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9:25:05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即时通讯到目前为止仍是网络上最为流行的通信方式。本文通过从市场环境的变化,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对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建立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根据不同因素的变化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即时通讯;发展模型

    随着近年来IM软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使用IM即时通讯软件的人数俱增,同时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服务也越来越广泛,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随时发布状态,聊天,视频等,这些功能有着快速、有效的优点,有取代电子邮件和固定电话之势,成为许多Internet用户最喜爱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

    IM整体市场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PC端时代、移动端时代、云时代。在1999年时,迎来了即时通讯工具PC端时代,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是用处被动的接受地位,此时的运营商是封闭性-垄断的;2003年时,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用户一改被动单方接受到了自发,而运营商也变为了半封闭性的寡头垄断;2014年,到了如今的云时代,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也开始创造,开启了开放性的百花齐放的时代。

    1.IM软件发展路径研究

    1.1用户需求进步

    (1)生活需求:最早用户只需相互传递文字信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户本身日常活动的日渐丰富,开始需要图片信息和相关动态的即时传输和分享。

    (2)工作需求:最初个人和企业更多的是寻求与同一工作团队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跨国集团的快速发展,异地团队管理的需求等出现。

    1.2技术进步

    (1)互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1999年QQ作为中国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和影响。

    (2)智能手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当智能机出现之后,手机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新的应用,实现新功能的扩展,并使得运营商能够在已经售出的手机上部署新的业务。这使得2003年之后移动端应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如QQ、阿里旺旺等手机版APP应运而生,进一步发展。而现今微信的高速发展更是搭了该技术不断发展的顺风车。

    (3)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云计算可以说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革命性技术,这种技术将在未来数年内统领IT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改变我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由此可见,应用于云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将影响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及其发展,因此应用于云端的IM软件出现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

    2.IM软件发展模型

    2.1关键成功因素法

    2.2 IM软件用户需求模型

    2.3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2.3.1 问卷调查表

    请根据您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填写,其中非常不同意选1,一般选3,非常同意选5.

    1 2 3 4 5

    PEOU1 学习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2 记住怎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EOU3 与及时通讯软件的交互是清楚明白并且易懂的

    PEOU4 熟练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容易的

    PU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更方便与人进行交流

    PU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人的交流变得更有效

    PU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PU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接触到即时、最新的消息

    PU5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或学习)

    PU6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进工作(或学习)业绩

    PU7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改善工作(或学习)质量

    PU8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

    A1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一个好的主意

    A2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明智的

    A3喜欢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A4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令人感到愉快

    A5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价值的

    BI1 将会经常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BI2 将会积极推荐其他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

    PP1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有趣的

    PP2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令人兴奋的

    PP3 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激发想象力

    P1 相信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技术能够保护我的隐私

    P2 对即时通讯软件的隐私问题并不担心

    P3 隐私问题对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没有影响

    PI1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点很特别

    PI2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用

    PI3对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有兴趣

    PI4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之处很重要

    2.3.2样本基本特征

    调查共计发放150份问卷,由于是即时回收,回收率为100%。经过检查,对不合格的问卷进行剔除。问卷剔除的准则是“问卷回答缺项太多”和“所有答案均一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35份,有效问卷率90%,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2.3.3模型假设检验

    使用SPSS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用Amo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具体地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使用的行为动机受到创新性、态度、隐私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与所提出的假设(H5和H9)相反,感知趣味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感知创新性、趣味性、易用性通过态度变量对使用的行为动机有着间接的影响。

    3.IM软件发展对策

    3.1企业角度

    就企业而言,现有阶段的即时通讯软件存在以下弊端:大多数企业在最初引进即时通讯软件都需要对其现有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二者的兼容;IM软件的运行会占用企业内部网的一部分流量,在网络繁忙期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可能会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传递;IM软件正在迅速成为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程序传播的途径;员工使用IM工具在上班时间闲聊,降低工作效率;信息安全仍受威胁;现有的IM软件各自为政,不同厂商开发的软件之间难互通,影响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IM软件的发展趋势——统一通信。

    我们提出的相应对策如下:

    (1)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有用性,将即时通讯软件打造成能融合文本、语音、视频,以及短信、网络传真、视频会议等各种新兴通讯手段的一种既简洁又融合的通讯平台,并且提供第三方API接口实现与其他软件终端的运行和对接,企业若要最大程度地将企业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迅速部署。

    (2)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易用性,企业即时通讯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其满足了企业内外协作、架构管理及管控方面的需求,账户由企业管理员同一申请,并按照企业的通讯架构分层级清晰显明,适合任何规模的企业操作。若有员工离职其账号仍由企业收回,从而避免了人脉流失问题。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应降低IM软件的占用内存,避免在网络繁忙期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信息传递障碍。

    (3)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趣味性,适当增加一些娱乐方面的功能,就可以在不影响员工正常工作的同时缓解员工工作的疲劳。

    (4)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隐私性,企业应该为即时通讯软件设置类似防火墙等方面的功能来加强对外界有害程序的抵挡,

    (5)提高即时通讯软件的创新性,每个即时通讯软件都要有其自身的创新点,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开发其特有的功能,提高办事效率。

    3.2个人角度

    个人用户对于IM软件的功能相对于企业来说是较低的,但我们仍从有用性、易用性、趣味性、隐私性、创新性这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有用性:即时通讯软件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即时通讯软件的可互动性。

    (2)易用性:个人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易用性主要包括随时随地和不同设备随时查看。

    (3)趣味性:IM软件不仅仅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软件,它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的重要工具,因此增加即时通讯软件趣味方面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4)隐私性:除了常规的隐私安全,在IM软件中还涉及用户隐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加入了哪些群。

    (5)创新性:企业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创新,个人用户的IM软件也不例外,创新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能够继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4 总结

    本文以IM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ATM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即时通讯使用的用户需求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可以研究我国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路径及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终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守凯,李鑫霞.浅谈中国即时通讯的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2010(32):P45-46.

    [2]张文茂,张淼,毕军,等.互联网即时消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28(7):P1162-1168.

    [3]叶佩珍.国内外IM咨询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0,30(7):P83-92.

    [4]单文盛.浅谈即时通讯软件业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P94.

    [5]徐春雨,田玥.基于C/S与B/S架构的IM软件的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P67.

    [6] 李锐.浅谈即时通讯工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3(16):P86-86.

    [7] 霍艳艳,沈靖瑞.即时通信软件的发展及现状研究[J].河南科技,2014(1):P8.

    [8]鲁耀斌,徐红梅.即时通讯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6(5):P614-621.

    [9] 刘伟.浅谈即时通讯软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J].通讯世界,2013(13):P20-22.

    [10] 孙涛.现代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分析[J].电子制作,2012(10).

    [11] 曾文思.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感知创新性研究[J].媒体时代,2015(12).

    [12] 刘剑丽,陈金鹰,朱军.IM即时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3):P73-74.

    [13] 曹金燕,曹克亮.新媒体即时通讯工具比较研究--以微博、微信为例[J].求知导刊,2015(11):P31-32.

    [14] 郭思薇.IM即时通信工具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

    [15] 韦雷.浅析即时通讯软件业的现状和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4(8):P409-409.

    [16] 张珍珍.浅析企业即时通讯工具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0(4):P94-94.

    [17] 许鸿艳.新媒体即时通讯软件浅析[J].硅谷,2008(9).

    推荐访问:即时通讯 模型 实证研究 发展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