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南极十万分之五的选择】 南极邮轮选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9 04:56:18 点击:

      南极特辑  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面积超过中国和印度之和的大洲。  在人类挤满了整个地球的今天,在我们感到拥堵、竞争、群体压力的今天,这片大陆却亘古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原住民。因为这里是人类生存的禁区,是大自然设下的最后一片屏障和净土。
      但人类对于极地的崇敬和向往,追寻与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18世纪末人类首次驾船进入极圈开始,直到19世纪末,是南极探险史上的“帆船时代”,人类驾驶着依靠风做动力的帆船,依靠罗盘和原始的仪表去寻找南方大陆,虽屡屡登陆但却未到达南极点;
      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人类南极探险历史上突破最大的“英雄时代”,在这一阶段里,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出现了一批为探险献出生命的英雄豪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人类在南极的探索进入了“机械时代”;
      从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人类开始在南极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这一时期被称为“科考时代”。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南极的旅游时代。不过称之为旅游时代也有些过于肤浅了,因为这仍是极少数勇者的选择。尽管极寒、风暴、火山、冰川、潮汐等自然的挑战已经可以最大程度被先进的交通工具、定位仪器和高科技装备所征服,但如果你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没有面对危险的准备,没有在走向地球极点的路途中自我激励和自我突破的灵魂,南极,对于你依旧遥不可及。
      从1772年至今,只有占全球人口十万分之五不到的人进入过南极,其中一半是非专业人士;换句话说,60多亿地球人中只有不到34万人实现过自己的南极梦。
      今天,行游天下携手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为您奉上以行游者视角采撷的南极之旅的全面真切体验,并为您准备了一份随时可以带上旅程的南极游计划书。
      南极探索史
      南极,这座静卧于地球最南端的白色王国,以其刺骨的严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拒人于千里之外。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从早期挑战式的探险旅行,到现在的严谨的科学探究,人类正以智慧和专注,不断深化对南极的认知。同样,如果您踏上前往南极的旅途,这些人类的探险史会增加您对南极的认识和对人类探索精神的尊重。
      勇士之争:征服南极点
      百年以来,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与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的登陆南极点之争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事实上,当时阿蒙森原计划是去北极探险,当他得知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后,毅然改道转向南极点。而斯科特一行在罗斯海东岸的鲸湾见到阿蒙森时,才意识到新一轮竞争开始了。
      阿蒙森的一念之转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人。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带领4个同伴乘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向南极进发。尽管遇到高山、深谷、冰裂缝等许多险阻,但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天公作美,阿蒙森一行于12月14日就胜利抵达南极点。
      他们在南极点住了3天,进行了连续一天的太阳观测,确定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垒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挪威的国旗也在此飘扬。1912年1月25日,阿蒙森等5人安然回到了鲸湾基地。
      相比之下,斯科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11年11月1日,以斯科特为首的5人探险队在支援队的陪同下,离开麦克默多海峡,向南极点进发。他的南极探险一开始就遭遇了种种麻烦,他们所带的西伯利亚矮种马无法在软雪中行走,履带式拖拉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成了一堆废铁,只好靠人拉雪橇来运补给品。
      然而当斯科特最终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了阿蒙森的帐篷。他们在南极点住了两天,重新确定了南极点的位置,测得的结果与阿蒙森确定的南极点只差几百米,1月18日踏上归途。虽然斯科特的心情非常沮丧,但他仍在回程中进行了大量科考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因为他的迟归和缺乏拉动补给的畜力,在暴风雪季节到来后,他仍未返回出发基地。最终因给养尽绝,全队冻饿殉职,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十几公里。然而,值得一说的是,最早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在1928年为了援助一支遇难的北极探险队,因飞机坠毁而丧生于北冰洋。就这样,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极地探险事业。
      虽然两位探险家抵达南极点的时间相差35天,但在探索南极的贡献上不分伯仲,因此,美国1956年在南极建人类最南(纬度高达90度)的科考站时决定共同使用了两位先驱的名字命名,叫“阿蒙森—斯科特站”。
      科考时代:中国人在南极
      尽管被狂暴的西风带、环极洋流、大片浮冰区和冰山包围,气候恶劣,但南极洲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实验室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探险队的造访。
      我国的南极科考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独立派出南极科考队之前,我国科学家就曾与其他国家合作进行南极科考。1980年1月8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张青松,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前往南极进行访问和考察,他们两人是中国最早到达南极的科学家。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的南极考察队从上海登上“向阳红10”号考察船,开始了中华民族史上远征南极洲的处女航。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
      1989年2月26日,中国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建成,其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由于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0多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直到2009年2月2日,昆仑站的建成,终于实现了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地区向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100年前海军上校斯科特曾慨叹,南极是“可怕的地方”。时至今日,人类对南极的研究已经大步迈进了。踏着前人的足迹,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正逐步深入,南极神秘的面纱也将在人类孜孜不倦的探求中逐渐揭开。   南极 视幻觉
      南极,几乎整个极寒大陆都位于高纬度的极地圈内,气候严寒,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成为了人类最晚踏足的大陆。在离这里最近的火地岛之间还有世界上最宽同时也是最深的德雷克海峡,就算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垂直叠放到海峡中,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再加上极地冷空气和赤道暖空气在这里汇聚,期遇一路的完美天气永远是一个不现实的奢求。但是,也正因为极端的自然气候,南极这片纯净之地,世界的尽头,最大限度地挑战着人们对于美景的想象力……
      水镜冰蜃 超现实的蓝
      对于来南极圆梦的大多数游客来说,辗转多个机场乘坐30多个小时的飞机,再乘船穿越风高浪急、令人眩晕的魔鬼西风带可谓是对旅行者的最大考验,游轮上的老船员常说:“没穿越过德雷克海峡就没资格说自己不晕船”。
      资源丰富的餐厅可谓是风浪大小的晴雨表,海浪稍小一点的时候,这里就是游轮上最热闹的地方了。有一天大家正在吃早餐,喇叭突然广播,通知舷窗外出现了一座冰山。这可是此行看到的第一座冰山,大家全都跑到甲板上拍照。一座十米来高的冰山紧贴着游船右舷擦肩而过,此时,天空中没有一丝风,晨光从浓密的云层中挣扎出几道光,便轻易让海面上波光粼粼,水面是冰山的完美镜像,纯粹而令人恍惚,整个世界仿佛静止了,那种与冰山近距离接触的感觉着实令人难忘……
      冰山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已经驶出了西风带,海面开始平静。游轮已经经过900公里、大概40小时的海上航行,南极就在眼前了。一切都如同仙境,会让你立刻忘记德雷克海峡。或许经历了晕船的旅程,才会让你觉得南极如此打动心扉。西风带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奇观常在险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此行看冰山最多的地方是在科南湾和南极峡湾,特别是48公里长的南极峡湾。当游轮接近峡湾时,峡湾入口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冰山,极为壮观。冰山的源头是冰川,冰川的源头是雪山,这些冰山是从威戴尔海(Weddell Sea)的冰架上分裂出来的,顺着海流漂到了这里。
      探险队员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驾驶橡皮艇载着我们近距离地观赏那些玲珑剔透的浮冰,一路上在冰山之间穿行。透过清澈的海水,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浮冰隐藏在海面下的部分,透射着幽幽的冰蓝色。当探险队员把发动机关掉时,周围是你从未感受过的静寂,这才是真正的南极,大音希声,就连我们的呼吸声都是多余的。
      南极的底色或许显得单调,可是在不同的天气和阳光里,这里却硬是在调色板上加上了可以让人忘记呼吸的颜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冰山了,远看是白色,近看却是无数种蓝色。南极的蓝冰一定是上万年的老冰,已经被压紧,密度非常高,所以肉眼观察或者拍出的照片就会显示蓝色。有的蓝色晶莹得让你不忍把目光移开,有的用不同深浅的蓝组成了大理石般的花纹,冰山冰冷的表面却能呈现出温暖的玉的光泽,在水波的映照和反射中,如盛开的蓝莲花。
      在我们的面前,这些浮冰千姿百态,海面光滑如镜,雪山蓝天白云倒映海中,面对如此令人终生难忘的美景,不由得连声赞叹,南极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登陆南极 妄想的白
      在游轮的前进中,我们每天都在期盼得到可以登陆的通知,然后披挂整齐去乘橡皮艇登陆。但由于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限制,一般的船能保证有5次以上的登陆就算不错了。每次登陆的地点都是由船上的探险队决定的,他们会尽量让游客欣赏到最多最美的南极风光,安排出最好的航线。
      不论是哪家公司的游轮,只要天气允许,南设得兰群岛中几个盛名的岛屿是一定会去的。比如迪塞普申岛(Deception Island)、利文斯顿岛(Livingston Island)、半月岛(Half Moon Island)、弗雷基地(Frei Base)、扬基港(Yankee Harbour)等景点。
      如果继续南行,在南极半岛最高处的布朗断崖(Brown Bluff),可以看到阿德利企鹅、巴布亚企鹅、黑背鸥和岬海燕在高达745米的锈黄色绝壁悬崖上繁衍下一代。
      然后是库佛维尔岛(Gerlache Island),是巴布亚企鹅在南极半岛最大的栖息地,由于此岛和洛格岛(Ronge Island)之间水域较浅,这里大大小小的冰山也十分壮观。
      继续由北向南航行,会抵达建于1941年的热门景点拉可罗港(Port Lockroy),这里曾是英国的一个基地,现在改建成一座南极博物馆,可以切身感受到20世纪50年代的南极生活,还能从这里给亲朋好友寄出一封来自南极的明信片。
      当游轮驶过拉美尔水道,就是观赏南极半岛的最佳位置天堂湾(Paradise Bay),因绝美的风景得名,暴风雨来临时,这里也是绝佳的避风港,和科南湾、雷纳德海角都是阿德利企鹅和冰川的近距离观察地。
      接着,在彼得曼岛(Petermann Island)和利马水道(Lemaire Channel)有着航道上最美丽的景色,这里可以看到阿德利企鹅家族和鸬鹚帝国,欣赏鲸在浮冰中穿梭的场景。
      在南极还有很多精彩的旅行地,尽管我们以前已多次登陆,但每次登陆都会让人兴奋不已。游轮上的探险队员通过游轮上的广播,提醒游客何时准备登陆,每次登陆前,探险队员已经探好了路,在雪地上插着一排小红旗。登陆时,每20名游客就要配1名探险队员,他们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多门学科的专家,以确保安全。
      在Danko岛登陆的时候,广播把大家叫醒,提醒大家可以到驾驶舱观看美景。游轮的驾驶舱是随时对外开放的,等我们跑到最高一层的驾驶舱一看,哇,里里外外已有不少人在此观景了。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驾驶舱观景和在下层甲板看感觉还真是不一样。今天天气好得一塌糊涂,各种色彩看起来都饱满得不真实。其实南极阴天比较多,常有风,这种极好的天气比所有精心修饰过的广告图片中的颜色还要美,不知道我们借到了谁的好运气。
      下了登陆艇有一个向上的纯白色的雪山陡坡,经过一番上上下下的跋涉,我们来到了雪坡的顶部,俯瞰整个海湾的美景。在南极绝佳的赏景方式就是静默了,大家坐下来俯瞰最为纯净的白色雪山,心中变得异常宁静……   到了该回船的时候,下雪坡时我们得格外的小心,稍不留神就可能滑一跤。只见在坡顶上有一个人躺在雪地上飞速滑下坡来,兴奋地大声呼喊着,见此情景,山上山下的观看者也大声的称赞叫好。有些同学乐此不疲,会不停地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后来一位美国来的中年男士兴奋地告诉我,他总共上去滑了三次,置身在这童话般的纯净天地里,人们定会童心大开,玩起来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某游客感慨:还是人聪明,虽然爬山我们像企鹅一样笨拙,但我们会滑下来,根本不用走,企鹅就不行了。话音刚落,坡上的几只企鹅示威般肚子着地,趾高气昂地从山上滑下来,然后华丽丽地直接入水,潇洒至极。
      梦云幻日 绝美的红
      在南极的每一个地方,干过什么,看过什么,我都记得很清楚。唯有时间这个维度像是消失了,根本无法分辨出哪天发生了什么,南极记忆似乎是整体的,没法分隔开来,所以只能说:“有一天……”
      这种时间的模糊或许和我们面对的极昼有关。12月,南极每天日落的时间大概在午夜的12点左右,日出大概是凌晨2点。所以,我们常常分不清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过,南极的日出日落倒是可以组合在一起观看。
      在漫长的等待后,日落终于上演。金色的阳光从层云缝中照射下来,形成了极为漂亮的霞光。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壮美的景色。南极的落日接近地平线时,白色的太阳逐渐变成淡黄色,它四周慢慢形成一个紫红色的圆环,周围的天空和海面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黑白色,终于补偿到了更多色彩,映红了远处的那些云彩和雪山,随着落日的沉没,紫环渐渐缩小。日落过半,变得暗淡。然而,随着太阳的继续下沉,天空却开始快速变亮,当夕阳坠入冰海约四分之三时,一片红色的天空展现在眼前,冰海上的墨蓝色变为紫色,与天空的红色浑然一体,这就是南极的霞日,可谓日落前的光明。
      接近午夜12点,日落的霞光让整个甲板染上了一层金黄。日落之后,天边仅仅残留一块黄色的扁平火团,天空也并没有完全暗下来,四周的群山似乎隐隐折射着太阳从某处照射出来的光,就是不肯黑下去。
      在凌晨2点,我们终于等来了日出,精力旺盛的太阳并没有休息多长时间,就在天地交合处闪现出光团,接着顺天穹爬升,太阳露头后与周围的彩云交相呼应,然后冰海、冰川、雪山,一起加入了这个色彩大合唱。
      南极动物冰雪王国的居民们
      冰川上的孩子
      在南极这座冰雪王国中,企鹅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人们也给予了它们一个俏皮的称呼——冰川上的孩子。世界上一共有18种企鹅,世代在南极繁衍生息的有7种,其中数量最多亦最常见的是阿德利企鹅。此外,常常能见到的还有长着白眉的巴布亚企鹅、似戴着海军军官帽子的帽带企鹅,还有善于在岩石间跳跃的马可罗尼企鹅。
      当游轮驶近南极大陆,全船人兴奋不已,游客们早已迫不及待的穿戴停当,在甲板上排起了长队等候登陆。靠近岸边的海上漂浮着许多浮冰,一些较大的浮冰上能看到成群的阿德利企鹅在上面活动。
      在蓝宝石般晶莹剔透的冰山前,那些好像穿着晚礼服的阿德利企鹅,犹如站在自然的大舞台上。它们扭动着翅膀做着各种动作,就像是在表演一场舞台剧。
      企鹅的巢穴,十分有意思,都是用碎石子堆积而成,高出地面一些,以防融化的雪水流进巢里弄湿了蛋或小企鹅。企鹅筑巢的密度较高,因为越多企鹅聚居在一起,就越能互相提防贼鸥等海鸟偷袭自己的蛋或小企鹅。大贼鸥和南极大韄是企鹅们在陆地上最大的敌人,这两种鸟类经常偷袭单独等待父母的小企鹅,或者去偷没人看护的企鹅蛋。甚至有的时候会当着企鹅父母的面,将企鹅宝宝挟持而去,然后吃掉,只留下悲伤的父母凄厉地哭叫。
      最令人羡慕的,是阿德利企鹅的家庭观念,它们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丧偶,也不再嫁娶,直至孤独终老。
      劳动者与小偷
      企鹅筑巢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它们本身行动笨拙,却要不惧路途遥远,步行很远,只为衔取一块大小合适的筑巢材料。即便如此,若遇上小偷企鹅,之前的劳动成果还是会功亏一篑。
      我们在行游中就遇上了有趣的一幕:一只阿德利企鹅将辛苦拾来的“家装材料”放入巢中,随后又去捡拾另外一块。不巧这一幕被隔壁邻居看在眼中,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偷企鹅。趁着辛苦的“劳动者”再次外出捡拾材料时,它悄悄潜入人家的巢穴,衔起小石块就往自己跑,冷不丁地还摔了一跤。那慌慌张张,生怕被对方逮住地憨态,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这就是企鹅家族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无论用何种方式筑巢,它们都是想坚固自己的房子,为妻子搭建爱巢,繁衍生息。
      才出生几天的小企鹅特别怕冷,它们躲在父母的肚皮下面,张着小嘴要吃的。对孩子宠溺有佳的企鹅父母就会马上低下头,从肚里倒出些鱼虾喂它们。有时饿急的小企鹅会把小嘴一直伸到父母的嗓子眼里把食物拽出来。
      在此要提示行游者们的是,在南极登陆观赏企鹅,一定不要触摸它们,亦不要在它们的行走路线上踩来踩去。因为憨态可掬的企鹅的确是一个死心眼儿,它们每天都有固定的行走路线,你若将这条路线上踩出雪坑,那么体型较小的企鹅就很容易摔倒。曾经一位行游者由于拍摄取景,无意挡在了企鹅的行进路线中间。果不其然,誓将死心眼儿进行到底的企鹅居然转身回去了,然后一次次地重复走这条被“入侵者”挡住的道路,直至“入侵者”走开,它才按照自己的固定路线继续前行。
      可爱的企鹅们忙碌于它们自己的生活,全然不理会我们这些外来者的存在,对于它们来说,我们才是外来者,跟它们的生活无关,它们大摇大摆地在人们面前走来走去,喂养孩子,整理居所,打情骂俏,外出捕猎,对人类视若无睹。
      为爱情而战
      憨态可掬的企鹅也并不是独自安稳地享受着冰雪王国给予的一切,它们有着诸多天敌,最可怕的莫过于海豹。南极地区的海豹有6种,其中个体最大的是象海豹,雄性的体长可达6.5 -8米,体重3到5吨。之所以称它们为象海豹,是因为其嘴唇的上方长有一块形状特别像大象鼻子的肌肉。不过,别看象海豹体型大,却只喜食乌贼和鱼虾,对企鹅毫无威胁。
      金港湾是一个主要的象海豹繁殖地,如果你有幸在这里登陆,就能看到入海口的小溪里,趴着许多已经断奶而被父母抛弃的小象海豹。小溪是一个安全之地,它们需要在这里多停留几天,然后鼓足勇气奔向大海。海滩上临近海水的地方是成年象海豹的地盘,每当进入繁殖季节,雄海豹便引诱或以武力强占数十头或上百头的雌性海豹为一群,占地为王,生儿育女,过着悠闲的一夫多妻的日子。如有第三者来犯,为维护领地和霸主地位、保护众多的爱妻娇妾,雄性象海豹之间会进行一场凶残而激烈的格斗和撕杀。别以为这是小打小闹,它可是一场血腥之战,有的海豹会在战斗中被撕破鼻子,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胜败的赌注是很高的:只有三分之一的雄性海豹能赢得传宗接代的机会。   亲历鲸豹大战
      豹海豹是生活在南极的海豹中最凶残的一种。它有着和猎豹身上一样的斑点,犬齿比较长,性格也异常凶猛。它们以企鹅为主要的猎食对象,也吃其他海豹、乌贼和节肢动物,因此也被人称为“海中强盗”。2003年,来自英国南极考察队的海洋生物学家在位于南极半岛的基地附近潜水考察时遭到豹海豹的袭击并丧命。若你与豹海豹不期而遇,那么请敬而远之吧。
      海豹喜欢独居,即使有了配偶,也是喜欢独处,性格比较孤傲。坐在船上的行游者经常有机会见到豹海豹跃出海面捕食企鹅的场景。它们在海中伏击正在捕食的企鹅们,阿德利企鹅是它们最爱的食物之一。豹海豹力量强大,游水速度极快,企鹅一旦被它们盯上,就很难逃脱魔爪。豹海豹捕到企鹅后用力前后摇晃,将皮剥落,最快时70分钟内可以捕捉并吃掉6-7只,一天可吃超过15只的阿德利企鹅。
      即便如此,它们亦有天敌。在游轮上,我们就亲眼目睹了一场鲸豹大战。一群逆戟鲸围攻一只浮冰上的豹海豹。逆戟鲸是哺乳动物中智商超高的一类,它们捕猎是十分讲求策略的。首先有一只充当指挥官,它负责调遣其他鲸的围捕行动。“指挥官”带领另外一只鲸用力掀起海浪,其余的则负责用尾部拍打浮冰,将浮冰击碎,海豹所占据的地方就会缩小,以易于捕食。几番挣扎过后,海豹还是被力大无穷的鲸掀入大海,虽顽强抵抗,却最终落入鲸口。此情此景,令在场观望者唏嘘。
      大自然就是这样,有它万年不变的法则。胜者为王,败者寇。
      热衷迁徙的巨人
      每年南极夏季到来的时候,生活在南半球的鲸就纷纷南下,南大洋就进入了一个鲸的世界。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常见到的有蓝鲸(又名长箦鲸)、鳍鲸、座头鲸(或名弓背鲸)、缟臂鲸、南方露脊鲸、抹香鲸(又名真甲鲸)、逆戟鲸(又名虎鲸)和鳁鲸等12种之多。
      齿鲸下颚较窄,具钉状齿,用于捕食鱼、乌贼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并把它们整个吞入腹中。它们的体型小于须鲸,并只有一个喷水孔。
      须鲸体型较大,没有牙齿,但在口腔内有由须板组成的梳状结构,用以从海水中滤取磷虾和鱼。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座头鲸(巨臂鲸)、小鳁鲸和南方露脊鲸等。
      迁徒生活是鲸的共同习性,像鱼类的回游,候鸟的迁徙一样,只是时间、季节和地点各不相同罢了。迁徙是鲸的一种本能,它们主要在南极海域进食,所以它必须返回南极海域。何种美食吸引了庞大的鲸群回游?那便是被洋流自南极半岛带来的一种红色的小型虾类甲壳动物——磷虾。如果说南乔治亚岛受了造物主的眷顾,那一定是这条磷虾洋流。千百年来这条洋流养育着地球上最大的海豹和大型鲸鱼的种群。如今它又支撑着南极软毛海豹种群的增长,以及一些鲸类种群数量稳步的回升。
      会喷水柱的“潜水艇”
      站在游轮的甲板上,远处海面出现的水柱吸引了所有行游者。“快看,左前方有一个水柱!”一会儿又有人喊:“左后方一个水柱!”“喷泉式”的呼吸方式,是鲸特有的生活习性。鲸在水下生活期间,紧闭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鼻孔张开,凭借肺部的压力和肌肉的收缩,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并伴随一阵汽笛般的叫声。
      鲸所喷水柱的高度和形状是鉴别不同鲸种的标志。据此,有经验的专家,可以迅速凭借水柱判断鲸的种类及其大小和距离的远近。如蓝鲸的喷水柱垂直向上,强劲有力,上粗下细,顶部松散,如同礼花,射程高达10米以上。其他须鲸类喷水柱的高度一般为8-10米。抹香鲸的喷水柱向左前方偏转,喷射力弱,粗短而松散,高度仅3-4米。关于水柱的成因和成分,目前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鲸肺中喷出的废物,也有人认为是鲸肺中的水汽和激起的海水相结合的产物。
      行游者们才不管水柱的成因,只自顾自地沉浸在这景象中,随着水柱的喷发,大呼小叫起来。在震撼的奇景面前,无论何人都无法掩藏好奇之心。
      每次鲸的露面,都是身未到,声先到。那声音很憨、很响、很厚重,大家都想准确地形容出那声音,可似乎都不太贴切。说似虎啸龙吟,却有些夸张。科学家认为鲸会唱歌,这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已有传说。当时的渔民在船上听到水下有一种奇妙动听的歌声,他们听得入迷,失掉了方向,不幸失事。后来有人说,这是海妖在作怪,他们听到的声音是海妖的呻吟,所以,一旦听到这声音,渔民立刻逃之夭夭。
      后来,是科学家们揭开了这个谜。鲸在迁徙的途中和繁殖的季节都会唱小调,不同场合曲调不同,大约每年更换一次新曲。有科学家统计,鲸能唱出18种曲调的歌,对于它的这种艺术天分,给旅途生活带来了乐趣,也是动物世界中耐人寻味的奇妙现象。
      如果你运气好,还能看到“海洋舞者”座头鲸跃出海面的壮观场景。重达30吨的座头鲸可以蹿出海面达45英尺(约13.8米)之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落下,同时带动强大的气流和水花飞溅。这种跳跃对于成年雄鲸而言,是彰显自己强壮有力和精力旺盛的表演。而对于幼鲸而言,则是一种游戏。
      延伸阅读:鲸类自杀之谜
      在南极夏季到来之前,南半球的鲸们,都要携妻带子开始迁徙远征,利用自身的定位能力向南大洋长驱而下。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旅途中,鲸的歌声掩盖了它们的旅途悲歌,这就是“集体自杀”。
      北极的旅鼠在数量多的年份,会集体奔向海洋跳海自杀,鲸鱼也会集体自杀。鲸的“集体自杀”现象是生物界的一大奥秘。在波浪滚滚的近岸海面,突然会出现成群的巨鲸,它们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线,集体冲向海滩,自取灭亡。
      鲸的“集体自杀”的原因,目前人类尚未有定论。从目前获得研究成果来看,不外乎有三种原因:其一,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干涉了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鲸迷失了迁徙方向。其二,从生活习性推断出群栖生物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保护的精神。当少量的鲸误入歧途,搁浅海滩的时候,它的同伙们就会纷至沓来,进行救援。但有时候,冲向滩头不仅救不了落难的兄弟姐妹,反会发生自陷其身的悲剧。其三,洄游的鲸,尤其是雌鲸,当它们怀孕以后,在旅途中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会企图寻求一个安身之地,以防不测,结果,造成了不幸搁浅。   一路向南极地体验
      穿越“魔鬼峡湾”
      凌晨一点,我们在睡梦中被摇醒,发现“前进号”(MS FRAM)游轮已经从风平浪静的碧沟海峡驶入有“暴风走廊”之称的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是进入南极洲的必经之路,这里是有名的暴风区,风浪之大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相上下,航海史上曾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所以这海峡也被人称为“魔鬼海峡”。
      我们乘坐的游轮是挪威海达路德船队中专为南北极水域特殊定制的“前进号”,其加固的船体保证了游轮行经冰冻水域时的安全性,加上经验丰富的驾驶船员,所以不管浪有多大,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害怕。
      尽管船摇晃得厉害,但从舷窗向外看水浪并不高,三米左右。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晕船贴和药,南极之旅刚刚开始,可不能让晕船糟蹋了好心情。
      清晨再次醒来的时候,船摇晃得已经让人不能在船上平稳走路了。去另外房间看看同伴,刚走出房间看到了一道特别有趣的风景:走廊两侧扶手栏杆上放满了呕吐袋,这是方便游客随时接呕吐物用的。刚开始看到会觉得很夸张,后来明白了它的必要性。
      有时德雷克海峡的海浪高可达20米,船随着海浪一上一下,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隐约能听到船上各处传来游客的惊叫呼声。如果海浪够高,人能真实的感觉到船好像要被掀起后再直直的插入海底,甚是刺激。对于喜爱冒险的人来说,一定会觉得德雷克海峡很有趣,能亲身体会到跟大自然搏斗的激情。
      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川碎块,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非常壮观。有时海浪击起的水沫在阳光下还会反射出彩虹,这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穿越德雷克海峡必拍的素材。在这里,站在甲板上还会看见各种各样的海鸟,尤其是特别喜欢跟在船后面飞的信天翁。南极的信天翁有着大个头和长距离的飞翔能力,这时在船上又是拍摄和观赏海鸟的绝佳机会。
      在穿越德雷克海峡的过程中,船上会有一系列有关南极洲知识的讲座。除了教我们如何辨认颜色斑斓的各种海鸟和信天翁外,有的讲座还涵盖了南极洲的历史、环境、野生动植物,同时还会详细介绍由“国际南极协会”(IAATO)制定的南极旅游条约。除此之外,船上的自助餐也是非常丰盛的,能品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菜式料理,当然也有我们爱吃的中国菜。
      豁出去的南极冰泳
      按地理常识来说,凡是有活火山的地区,几乎都会有温泉,如果能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享受冰海温泉冰浴,体验冰火二重天的滋味,实属难得,所以去南极别忘了带上泳衣。
      经过整夜的连续航行,穿过南极半岛西北部的Bransfield海峡,我们悄然来到迪塞普申岛。这座岛屿是一处独特的环形火山口,直径约16公里。火山口倒塌了一部分,形成了一条天然航道通往火山口内部湖区,这是世界上唯一能让轮船直接开进去的活火山口。驶进这个狭窄的通航入口,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另一边是暗藏的礁石,加上这个被叫做“海神的风箱”的峡口吹来的强劲阵风,让我们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倾覆了。
      不得不佩服船长的操船技术,我们的游轮小心翼翼地安全驶入火山口。随后,我们跟着探险队长换乘橡皮艇登上海滩,没费多少劲就登上了迪塞普申岛火山口。向下望去,山脚下是温泉冒涌的地热海滩,环岛中间仍是南大洋的冰冷海水。
      从火山口下来回到海滩另一侧,见十几个老外在海滩上挖出一个约1米深的大水坑,坑里涌出了地热水。这就是所谓的“温泉”了。其实这是地热海滩的功劳,只要稍稍刨开海滩质地松软的沙土,地热水即刻从地下涌出,热气腾腾。即便如此,在南极这个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5摄氏度的地方,露天泡温泉也还是需要勇气的,还好此行是11月份,正赶上南极的夏天。
      看到这些勇敢的人们纷纷解开厚厚的羽绒服,穿着泳衣,像大笨熊似的“扑通”一声跳进去,各国的探险游客都围拢过来,纷纷拍手为他们叫好。其中一个在冰海里游泳的老外拼命向大家招手,彰显自己的英雄本色。
      据说,在极地泡“温泉”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必须先跑到零度左右的海水中“游泳”, 从头到脚全弄湿透了,有个缓冲之后才好跳入这个热水坑中。
      看到同行伙伴纷纷下去,我也不甘示弱,于是咬着牙脱去外面的衣服,怀着殉葬般的心情跳了进去,准备迎接冰海刺骨的寒流,怎料,奇迹却发生了,万万没想到周身会被一股暖流包裹,比在岸上穿着羽绒服还舒服。泡在暖暖的海水中,抬头向上看天蓝得发紫,偶尔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巨鲸从海中跃出,当巨大的鲸鱼翻转身躯,多节的鱼鳍拍打在脆弱的冰面上时,冰块便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一切是那么清纯、原始,简直就像到了另一个星球。
      然而好景不长,海浪冲垮了人筑的沙堤,无边的冰水顷刻与这点地热之水混合,冰凉的感觉立即包围了我们,我迅速爬上岸,极地冷风一吹,直打哆嗦,清晰感觉到太阳穴一阵阵的痛,真是深切的体会到“冰火两重天”的涵义了!我慌忙接过同伴递来的浴巾,匆匆擦了一把,赶紧套上羽绒服。因为没地方换泳衣,身体始终是湿漉漉的,冻了整整一个下午。好在听到连连的称赞声,让我冻得惊魂不定的心稍有安慰。随后,又有几位游客也跳下去了,也有衣服脱掉一半又慌忙穿上去的。
      为了表彰我们在南极冰泳的“壮举”,我们获得了由船长签字的《南极冰泳证书》,这引起没有下海的人一阵的羡慕妒嫉恨,我也为自己的“豹子胆”自豪万分。
      世界尽头寄张明信片
      出发之前,我了解到在南极的高迪尔岛(GoudierIsland)拉可罗港(PortLockroy)有一个科考站,它曾是一个英国的科考基地,1962年被弃用,1996年被南极洲遗产基金会改建成一座博物馆,所有从拉可罗港邮寄出去的信件均可享有南极洲的特殊邮戳和免费邮寄服务。
      走进这家博物馆,可以看到英国的南极科考历史图片和资料,以及当年英国探险家和科学家使用过的电台。厨房里干肉饼和罐头奶油整齐地排列在古老的壁橱里,在休息室里还可以找到20 世纪50 年代的书籍和杂志。
      这家博物馆还同时经营着纪念品商店和邮局,卖一些衣帽、衬衫和明信片之类的商品。看见美丽的纪念封和难得一见的南极邮票,同伴们都忙着购买和邮寄明信片,我也不例外,毕竟这里是南极,世界的尽头,这么遥远的地方,纵使日后不能故地重游,有机会借明信片回忆一下,也是一件美事。在这要说一句,纪念品价格还是很贵的。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只在夏季开放,每年都会有来自英国志愿者到这里服务。这次是4个美女志愿者,当她们告诉我们已经有2个月没有好好洗澡时,我们当下就邀请她们一起回船上,好好洗个热水澡,美食一番。
      另外,这里的工作人员也从事着企鹅与人类关系的研究课题调查。不得不说,在这个建筑周围筑巢繁衍的巴布亚企鹅已经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线。成群的企鹅蔚为壮观,在建筑前前后后安家落户,围着团团转,倒像是人类饲养的。
      造访中国长城科考站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邻德雷克海峡,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相对于南极大陆而言,这里被称作南极洲的“热带”,但气候同样十分严酷,常年大风不断,任何事先的计划,都会因为天气突变而难以如期实现。
      造访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是此行我最期待的,一直好奇中国科考人员在南极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好在天公作美,登陆那天我们也获例外允许进入站内参观。
      长城站楼内摆设带有浓厚的中国味,这里有中国画、书法作品、中国特色十足的锦旗,甚至包括装修风格。从墙上贴出的各种规章制度能看出来,这里的管理井井有条,所有人的房间号、联络方式都公布出来,作息时间也有严格规定。
      科考站的生活楼是队员们每天必到的地方,因为食堂设在这里,所有食品免费取用。带领我们参观的队员说,每餐荤菜都是主角,供应充足以保证高热量,站上还规定每顿饭必须有饮料,另外还有大量罐头、调味料供应,吃香喝辣尽随人意。美中不足的就是新鲜蔬菜、水果非常有限,许多队员都表示,实在是想念中国南方的绿叶蔬菜。
      队员们的住所也堪称惬意,24小时热水、暖气不断,浴室里有芬兰浴和桑拿房。洗澡换下的衣服,可直接甩进洗衣机,然后一边运动一边等待。在浴室外依次是健身房、乒乓球室、卡拉OK厅、台球室,如果将乒乓球台移到边上,立即又成了一个羽毛球场。运动一会儿衣服也洗好了,要么直接回去,要么再将衣服扔进烘干机,再玩会别的。
      在这个岛上,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大王站。据说,工作之余这些科考人员会聚在一起举行“乔治王岛奥林匹克”竞赛,听起来就觉得很有意思,看来科考人员的南极生活并不是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单调无味。
      当然,舒适的生活条件并不足以抵消队员们常年面对南极极度恶劣的环境的艰苦,在我们看来,再好的待遇对于这些勇敢的科考队员们都是应该的。
      南极不“难”一个旅游组织者眼中的南极
      以往只有科考人员才能抵达的南极,正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南极洲旅游在高端旅游市场中逐渐火热起来。然而,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那片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仍是遥远而不可企及的。本刊专访了南极游的倡导机构之一——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南极旅游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艰难。
      南极游没那么“冷”
      南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遥远的。从19世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开创南极探险之路以来,人们对南极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频繁,然而100多年后,这个神秘、洁白、宁静的世界仍似乎只是属于极少数的专业人群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统计,去过南极的总人数累计约34万人次,其中科学考察人员约16万人次,南极旅游者约18万人次。也就是说,去南极的旅游者人数已经超过了专业人士。
      随着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成为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中国的一些旅游企业和民间团体开始以“科普团”、“摄影团”等形式经南美延伸至南极旅游。
      而近年来,经过旅游机构的精心设计,通过游轮这种旅行方式,成功推出了普及型的南极旅游产品,使普通游客也可以参与,而且安全系数较高。日程一般在12至20天不等,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想象全球60亿人中只有不到40万人去过南极,这个价格似乎不能算是贵得离谱。
      但出于对南极环境的保护,极地旅游有严格的人数控制措施。因此,南极旅游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小众游客的选择。
      对南极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在去南极之前,很多游客在“要不要去”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事实上,关于南极游,社会上有两种呼声:一种是支持普通人也去体验一下征服极地、挑战极限的过程的;另一种是反对一切商业行为,认为这样做会破坏南极生态的。
      关于这一点,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刘结告诉记者,旅游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首先,整个南极大陆的面积有一个半中国那么大,而游客所踏足的只是南极的冰山一角;其次,对于南极旅游公司,南极旅游业者国际协会也制定了《南极旅游从业者活动指南》,而且限制条件一年比一年严格,如游客量超过200人的游船不允许登陆,对没有更换轻油而依旧烧重油的游船禁止进入南极的海域等,这些都有力地降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再者,对于登陆南极的游客来说,其行为举止也是讲究多多,比如不能在大陆上过夜停留,必须与企鹅等南极动物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不能踩踏植物等行为规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南极的纯净。
      对话
      Q=《行游天下》 A=挪威海达路德邮轮公司中国推广机构总经理 刘结
      Q:去南极旅游,对游客身体素质方面有什么要求?
      A:基本上只要没有传染病、心脏病等特殊疾病,正常的健康人都是可以去的,我们曾接待的游客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最大的有70多岁,也有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士。还有一点就是,虽然南极有极寒之称,但南极游一般选择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正是南极的夏季,南极半岛的温度有时甚至会升至15摄氏度左右,恐怕比在北京还要宜人。
      Q:简单介绍下都有哪些方式可以去南极?
      A:首先建议是选择省事的团队游方式。目前国内有许多经营特种旅游或定制游的旅行社,专门有南极旅游的打包产品,除了代订去南极的船票,还根据出发线路的不同,代办阿根廷、智利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中转国家的签证、机票等服务,既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签证相对容易。   目前有的旅行社专门针对纯中国团,安排中文领队、翻译,对外语不好的游客来说,能更好地参与船上的社交和科普活动。
      第二种方式则是自己找船票代理公司,需要提前一年预订船票,并提前自行办理签证、机票等内容,手续较为繁琐,但行程安排灵活自由,适合于喜欢自由行的散客。对于一些有阿根廷、智利等中转国长期签证的人,还可以通过等候“最后一分钟船票”(部分预订船票者临时放弃登船)买到非常便宜的船票。
      Q:你认为在南极有哪些值得中国游客体验的内容?
      A:去南极旅游,首先想到的是南极有巍峨的冰山,成群的企鹅以及震撼人心灵的极地风光。但是如果游客是有目的去,就要选对时机,比如每年的12月是鸟类包括企鹅的孵蛋期,1月是小企鹅出生的时候,2月是小企鹅渐渐长成和观鲸的季节。
      再者就是游轮一般会安排游客7到8次的登陆,每个岛屿都有它专属的特色,比如在迪塞普申岛可以挑战冰泳(这对身体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到乔治王岛参观中国长城南极科考站等,都是值得游客亲身体验的。
      Q:去南极旅游,带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A:我认为南极旅游除了人们躯体的抵达,同时还需要灵魂与之同步。很多人去南极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比如看到亿年冰山,站在它的脚下会感悟到大自然的博大与人类的渺小;观察企鹅的生活会被它们的温情所感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去过南极的人,都会感受到环保的重要。那些去过南极的人,都会有点儿特别的想法或改变。好比新浪副总裁王滨南极归来之后推出了原创单曲《南极之南》;我也有个朋友去了南极之后,就成功把烟戒掉了的,南极是那种可以赋予你改变的灵感和勇气的地方。
      Q:针对南极旅游,海达路德有专门的中国团,简单介绍下其特色。
      A:今年中国团首航包船以“国学”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讲座、沙龙与电影展映等活动。在船上的30多个小时,游客可以与于丹老师一起品读庄子《逍遥游》,倾听“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先生讲述“用影像保护中国野生动物”,还有大董名厨主理中式意境菜等,旨在打造适合中国人口味、最具文化内涵的南极之旅。当然还会有国外探险队员带来内容丰富、风趣幽默的南极知识讲座,全程配有中文翻译,让游客对南极有个全面的认识。
      行游贴士
      行游天下携手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特推出南极体验之旅。路线包括:
      1.经典探险航程
      航程:10天
      此次航程堪称“南极缩影”。从阿根廷乌斯怀亚登船,向南穿越著名的西风带——德雷克海峡,前往南大洋。在这里将会实现人们对南极的所有梦想:冰川、企鹅、鲸群、海豹、海象,身形巨大的信天翁和各种海鸟,甚至还可以从南极邮局向家人寄出来自世界极致之地的问候!
      2.伟大探险家的足迹
      航程:19天
      航程从阿根廷开始,将沿着探险先驱的足迹,除了抵达“经典探险航程”中的各岛屿和海峡外,还将绕行比格海峡,前往因马岛战争闻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以及王企鹅的天堂——南乔治亚岛。
      3.大南极洲探险
      航程:19天
      航程将覆盖阿根廷南部及以东的比格海峡,南极半岛及半岛以北的群岛。包含了“伟大探险家的足迹”中的所有亮点,也是海达路德所有南极航程中,唯一一条行经南奥克尼群岛的航线。
      4.南乔治亚纪念航程
      航程:17天
      从阿根廷乌斯怀亚起航,首先向东抵达马尔维纳斯群岛,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情;然后向南行经南乔治亚岛,观赏身高可达1.2米的王企鹅;接着继续向南最终抵达南极半岛。返航时则穿越德雷克海峡。
      游轮订位及索取中文行程,请洽:
      行游天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10-88493369
      邮箱:xingyou2010@163.com
      网址:www.xutx.cn

    推荐访问:南极 之五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