的存在。列宁说:"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1](p39)列宁坚决反对把真理说成是"思想形式"的马赫主义认识论及其不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指出:"在唯物主义看来,承认客观真理是最要紧的;在不可知论,或者更进一步说,在主观唯心主义看来,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2](p126)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必然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必然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它又是辩证的。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辩证的分析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揭示了杜林追求"终极真理"、"永恒真理"的形而上学真理观的荒谬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3](p431)列宁赞同恩格斯的观点,并且在恩格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列宁说:"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1](p41)"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1](p41)"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栗,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1](p41)由此可见,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一方面,真理的存在是绝对的,认识向绝对真理无限接近的趋势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此外,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列宁说:绝对真理与相随真理的"区分正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2](p137)   3、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强调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们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在实践中寻求认识的真理性内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p55)恩格斯说:"我们的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事物的对象本性相符合的。"[2](p139)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观,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列宁说:"生活的、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p144)"人类实践的"成功"证明着我们的表象同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1](p46)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它的客体是外部世界,主体是人,只有将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才能检验我们认识的真理性。而实践即联系主体,又联系客体,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因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认识是否与客观存在相符合,实践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列宁深入分析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内容。列宁说,"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确定的,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1](p49)可见,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实践检验认识的过程是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的,它不可能在某一历史条件完全掌握认识的正确与否。
      三、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认识论的当代价值
      有学者认为,列宁《唯批》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怀疑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怀疑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实际上,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深刻的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列宁的认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奠立的哲学宗旨就决定了它将不断接受人类研究的新成果,将不断发展、修正、完善自己。[5]《唯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列宁在这著作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阶段的到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认识论方面,列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列宁《唯批》中,系统总结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可知论、肯定了反映论和可知论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上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其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列宁对客观真理及其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科学阐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真理观,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真理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列宁对实践观科学阐述,肯定了实践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作用,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内容,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总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当下学习马克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有利于我们在的新的历史阶段上,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
      2、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列宁认识论中强调的可知论及其真理观,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列宁的可知论及其绝对真理的认识论思想启示我们,要树立可知论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肯定世界的可知性,肯定认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的可知论观点,积极主动的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然界及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不断丰富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理性认识,在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利用自然,科学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在掌握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会取得巨大的成果,人类社会就会产生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当人们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时,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列宁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深刻阐述启示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避免人类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是相对的、有限性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完全掌握外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情况十分严重、温室效应、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等问题层出不跌,在思想道德方面,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这充分表明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尽量避免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盲目性。
      综上所述,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映论、真理观及其实践观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一步完善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为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材料,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体系,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系统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列宁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推动马克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冯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1989,(2).
      [6]夏文斌.列宁认识论与现时代[J].高校理论战线,2000,(6).
      作者简介:章丽萍(1984-),女,河北任丘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哲学研究。

    推荐访问:认识论 唯物主义 列宁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