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蒙山二题|蒙山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7 04:24:30 点击:

      皇茶园   1、相约蒙山,清明时节,聚首五峰间。   五峰清幽灵秀,状若莲花,环绕蒙山之巅,分别名上清、玉女、菱角、灵泉、甘露。五峰脚下低洼处,别有洞天,眼前赫然皇茶园。石栏环护,石门紧闭,石虎镇守,好不威严。园内七株仙茶,新芽初展,气象非凡。周边,人群黑压压,悄无声息。
      鼓乐骤停,贡茶采制大典,肃穆庄严。五老七贤,三班衙役,列队恭候两厢。中央站名山知县,官服朝靴,焚香叩拜,朗声宣读祭文,诏告天地神灵。两扇石门轻启,十二僧人金盆洗手,鱼贯入园,摘取仙茶三百六十片……
      绝对不是梦,我手中的相机,不停拍下每一个场景。一千多年间,每当春风又绿,蒙山皇茶园总有这么轰轰烈烈的一幕。今天的人们,不过因袭传统,精心妆扮,将当年情景重现。
      2、远去的唐朝,泱泱大国,强盛富裕,饮茶之风盛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切珍奇异物,自然归皇家享有,称之为贡品。贡者,《辞源》有注:进献异物于朝廷。
      茶之为贡,始于周武王时,当年巴蜀先民的首领,便携茶等物产前去朝拜。但至今有迹可寻,且史料凿凿、年代久远的,遍观神州大地,当数唐代两处贡茶:一在四川蒙山,一在浙江顾渚山。
      顾渚山采制贡茶,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于匪患等原因,经朝廷恩准,免予进贡,前后八百多年。至今,仅贡茶院遗址尚存。惟有蒙山,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直到清王朝覆灭,年年进贡,岁岁入宫。这一贡不打紧,创下贡茶之最,时间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成中华贡茶的老祖宗。
      唐时,蒙山建起皇茶园,七株仙茶圈入其间,精心照料。唐朝李吉甫著有《元和郡县志》,书中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皇茶园正式命名,地方官员砌石为墙,门上横额镌刻“皇茶园”。后世,石门两侧刻下人尽皆知的“杨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至今,延续千年的皇茶园,名满天下,佐证了中国贡茶走过的悠悠岁月。
      蒙山贡茶,源起七株仙茶。西汉时,有蒙山人氏吴理真,得仙茶七株,植于蒙山五峰之间。后世以为仙种灵根,在史书中记有:甘露禅师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
      及至五代时期,更有毛文锡的茶叶专著《茶谱》,讲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老僧病入膏肓,求医无门。遇一仙人,言春分雷鸣,采摘蒙顶上清峰茶叶,以蒙泉水泡之,服一两能去百病,服四两即为地仙。老僧结茅上清峰,待春雷初动,采得一两,服后沉疴顿消,不仅貌似三十之人,还眉发绿色,健步如飞,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
      似真似幻的传说,让蒙山茶充满了灵异,印证着《名山县志》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治百病成地仙”的说法。
      千年仙茶,确有不少人见过。就说清代文学家何绍基,咸丰年间,出任四川学政时,曾游蒙山,亲历皇茶园。听地方官员言辞,见仙茶古干虬枝,何学政慨然赋诗:古风古雨饱嘘吮,高三尺寿二千年。可见,当年的何学政,必是亲眼得见七株千年仙茶,倍感神奇,吟诗记之。
      每个春天,总有知县大人的祭告声,回荡五峰问。贡茶采制大典,职责所系,亲督亲办,不敢须臾马虎。
      其实,皇茶园七株仙茶,就连皇帝也捞不着品尝。封建王朝礼制完备,极有讲究,即便蒙山贡茶,尚分正贡、陪贡、副贡,等级森严。七株仙茶,集天地精华,那是皇帝祭天及祀太庙的,称做正贡;皇茶园周边,五峰所出茶叶,专供皇帝享用,称为陪贡:五峰之外,环山而产的茶叶,用于皇帝赏赐百官,叫做副贡。
      能品尝到陪贡,是莫大的恩宠,极大的造化,文武大臣无不欢欣若狂。除去皇帝赏赐,贡茶乃皇家御用,神圣不可冒犯。别说欺君重罪,就那皇茶园边,白虎日夜巡视守护,樵夫牧童,谁个胆敢擅入?史书记载,曾有地方官员,心存侥幸,利用巡视皇茶园之机,私自摘取些许仙茶,烹煮偷饮,竟遭雷击致死。
      贡茶制好,按等级分门别类,正贡、陪贡分装六个银瓶,陪贡装入十八个锡瓶,派专使直送京城。
      3、蒙山望长安,蜀道难,万重关山。贡茶进京,那是星夜兼程,快马扬鞭,风卷尘埃。京城里,有皇帝候着,王公大臣盼着。
      无论星移斗转,还是江山易帜,惟有蒙山茶,总让君王们记挂惦念。透过历代诗文,依稀可见蒙山贡茶千秋盛况。
      还得说到那繁荣空前的唐王朝。唐玄宗风流倜傥,华清池沐浴小憩,抿一口蒙山茶,神清气爽。此等佳茗,岂可不常伴身旁?于是金口玉言,蒙山茶从此朝君王。
      那般隆重,那般急如风火,尽如唐代刘禹锡诗中所言: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所谓白泥,白色的沾性泥土;赤印,红色的印章。贡茶进京,非同一般。春风吹拂,满山茶树方芽头初露,蒙山、顾渚山的贡茶,已是急如风火,不舍昼夜,沿途护送,赶赴长安。好一个“走”字,古汉语中,其意便是疾趋、快跑,非今天的走一走、散散步之类,十分的休闲。至于贡茶,装入瓶内,除上等黄绢层层包裹外,为防途中盗换调包,还须在绳索拴接处,用沾泥封固,盖上印章,称之封泥。封泥作为包裹封口的凭记,不能坏损,以示贡茶完好。如此这般后,再装入木箱,启程上路。
      南宋,又有杨万里品到友人送的蒙山茶,即兴写出:石花紫笋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尔。诗中的“衙官”,其实就是指代皇帝。唐代,帝王所在之处称“衙”;至于君王,也可尊称为“官”。南宋偏安,国势衰微,皇帝念念不忘的仍是天下美味。那蒙山石花、紫笋,皆天下名茶,时辰一到,底下的官员们便会“牛走”,如奴仆般,张罗着采制贡茶,封固加印,敬献君王。
      即便清朝末年,大厦将倾,慈禧老佛爷忘不了的,还是蒙山茶。清明将至,名山知县依律亲赴皇茶园。这位县尊姓赵名懿,很有些学问,在蒙山留下不少诗篇。其中一首《恭拣贡茶》云:昨读香山贡桔诗,令当蒙顶贡茶时。露芽三百题封遍,云路千重传骑驰。
      刚拜读自居易贡桔的诗句,又忙于贡茶事务。一切如唐时旧制,赵知县毕恭毕敬,精心选择贡茶,万里迢迢,派干吏飞骑传送。
      4、绕行皇茶园,人们指指点点,敬畏的气氛不再。只有好奇与惊叹。
      人们千里而来,以睹皇茶园为快。细观七株仙茶,又难找感觉,同五峰茶树相似,绝无半点灵异。天子厚爱,官员景仰,神圣的光环不再。
      七株仙茶是真是假,不少人心中存了疑团。其实是否仙种灵根,是否治病成仙,大可不必盘根究底。仙茶,不过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寄寓;贡茶,不过是皇权的象征。放眼蒙山,依旧云遮雾罩;漫步五峰,依旧钟灵毓秀。七株仙茶,似乎真个应了“不生不灭”,繁衍幻化出满山的茶园。源自仙茶,根植蒙山,几十万亩茶树飘香山野,今朝贡茶愈加芬芳。
      观罢贡茶采制盛况,落座天盖寺,人们总忘不了泡碗蒙山贡茶。无论石花、甘露,一口下肚,果然琼浆玉露,清新可人,不由得感叹:皇帝爷真的会享受!
      真个口无遮拦,再不怕欺君犯上。只因蒙山贡茶已从皇宫走向民宅,由神圣走向平凡,成为天下人的饮料。

      甘露井

      不亲眼得见,难以想到,蒙山之巅,海拔千余米处,竞有一口 [ 2 ] 井静静躺卧。井名甘露,好不圣洁甜美。
      背依五峰,面向山道,绿树翠竹相拥相抱。前行不远,更有皇茶园仙茶七株为伴。古朴简洁,一色红砂石,井口两层石栏环绕,一对石龙左右守护。古碑数通,散立周边,刻“甘露”、“古蒙泉”字样。
      小小一口井,颇有故事,极富传奇。就说那井盖,不可擅移,否则,蛟龙腾空,雷雨交加。好奇心陡起,井盖挺沉,试着挪动,一睹风云际会。待移至一旁,盛夏骄阳依然,人静山空,只闻风过林梢的响动。
      井水浅浅,纤尘不染,清澈透明。掬起一捧,入口,透心的凉,丝丝地甜。
      冲着那些美好的传说,倚栏坐下。凝视古井,思绪翻涌。随手投下一粒小石子,井中涟漪顿起,时光回旋,穿梭古今之间,让人如坠云里雾里。
      一汪清泉,还忆当年,絮絮叨叨,将旧梦诉说。
      梦境流淌,云雾中闪出吴理真。悠悠往事两千年,蒙山渡春秋,终日取井水,浇灌五峰茶园。自然,那时的井尚无称谓。甘露这名儿,是后人为缅怀吴理真,将蒙山最好的茶取名甘露,或意蒙山茶似天降甘露普惠神州,或意吴理真种茶正值汉宣帝甘露年间……捎带着,这滋养出甘露的井,也就以甘露呼之了。
      孤身五峰,寂寞人生,天下第一种茶人,似乎该有佳人相伴。
      蒙山脚下,青衣江缠绵蜿蜒,山水相依,甘露井与青衣江相连。井口雾起云涌,青衣江龙王的女儿,姣好美艳的蒙茶仙子,飘然自井中升起,赏美景观茶园。见那吴理真勤劳善良,仙子爱意顿生,由天界盗来七株仙茶,两人携手植于五峰间。意相投,情相悦,男欢女爱,喜结良缘。
      怎奈天规森严,龙王动怒,仙子父命难违,循甘露井返青衣江。临行,蒙茶仙子泪流满面,将纱巾抛向半空。从那以后,蒙山终年多雨多雾。人们说,蒙山的雨,是仙子的相思泪,滋润五峰茶园;蒙山的雾,是仙子纱巾幻化,朝夕相伴吴理真。
      痴情男儿吴理真,满腔的思念,向甘露井倾诉;终身的志向,便是培育更多仙茶。待满山仙茶飘香,吴理真投身井中,踪影不见。佛门弟子说,吴理真功德圆满,白日飞升,修得菩萨金身。老百姓说,吴理真径去青衣江,寻蒙茶仙子去了。
      茶人去了,仙子去了,望眼欲穿人不见,惟甘露井永留蒙山。睹物思人,美妙传说打动骆成骧,这位清朝四川惟一的状元公,兴冲冲绕井发问:“谁将海底珊瑚树,种向蒙山老烟雾?五峰撮指擎向天,七株正在掌心处。”
      忍不住,再将目光投向甘露井,确有一种古老神秘的力量扑面,让人迷顿。时空,在这里迷失,仙界尘世合二为一,天地人神混为一谈,演绎出天上人间悲欢离合。千年古井,见证了这段仙凡奇缘。
      甘露井颇具灵性,开凿于整块岩石间,故又号石井。这水也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朝乾隆年时,《雅州府志》记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水由何来,前人百思不得其解,故依蒙茶仙子故事,传水自青衣江来。源自青衣江,虽是臆想,但每逢大早,周边民众杀猪宰羊,围井礼拜祈祷。心诚则灵,不大工夫,云雾升腾,甘露遍洒,泽惠一方。
      传说玄妙飘渺,倒是井水烹佳茗来得实在。印证此说。几百年前,名山县八景中,衍生出一个“石井茗况”。
      古今嗜茶者,不仅讲究茶叶、茶具,更讲究泡茶的水。以至到无锡,必去惠山品茶,原因很简单,山中有乾隆皇帝御笔的天下第二泉――惠泉。至于天下第一泉,古人赞不绝口的扬子江中水,应是镇江金山寺石窟中的中泠泉水。后因长江河道变迁,泥沙淤积,好水难觅,以至今人说到天下第一泉,往往误为是天下第一佳的龙井泉。凡游西湖,莫不龙井寺小坐,龙井水泡龙井茶,领略杭州一绝。
      游蒙山,甘露水泡甘露茶,人生一大快事,古诗中依稀可见。北宋年间,温江县令孙渐绕井赋诗,一句“鼎抽竹叶烧,瓶汲龙泉煮”,真个浮想遐思;明朝中叶,雅州文人李应元“甘露泉空只薜萝”,道出辞官归隐与井为伴的心境;清朝初年,名山县令徐元禧感慨仙茶圣水,留下“茶香开净土,苔厚�甘泉”;两百年后,又一位名山知县赵懿以《甘露井》为题,用“泉乳滴玲珑”诗句,赞美水的绝佳;还数骆成骧快人快语,写出“试汲蒙泉煮蒙茶,爱是升庵旧题署”,追忆明代四川状元杨升庵品茗题字,兴致盎然。
      甘露井水如何好,历代诗文咬文嚼字,显得晦涩空泛,不如《雅州府志》来得酣畅淋漓。仔细翻阅,薄薄一部方志,倒有三处记载甘露井,称井水清甘,用以煮茶,则是香冽倍异,沁脾豁心,令人入清凉界……以至发出惊人语:扬子江水大逊之矣!
      不知何时,天下第一泉也为之逊色的甘露井,落个无人问津。古人的赞美推祟,禁锢故纸堆中,再无人说道。
      心中欠然惆怅,甘醇清泉,传奇故事,竟无人理会,任其如云雾般迷漫飘忽。山外,一处仿古景观,一段明星韵事,妙笔生花,一番爆炒,多少人追捧喝彩。
      五峰静寂。这里,本该有响彻华夏的真情大爱,如《柳毅传书》、《天仙配》、《追鱼》一类,惊天地泣鬼神。可惜,一切都未曾发生,惟有风,呼啦啦刮过林梢。
      好在五峰依旧,甘露井依旧,美妙故事依旧。梦境在五峰徜徉,旷世传奇变得鲜活灵动,将恍惚的时光留在蒙山。
      但愿有心人,于前人言语中,悟出真谛,将古井时时看护,年年清淘,泡出香彻天下的佳茗,招来众多文坛俊杰。到那时,一曲大爱华章,或许就会回响天地,成就一段文坛佳话。
      甘露井,缺少的不是故事,缺少的是当代文艺家的人文关怀。 [ 1 ]

    推荐访问: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