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刘步蟾的正确评价_刘步蟾冒功说质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4:23 点击:

       内容提要 黄海海战中,刘步蟾是不是有冒功的嫌疑?在详加考证中外史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刘步蟾不存在冒功的嫌疑。    关 键 词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 刘步蟾 冒功
       作 者 戚其章,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山东250002)
      
       上个世纪80年代,史学界曾就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当时争论的焦点是:刘步蟾是否在黄海海战中为了自保而擅改阵形?经过长达数年的热烈讨论,最后基本上达成共识,即所谓刘步蟾擅改阵形乃不实之词,不应采信。近几年,早已销声匿迹的刘步蟾冒功说又被搬上台面,值得关注。
      
      一
      
       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号,是北洋舰队的一大战功,也是一件奇功。问题是关于松岛中弹问题,中外记载存在分歧:或谓系定远击中,或谓系镇远击中。本来,定远击中也好,镇远击中也好,都是北洋舰队的战功,存疑可也。但是,有论者断定松岛为镇远发炮击毁,李鸿章奏称发炮者为定远,则系误信刘步蟾所致。早在1935年,前辈学者张荫麟先生即指出:“李鸿章之奏报,以此弹为定远所发,其误据刘步蟾冒功之报告无疑也。”①其后,罗尔纲先生在《刘步蟾冒功击毁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大功考》一文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张荫麟的观点。虽然两位先生皆言之有据,但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下得太匆忙了。因为刘步蟾是否冒功关系到对他的评价问题,所以不可不加以认真辨析,以明事实的真相。
       先看提督丁汝昌报告海战经过的呈文:“此时仅余定、镇两舰与倭各舰相搏,历一时许,巨炮均经受伤。定远只有三炮,镇远只有两炮,尚能施放。丁汝昌督同各将弁誓死抵御,不稍退避,敌弹霰集,每船致伤千余处,火焚数次,一面救火,一面抵敌。丁汝昌旋受重伤,总兵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又发炮伤其松岛督船,并合击伤其左侧一船,白烟冒起数丈。”②李鸿章据此奏报。其后,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称:“倭兵轮五艘萃于我镇远、定远两艘,鏖战一时许。我定远击其松岛舰,几沉之。”③亦是据丁呈而如实转述。当时,包括有直接切身关系的左翼总兵镇远管带林泰曾在内的海军将领,尚无一人对此提出异议。
       张、罗两位先生都不相信丁汝昌的呈文,认为这是刘步蟾冒功。张先生注明他的根据是英藉洋员戴乐尔的《中国事记》(Pullings Strings in China):“我方十�炮之三巨弹,其一射入日舰松岛之腹内,轰之,惟未沉之。称此弹之功者,镇远舰之赫克曼氏也。”因作断语称:“伟哉镇远一弹之力,称其功者洋员赫克曼氏也。”
       罗老在张荫麟考证的基础上,又在戴乐尔的记载之外,发现了张先生尚未引证的“两种同样重要的证据”:其一,是美籍洋员、帮办镇远管带马吉芬的《鸭绿江之战》(The Battle of the Yalu)曾以《中国铁甲舰镇远号舰长(帮带)回忆录》(Personal Recollection by the Commander of the Ironclad Zhen Yuan)作为副标题,刊于美国《世纪杂志》(Century Magazine)1895年8月号。马吉芬记道:“当日本主队环攻我们之时,距离约为2800公尺至1000公尺之间,有时甚至更近。约在3时左右,松岛与镇远相距约1700公尺,我们对他攻击。我们十二、三�的一颗钢弹,长约5倍口径,含有约90磅的炸药。日旗舰被击中,腾起火焰,随即浓烟弥漫,遮断了视线。这一弹的确造成了大破坏。根据日方报告,这一弹使日方的十三�口径大炮失灵,火焰横扫甲板,使该舰所有的若干药包爆炸,使炮手尝到‘作茧自缚’的味道。此一弹立即造成官兵49人死亡,受伤者数逾50。枪炮官摔入海中,在船上仅留着他的帽子与望远镜。”④其二,是日本随军记者的报道:“3点30分,镇远所发的30公分半巨弹两门,命中了我旗舰松岛下甲板炮台的第4号炮,放在近旁的12公分炮的装药因此爆发,霹雳一声,船舳倾斜了5°?熏冒上白烟,四顾暗淡,炮台指挥官大尉志摩清直以下,死伤达100余人,死尸山积,血流满船,而且火灾大作,更加困难。”⑤
       据此,罗老满有把握地断言:“以前,张荫麟教授只根据帮办定远副管驾戴乐尔的记载就已经断定了刘步蟾是冒功,今天,我们再根据帮办镇远管带马吉芬的记载和日本战报,证据三面俱全,在考证工作上如此全面证据具备,那是少有的。那么,日本旗舰松岛为镇远击中,而定远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却呈报说是他管带的定远击中,确系冒功,那真正是铁案不移的了。”⑥问题是他所说的“全面证据具备”并未真正做到,所以是否此案“真正是铁案不移”也还值得考虑。
      
      二
      
       众所周知,所谓“日本战报”,实际上是日方出版的《日清战争实记》的提要,系有选择地综合当时日本战地记者的报导而成。究竟是何舰击伤松岛,日本战地记者的报导并不一致。如《日清战争实记》第1册第6编载了一篇《黄海海战详况》,则对何舰击伤松岛问题采取慎重态度。该记者写道:“3时半,敌舰发射的巨大炮弹命中我旗舰松岛,松岛舰内起火,伤亡甚多。松岛舰努力奋斗,一面防御敌舰,一面以最敏捷的动作灭火。”⑦
       若真的能够断定是镇远击伤松岛,作者为什么要用“敌舰”来代替“镇远”呢?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定远和镇远是舰型相同的姊妹舰,在硝烟弥漫的作战中,远距离地观察往往一时难以分辨清楚,甚至误认而张冠李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如日本第一先锋队头舰吉野的航海长高木就分不清击伤松岛者是定远还是镇远,他在《黄海海战回忆录》里写道:“从定远或镇远两舰中之30公分半姊妹炮同时发射,其一弹命中松岛前炮台,大受损害。”⑧再如日本战地记者川崎三郎记述中日舰队初交火时的情况称:“彼我舰队渐次接近,镇远舰上一片寂静。一名军官登上前樯桅楼,用六分仪测量距离,不停地挥动信号旗,……突然如迅雷轰鸣,白烟蔽海,一炮飞来落于我先锋吉野舷侧。此为定远在舷露炮塔放出的黄海海战第一炮。……”⑨先说是镇远,后又说是定远,自相矛盾如此!不过,可以断定的是,前面所说的“镇远”肯定是“定远”的误认,因为定远是冲锋在前的,而镇远则在定远的右后方,日舰在3000公尺以外最先观察到的只能是定远,而不可能是镇远。
       尽管如此,通过整个战斗过程的交火和观察,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还是能够分辨清楚定远和镇远的。试看伊尔�亨于9月20日、即海战后的第三天给日本大本营的正式海战报告,内称:“……攻击定远和镇远。当松岛与定远并列时,前部炮台被其30厘米半大炮的榴弹击中,炮台不用说,其附近损伤亦甚严重,并起火。时值3时26分。”⑩翌年6月30日,伊东在保勋会上发表演说,仍称:“我方集中火力向定远、镇远发炮。下午4时左右,从相距2000米左右的定远打出的两发炮弹,击中松岛右舷炮口近旁,损失甚大。”{11}于此可见,日本战地记者的报导因受到各种局限难免不够准确,还是应该以战后司令官的海战报告为准。将伊东的海战报告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相印证,究竟是何舰击伤松岛也就一清二楚了。
       罗老又说马吉芬的《鸭绿江之战》“当然是至可信的”,却也未必。然而,对于马吉所述之可信度,应该持审慎的态度,绝对不能完全信之不疑。戴乐尔指出,马吉芬在黄海海战负伤后,曾“撰文虚造种种怪诞之经历及传闻”,“意使听者信以为真”{12},即指此而言。据海军史专家考证,马吉芬喜欢将个人经历当成故事来写,“夸报事功”,其中“真言假语相混,如无辅助资料勘明,实难分辨”。因此,“马吉芬的报告(按:指其《鸭绿江之战》)再重要也仅是一家之言,而非中方的综合报告。这是一人在一舰,从某一观战角度所得的印象的记录。舰只方位、相互距离、阵形变化等容所察有误判的可能。加上马吉芬喜夸功,好梦幻的性格,所言是不能照单全收的。”{13}诚哉斯言!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马吉芬是否目睹了松岛的被击过程,这也是大成问题的。因为马吉芬“开仗之初,为十�炮爆出之火屑所伤,使彼完全失去战斗力”。{14}马吉芬的伤势极重,“周身遍插不能抽拔的碎片”{15}使他痛苦分分,回国两年后因无法忍受而在医院里饮弹自裁,时年仅36岁。而松岛被击中受伤是发生在开战后近3个小时的事。他怎么可能仍然那么从容地观察海战呢?不过,马吉芬在《鸭绿江之战》中也向读者露了个底,就是他读过“日方战报”,亦即日本战地记者所公开发表的报导。很显然,他是参照日本记者的报导来描述海战的具体过程,写成了《鸭绿江之战》的。所以,马吉芬的说法难以为据,不足以动摇海战双方指挥官海战报告的可靠性。
       至于戴乐尔说击伤松岛者为镇远舰上的德籍洋员赫克曼(Heckman),只是一个孤证,亦难凭信。因为戴乐尔当时是在定远舰上,但出于对刘步蟾的愤恨,他在回忆录“鸭绿江之战”中并没有定远舰战功的只字记载,即是他报复心理的表现。根据戴乐尔自述,他是读了马吉芬记述海战的回忆文章,也知道发生了松岛被击重伤这样的大事,对此又不能不提,既然执意要抹煞定远的战绩,只有采纳马吉芬之说了。同时,他也熟知镇远舰上的炮术教习是赫克曼,于是赞之曰:“称此弹之功者,镇远舰之赫克曼氏也。”以镇远舰取代定远舰之“奇功”,在这一点上戴乐尔与马吉芬是不谋而合的,而指出发炮者为赫克曼则出自戴乐尔的臆断。其实,此说是没有任何史料可提供佐证的。
       事实上,发炮击伤松岛者另有其人。池仲�《海军实记》写道:“丁汝昌既受伤,管驾刘步蟾、副管驾李鼎新代司督战,指挥进退,变换旋转,使敌炮不能取准。枪炮官沈寿�、徐振鹏督战甚勇敢,发炮击伤松岛督船及松岛左侧一船,白烟冒起。……松岛受一开花弹,适坠于弹堆,各弹随之炸飞,四出激射,立时伤毙百十有一人,其船若废。”{16}池仲�本海军中人,服役多年。1880年冬,丁汝昌派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两艘快船,同行诸将领有林泰曾、邓世昌、杨用霖等,池仲�“以文案事得与行”。{17}民国后海军部设编史处,以池仲�曾历海军诸役,熟悉情况,调为编纂科科长。历时7载,终将《海军实记》编成。前北洋海军靖远舰帮带大副刘冠雄评之曰:“兹篇所录,事实极详,优劣兴衰可为殷鉴。”{18}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此书还经参加过甲午海战的前北洋海军将领萨镇冰等人的鉴定,故其所述发炮击伤松岛者为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和鱼雷大副徐振鹏,必是有所本的。黄海海战后,清廷除从优议恤阵亡将士外,仅褒奖有功将士9名,沈寿�、徐振鹏名列其中,皆从守备“着免补都司,以游击尽先补用并赏加副将衔”{19},即因其立有重创松岛之“奇功”也。
       再从清廷对参战洋员的褒奖情况看,也可以证明赫克曼决不会是发炮击伤松岛者。当黄海海战时,“洋员在船者共八人,阵亡二员,受伤四员。”{20}“阵亡二员”是指定远管理炮务英员尼格路士和致远管理机务德员余锡尔。“受伤四员”是指定远副管驾英员戴乐尔、总管轮德员阿璧成、管理炮务德员哈卜门和镇远帮办管带美员马吉芬。另外二员即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员汉纳根和镇远管理炮务德员赫克曼。其实,汉纳根也曾受伤{21},只是伤势较轻,故未列入洋员受伤名单。却未见任何记载说镇远管理炮务德员赫克曼受伤。当然,受伤者不一定作战勇敢,不受伤者也不一定作战不勇敢。不过,清政府褒奖洋员的名单上却只开列了7人,惟独未见赫克曼,应该是能够说明问题的。试看下表{22}:
       由此可以反证:8位洋员中惟独赫克曼没有受褒奖,说他发炮击伤松岛立“奇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① 张荫麟. 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 清华学报,第10卷(1)
      ②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第3册. 135
      ③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 第1册. 68
      ④ 郑天杰,赵梅卿. 中日甲午海战与李鸿章. 台北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79. 102
      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 上海:第1册. 241
      ⑥ 罗尔纲. 晚清兵志. 北京:中华书局,1997(2). 98―99
      ⑦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中日战争. 北京:中华书局,1994(8). 73
      ⑧ 日本海军军令部. 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上卷. 日本东京水交社,1905. 207
      ⑨ 川崎三郎. 日清战史. 日本东京博文馆,1897. 58
      {10}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中日战争(7). 223
      {1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中日战争(7). 230
      {1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6). 51~52
      {13} 马幼垣. 马吉芬与北洋海军. 戚俊杰,刘玉明主编. 北洋海军研究(2),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442~450
      {14}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6). 51
      {15} 马幼垣. 马吉芬与北洋海军. 戚俊杰,刘玉明主编. 北洋海军研究(2). 446
      {16} 谢忠岳编. 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 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 1198~1201
      {17} 池仲�. 两行日记. 上海:商务印书馆,戊申(光绪三十四年)刊本(上). 光绪庚辰十一月
      {18} 谢忠岳编. 北洋海军资料汇编(下). 1137
      {19} 光绪朝东华录. 北京:中华书局,1984(3). 3479
      {20}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3). 156
      {2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3). 106(6). 48
      {22} 光绪朝东华录(3). 3479―3480

    推荐访问:质疑 刘步蟾冒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