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拗相公_“拗相公”的后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26:19 点击:

      清代诗人鄂西林曾说:“行年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其意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仍然碌碌无为,即使活足一百岁也可对他的前程未卜先知了。古人有“大器晚成”的说法,但晚成的大器恐怕也要历经早年的积累和熔铸才行,如果半生如同一根潮湿的引线,到了向晚之年又岂能突然爆发?开林年届不惑,从就读北大的试笔到今日驰骋文坛二十余年,他已出版了二十部散文、随笔专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一些文学奖项笑纳囊中,进入了近三百种散文、随笔选本的幽深庭院,他的名字和创作在《中华文学通史》、《中国当代散文史》等皇皇大著里被反复提及。一介书生却爱好体育,身心两健而百岁可期,在不惑之年开林即已如成语所云之“功成名遂”,何况来日方长,其建树着实未可限量。可惜我年长他二十八岁,早已日过中天,无法久候而欣赏他那定当绚丽的晚霞。
      一九八二年,青青子衿的开林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早年,我毕业于中等师范,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乍现于眼前,准予我们报考大学,继续深造。尽管本人对北京大学心怀敬慕,但上面硬性规定的选择范围只局限于湖南省、华中地区和北京的高等师范院校,于是我绝不它顾,三栏志愿悉数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幸蒙录取,却总以未能忝列北大门墙为平生憾事。开林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垂髫之龄他随父母上山下乡,从省会长沙贬落到湘北的苦寒之地――华容县东山公社。他饱尝世态炎凉,历经人间忧患,慈母积劳成疾,一瞑而不复视,早早的他就失去了几乎是惟一的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小小年纪即独自咀嚼人生的孤独和哀戚,这种内心的极度苦楚被他那篇早期散文《慈母在天堂》刻画得催人泪下。真可谓祸不单行,他在田间拾稻穗时不幸遭遇两条恶狗的撕咬,遍体鳞伤,昏迷数日,在鬼门关盘桓了一大圈。多年后,他谈及那次无妄之灾,依然心有余悸。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亚圣孟子的教言箴语对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具有永不失灵的远程效应,少年早识愁滋味的开林也深受其磁力影响,十年寒窗苦读,以优异的成绩使一所并非名牌的中学大爆冷门,也将自己的名字书写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花名册上。这个小小的传奇,让忘年之交的我听来一半是快慰;让望洋兴叹的我听来呢,则一半是羡慕了。
      当今文坛鱼目混珠,风气日下,开林出淤泥而不染,实属不可多得的正人,可与肝胆相照的君子。曾有人说,他身上的傲劲咄咄逼人,少数朋友则清楚,他的傲劲是超然和澹然,并非其傲在表,而是其傲在骨。有些文人平素标榜高尚,自诩澹泊,但在炙手可热的权贵面前立刻就会暴露奴颜与媚态,为了博取蝇头小利蜗角虚名甚至不惜出卖灵魂,典当人格。然而开林偏不信“直如弦死道边,弯如钩反封侯”这个邪,他正道直行,刚肠疾恶,颇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太白遗风。有一位“上司”多次暗示和明示,希望获赠他的一本新著,他却道不同不相与书,当面回绝了对方的要求,绝不像有些人那样心非口是而虚与委蛇。新世纪以来,虽然文坛被滔天商潮推向边缘,但它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名利场的迷乱色彩,散发出官本位的腐恶气息。有一个混迹文坛多年的官痴身不满五尺而心雄万夫,溜须拍马,跑上蹿下,冀求权贵恩赏他胡萝卜缨子一把,原以为某某席位非他莫属,视之为禁脔,却迟迟不能如愿。其人心胸狭小,既无周公之奇能,又无谢公之雅量,直如梁山上的白衣秀士王伦,容不下林冲,复容不下杨志。真可谓“冰炭不同炉,薰莸不同器”,当其人气焰高张之时,门庭若市,开林却咫尺天涯,从不趋奉于左右,视之蔑如,形同陌路,一旦忍无可忍,当众面斥其非。有一位朋友遭到小人的恶意攻击和人身威胁,同单位的某些同事或冷眼旁观,或假意安慰,或表示“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开林却义形于色,挺身而出,颇有燕赵古侠士之风,令他的朋友感念无已。知其人而想见其书,开林的文章和著作绝非空言谎话,即使读者与他悭缘,素无一面之雅,也可以领略他腹笥的丰厚、视野的开阔、文采的章华、思想的深刻,更可以感受到他未冷的热血、未钝的锐气,以及未被世俗与俗世所消磨损耗的正义感和担待感。许多人言不由衷,行不及义,人与文二元分裂,但开林知行合一,文格与人格适相匹配。我从近距离读其文,复从近距离观其人,始信“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乃千古至言,不欺童叟。
      开林的历史文化散文已经自成格局,历史人物系列从春秋战国到晚清民国形成了有机的关联。他重英雄亦不薄红颜,在多部历史人物随笔集中,这两大类人物各领风骚,分庭抗礼。读他的万字雄文,每有不厌其长、唯恐其尽之感。才与识,理与事,一炉所熔,一鼎所烩,隽句妙语目不暇接,无不留下了他鲜明的个性印记。
      开林的新浪博客名为“一壶煮三江”,气魄自见,个人简介中不乏画龙点睛之笔:“惜末路英雄,爱乱世美女,为前者掬一捧泪,为后者著数本书。与乡愿异趣,跟中庸绝缘,我行我素,不蔓不枝,天性如此执拗,上帝亦为之叹息。”开林的人品和文品确定不拔,是受古今仁人志士的高风懿范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进不能兼济天下退则要独善其身的信念使然,如此的人品与文品,在当今日益商业化世俗化的文坛,在普遍疏离传统美德而趋奉新潮实用的年轻一代中,虽不至于说凤毛麟角,但也确实“多乎哉,不多也”。
      我自命是李白的后代,因为我不仅和他同姓,而且热爱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豪气干云的诗歌。多年前,我曾入蜀去彰明县他的故里朝拜,也曾借赴皖之机前往当涂县他的墓地祭奠,有谁能否认我们不是同出一源?开林的大姓是名列百家姓前茅的“王”,我认定他是王安石的后裔。开林的性格与行事堂堂正正,极具个性与主见,遥承了北宋那位“拗相公”的余绪流风;开林先习诗然后专注于散文,诗作不俗,散文蔚然成家,颇具特色的长篇小说也已登陆于书市,王安石诗文双绝,他当然要将他盖世的才华作异代的遗传;王安石当年所推行的改革,表现了他治国雄才与经济大略,开林无缘治国,却有权理家。内子曾作文讥嘲我,说我写作所得的稿费还当不得孔乙己的几碟“茴香豆”,开林下笔万言,倚马可待,年方不惑,著作累累,他当然不像我这样寒酸。然而,除了精神世界永无穷困之忧,他也称不上富裕,更无肥马的夜草不义的横财,可是他毅然购置了价格不菲的安乐之居,作了高档且高雅的装修,每天文学于其中,与贤妻娇女天伦之乐于其中,两年前即凭砚田力耕偿清高额房贷,其勤其奋殊非浅显。有人说,从购房就可以看出开林的气魄和才干,却不知他正是承续了王安石的遗传基因。前不久,我从四川巴蜀书社邮购了一部重量级的《王荆公诗注补笺》,我对开林戏言道:“爱屋及乌,我买了你祖先的书啊!”开林笑而不答,不知是否认还是默认。
      我曾为开林的第二本散文集《落花人独立》作过序言《永远的书香》。屈指算来,那已是十六年前的往事。据我所知,在开林的著作中,还有第三本散文集《灵魂在远方》是由贾宝泉先生作序。除开丛书的总序之外,他的其它散文随笔集和长篇小说只用自序。我曾开玩笑说:“在国内文学界,你认识那么多名家,为什么不请他们撰写序言?有他们的揄扬,市场的认可度必定会大有提高。”开林说:“若非友谊深挚,名家匆忙草率的序言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怠慢,对作者来讲也是一种敷衍,看了只会难受。市场的认可度应该由出版社去考虑,如果他们认为我的新书欠缺读者缘,完全可以不让它见光问世。禅家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诗家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自序绝对不会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更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我所要传达的信息是靠谱的,我所要标明的要义是合辙的,读者才会有所收益,不枉披览。借名家的光环来遮掩自家的敝陋,只能算是自欺欺人。”性情、学养、才识弥满于文字之间,毫无隔靴搔痒之弊,这样的自序读来确实过瘾。
      在营营俗世中,在滚滚红尘里,在茫茫人海间,我与开林相遇是偶然,与开林相知是必然。我真的很庆幸我有这样一位能够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忘年好友。
      责任编辑/张明晖

    推荐访问:相公 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