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岑老小记|小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6 04:39:22 点击:

      姓氏由来   1917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岑学恭出生在呼和浩特市一户普通的满族人家。   岑氏家庭,何以姓岑?说起来还有一段缘由。   岑学恭的祖父名叫“诗莫勒赫”,当时在八旗中任旗校官,担当满族部队的驿使。诗莫勒赫常年往去西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送信,因见多识广、知书达理,在呼和浩特地区小有名气,人称之为“诗老爷”。
      对于宗族姓氏的选择,“诗老爷”很动了一番心思。
      当时的呼和浩特市又叫“绥远”,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旧两城相距约为五里。新城建在…个小山坡上。“诗老爷”家在新城,而“岑”的本义是“小而高的山”。“诗老爷”对汉文颇有研究,尤其崇拜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岑参诗中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景、“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壮烈、“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慷慨、“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激情、“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的苍劲……在“诗老爷”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此,取姓为岑,看似无心,却是有意。
      殊不知,这一一姓氏,竟为岑学恭与名山大川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岑学恭笔下的山,都是时代的山,都是“今天”的“山”。
      ――姓氏成就了岑老。
      私塾就学
      1922年,岑学恭五岁了。
      父母一合计,应该让岑学恭上学了。
      当时的学堂,以私塾为主。
      与岑学恭列班的同学约有七八十人。在启蒙阶段,开设的课程只有《百家姓》,老师只教识字。
      老师在上面悠悠扬扬地唱:
      “赵钱孙李――”
      学生在下面呜呜哇哇地叫:
      “周吴郑王――”
      唱完以后,学生就写,老师就批改作业。
      周而复始,天天如此。
      聪明的学恭对《百家姓》早已熟记于心,提不起更多的兴趣,常常乘老师不备躲在下面画画。
      有一次,学恭又躲在课堂下面画画,一个平时学习不好、经常被老师打板子的同学跑到老师面前去告状:“老师,岑学恭又在课堂上画画了!”
      当时的老师叫“皇甫继羽”。皇甫老师一听,十分生气,立即叫人把岑学恭找来。
      岑学恭惴惴不安地来到皇甫老师的面前,他不知道,从未挨过板子的他,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私塾老师惩罚学生的法宝,就是打板子。几个板子下去,手心立马肿起来。
      一般学生最怕打板子。
      这次,学恭的手心似乎有些不妙。
      不料,皇甫老师一看岑学恭的画,心里不觉有了几分喜欢,小小年纪,画出来的画居然像模像样。皇甫老师让岑学恭背诵了所学的新课,岑学恭竟然背诵得滚瓜烂熟。于是,皇甫老师非常高兴,不仅未责备岑学恭,反而在班上赞扬了岑学恭的才能。
      这件事,给岑学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朦朦胧胧地产生了出人头地的想法,也为他最终走出边塞、展翅高飞打下了基础。
      远走高飞
      1929年,学恭离开了私塾,考入了绥远中山学院附属小学,在那里接受更加正规的学习。
      这时,一个契机,终于彻底地左右了岑学恭的未来。个月都还有余。
      三十块大洋,全家人半年的生活费啊!
      父母一商量,只好卖掉自己的房子吧,卖了房全家怎么办,暂时也顾不上了。
      幸运的岑学恭又一次地碰上了好人。
      一位到内蒙古做官的山西人,姓王,看见岑学恭家穷,主动了借了三十块大洋给岑学恭。
      于是,岑学恭同考起的其他考生一起,踏上南去的列车,向着中原,向着南京,向着长江……
      长江以宽广的胸怀,热情地容纳了岑学恭。
      求教大师
      1939年,岑学恭以术科九十五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大艺术系。
      在绘画上,对他帮助最大的两位老师是徐悲鸿和黄君璧。
      1942年夏天,徐悲鸿先生从海外归来。这个消息,对于中大众多学子和岑学恭来说不吝是一大喜讯。作为嘉陵美术系会的会长、艺术系的班长,岑学恭被推选主持欢迎徐先生的到来。
      岑学恭带领着同学们购买水果、点心,布鬣欢迎会场,奋笔疾书欢迎词。
      当徐先生穿着一白夏布长衫,戴着宽边的礼帽,来到中大艺术系时,岑学恭带领同学们蜂拥上前,争着向他问好。这时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声大作,岑学恭一番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使徐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也使得徐先生对岑学恭有了初步的印象。
      后来,在徐先生到艺术系上课时,岑学恭总是趋前护后,替徐先生张罗。
      徐先生十分守时,往往提前到教室。而徐先生一到教室,常常是只有岑学恭在那里勤奋作画。
      这时的徐先生往往大声嚷道:“那些人哪里去了?让他们快来上课了!”
      有一次,岑学恭画了二十来幅斗方,想请徐先生在每幅斗方上题诗堂子。
      同学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徐先生可是一代大名人啊,弄不好可能会挨骂!
      岑学恭将画好的画,毕恭毕敬地送到徐先生面前,请老师指教,并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徐先生本来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得意弟子,也想借此机会,鼓励后生、教育其他学生发奋学习。因此,徐先生一面赞许,一面逐幅题词。这一件事,在同学中传为佳话。
      著名抗日将领傅作义先生到重庆述职。傅先生时任绥远省主席。在重庆的绥远乡亲,.委托岑学恭创作一幅画,代表绥远乡亲赠送给傅作义,以表达敬慕之意。
      岑学恭饱含激情,立马挥就一幅《三峡》,正准备题词,徐悲鸿先生来到教室。
      徐先生仔细地看了他的画,对他说:“还是我帮你题款吧!”
      于是,徐先生提笔,在岑学恭的画上题写:
      巫山巫峡萧森气,
      屏嶂中华抗战基。
      横塞将军令李牧,
      还都何异凤来仪。
      ――傅作义将军主席,绥远保土安民,厥功甚伟,绥人以岑君学恭画献之,悲鸿题记。
      1980年,香港的报刊以大版面刊登此画,使岑学恭在海外的名声大噪。
      由于长时间的交往,岑学恭和徐先生除了师生情谊外,又有了更深的感情。
      岑学恭有幸师从徐悲鸿先生,亲聆他的教诲,这对岑学恭的艺术知识、艺术修养、艺术人生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君璧先生,则是对岑学恭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黄先生的青绿山水,其构思、技法一直是岑学恭的绘画楷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黄先生成为一代泰斗时,得知岑学恭将随《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览》到香港时,九十岁的黄先生专程从台湾到他的香港九龙寓所,欢迎岑学恭的到来。
      当岑学恭会同他的朋友――也是黄先生的朋友――四川著名画家吴一峰先生,一起到黄先生家中相见时,耄耋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见甚欢的场面,被香港各大媒体以“七十三岁的岑学恭陪同八十三岁的吴一峰、会见九十三岁的黄君璧”为题,作了详尽的报道。
      智者青睐
      在中大艺术系读书期间,岑学恭有幸结识了陈立夫先生。这一段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一直被传为书画界的佳话。
      1942年,岑学恭成功在学校举办了个 [ 2 ] 人画展。这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的同学孙禄贤是陈立夫的姨妹,也酷爱山水,十分倾慕这位黄君璧先生的高足,并常与姐姐和姐夫谈及。而陈的夫人孙禄卿又恰好是画坛中人。她毕业于上海美专,为潘夫寿先生的学生,是一位够得上“份”的画家。陈夫人专攻山水,尤崇黄君璧,藉此便和其妹常与岑学恭探讨技艺,并且经常通过岑学恭,求教于黄先生。
      出于对艺术的偏爱,年长岑学恭十八岁的陈立夫,也常常盛意邀请这位学子到家中做客,于是结下了这一书画缘分。
      作为当时教育部长的陈立夫,不但全无架子,而且还像个随和的做学问的“小老头”。席间的谈话,也多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艺术创作观的讨论。此后,陈家便成了岑学恭的“第二画室”。
      1943年,岑学恭的作品先后参加伦敦和加尔各答的画展,另外,还有作品获全国第三届美展优秀奖。岑学恭充满朝气且技艺突出的学术成就,引起陈立夫的特别关注。他与岑学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比德”说。
      陈立夫对年轻的岑学恭讲:山水比德。按孔夫子的观点看,可以理解为“仁、义、智、勇、正、志”。山水所致;必为生命则仁;曲折循理则义:浅行深藏则智;清入浩出则善:至量必平则正;赴而不疑则勇。山水以形媚道,这个“道”恐怕就是圣贤的精神。
      这一席话,给岑学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陈立夫先生说:天下山水才情在于奇秀。传统的观点认为奇莫过于华岳,秀莫过于西湖。我却偏爱巴山蜀水,三峡的奇险、峨眉的灵秀也堪称一绝。我想从这里切入。陈立夫一听,十分高兴而拍案称赞,并希望早日见到这一天。
      多年以后,当岑学恭成为著名的画家以后,陈立夫先生还念念不忘当年的“比德”说,专门为他题写了一幅中堂,以汪其事:
      “艺以弘德而无止境,惟有德者能久享其名。学恭兄留念,陈立夫时年九十二。”
      重庆生涯
      1943年,岑学恭顺利地结束了学业。
      系主任吕斯北先生把岑学恭推荐给中华全国美术会工作。
      中华全国美术会的地址在重庆临华街4号二楼。一楼是著名的义铭医院。二楼以上,竟然是重庆卫戍司令部;当时的司令是王占绪,秀才出身,喜好书画,常到二楼画廊转转,买一些书画作品。
      岑学恭任中华全国美术会秘书,专门负责组织每年3月召开的年会、接待艺术家、登记美术作品、组织培训班。徐悲鸿、黄君璧、陈之佛、傅抱石、王琦等人常来,有时太晚了,就打地铺。茅盾、老舍等人也常来此欢会。
      这时,岑学恭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并且跟大师和同仁们频频交往,电使他大开眼界。
      这时,跟岑学恭过从甚密的还有赵少昂和李可染。
      多年以后,赵少昂先生在给岑学恭的信中,情不自禁地回忆道:“渝州雅会,至今犹萦回于脑际……”并称赞岑学恭的画:“尊作别具个性,古意今情无不有之。”
      李可染当时在重庆江北国立艺专教油画,春、秋两季给学生办展览。岑学恭总是十分热情地登记、帮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岑学恭和李可染在黄山写生时不期而遇,忆及旧事,李先生感叹不已。当岑学恭向他求画时,李可染还认真地说:“你的画比我的画画得好。”
      留恋成都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要员们急于还都,中华全国美术会也将迁往南京。
      岑学恭的同族、同乡、校友库荣熙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到成都寓居。
      于是,1946年的夏天,岑学恭第一次来到了成都。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吴成I昆教务长,专程来聘请岑学恭到南虹艺专任教,月薪十五元。
      南虹艺专设在小天竺街,距岑学恭住处不过数百步之遥,他也就十分乐意应允。学校开设的班次为山水花鸟混合班,每班约三四十人。岑学恭教山水,蜀中另一名画家钟道泉先生教花鸟。因岑学恭早年曾学师范出身,后来又在中大艺术系经过严格的绘画训练,因此,他的教学大受学生欢迎。学生中,佼佼者有白澄、彭邦…等人,现为四川美院教授;其余的学生后来均有不同的建树。
      为了谋生,他每天除了教学外,还必须勤奋画画,准备开个人画展。1946年秋和1947年秋他在成都举办了两次画展,地点都在祠堂街成都市美术协会内。每次画展,都有六十多幅作品,这些画,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而精心绘制。在画展上卖画的钱也是他当时生活一个主要来源,每次画展,他都要卖掉大部分面,这样才能保证他生活基本无忧。
      描绘长征
      195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在全国选择一些有影响的画家,重走长征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英勇卓绝的艰苦历程,鼓舞人民的斗志。
      岑学恭在众多的艺术家里面脱颖而出,与董寿平、陶一清、淳松窗、颜地、李方白、李俊、司机老高等人一起,从重庆出发,经成都、天全、大渡河、泸定桥、会理、金沙江、遵义等地,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艺术团团长是董寿平。董先生是很随和的老先生,没有所谓团长的架子。
      重走长征路艺术团领队是李俊。李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派出的官员,负责沿途同当地政府和部队的联络;同时,他更重要的工作是保卫画家们的安全。那时,全国刚解放不久,土匪比较猖獗,随时都可能窜出来攻击,司机老高的驾驶座下就放了两枚手榴弹,以防不测;走到天全附近时,还专门征调了一个班的战士,荷枪实弹地保护画家们。
      画家们边走边写牛,岑学恭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精神所感染,总是利用一切时间写生作画,记录长征的精神。
      在泸定桥头,岑学恭一连三天,步行从泸定桥这端走到对岸,在桥头堡上,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绘泸定桥雄姿。
      这次的写生活动,对岑学恭的触动很大。
      首先,在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沿途上,他感觉到了路途的艰辛,一路上都是山壁陡峭,几乎无路可走,人烟罕至,没有水源。以前,他只是听说中国工农红军吃草根和树皮,没有真正的实际感受;现在,当他走在长征路上,才感觉到自然条件的恶劣,惊叹于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在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途中,险恶的自然条件,让他触目惊心,也让他更加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其次,岑学恭也在深深地思索艺术和艺术家如何反映时代的精神、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问题。
      真正的艺术,它不应该是孤芳自赏,不应该是无病呻吟的自我陶醉,而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艺术地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精神,起到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赞美生活的作用。
      三峡画派
      由于岑先生在绘画界的影响,慕名而来学画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绘画的流派――三峡画派。
      三峡画派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
      画派的形成,需要有三个因素:其一,有领袖人物;其二,有创作理论;其三,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画家。
      三峡画派宗师岑学恭先生在绘画实践中,上追董源、荆浩,下抚范宽、马远,得益于徐悲鸿、黄君璧等前贤,并融合诸家之长,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博大精深”的艺术见解:所谓“博”,博采众人,兼收并蓄;所谓“大”,大气磅礴,气势雄强;所谓“精”,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所谓“深”,深厚高雅,卓然超群。
      岑先生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在构图上,大胆跳出“三远”视觉框架,首创“大斧劈点韵”皴,以此表现山川的雄壮;在设色上,主张墨为骨,彩为肉,白为神,尤尊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立意上,注重表现深邃的主题,把握时代脉搏,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后,过目不忘,引起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同。
      从三峡画派的表现内涵上看,三峡画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讲求物势,善于在山川气概中表现神韵,其作品无论是巨堂之别,还是小品之妙,或沉雄之品,乃至清疏之调,都取“大势、豪势、强势、趣势、情势”,同时又各显身手,各具特色,使三峡谶派呈现出多彩道壮的画风。加之三峡画派坚持走写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讴歌时代脉搏为己任,每出画稿,往往几入三峡,这种“以山喻德,以水比性,以实为宗,以心为镜”的创作理论,规范着三峡画派每一位成员的行为,成为三峡画派的治学纽带。其雄厚深沉、豪放诡奇、洒脱清新、结构严谨的彩墨世界,饱含着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是三峡画派得以形成一个独立画派的内在凝聚力。 [ 1 ]

    推荐访问: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