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农民工回流原因 [河南省“回流”农民工就业信息壁垒构成及对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4 04:51:29 点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省“双转移”背景下,“回流”农民工遭遇就业信息壁垒,造成劳动力转移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调查结果,对就业信息壁垒的构成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回流”农民工 信息壁垒 对策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也随之“回流”,河南省面临着产业和人力资源“双转移”过程中的“双承接”问题[1]。而“回流”农民工在本地就业中,仍要面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断遭遇信息壁垒。导致他们获取就业信息成本加大,信息劣势地位难以改变,仍旧无法脱离“低水平就业陷阱”;就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削弱了部分农民工“回流”意愿[2]。因此,尽快找出破解本省“回流”农民工就业信息壁垒的对策,对于河南省“双承接”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息壁垒的构成
      对于“回流”农民工而言,就业信息壁垒就是指阻碍、限制和约束该群体就业及相关信息在劳动力市场内部有效传递、流通与共享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本研究通过对河南郑州、开封、许昌、洛阳四地部分“回流”农民工的调查发现,河南省“回流”农民工遭遇的就业信息壁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2.1 专业信息壁垒
      通过调查发现,某些行业内的企业和中介组织,利用“回流”农民工对不同行业间在劳动时间、工作强度、生产力价值、专业技术难度、产品附加值、劳动力供求状况等等方面掌握信息数量不充分的特征,设定较低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标准,迫使部分“回流”农民工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此次调查显示,有超过32%的受访者遇到过企业不提供明确薪资核算方法的情况。
      2.2 保障性信息壁垒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受访的“回流”农民工谈及的就业信息,涉及面并不宽泛,信息需求点基本上还是集中在岗位、薪资和劳动保障三方面,只有少数受访者还会谈及福利待遇与公共政策。同时,许多受访者对于上述三方面信息也始终未能作出具体详细的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部分企业和中介组织利用“回流”农民工对劳动保障、福利待遇、公共政策等方面信息不充分,突出强调薪资待遇信息,刻意隐瞒或修改劳动保障、福利待遇、公共政策等方面信息,使“回流”农民工蒙受隐性利益的损失,劳动保障维权困难。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职业疾病、操作安全、工伤救治等方面没有接受过企业主动的信息提供,尤其是在物流和餐饮两个行业,这种壁垒表现的更为突出。
      2.3 身份信息壁垒
      通过调查还发现,由于“回流”农民工对于识别企业身份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手段,信息获取方式单一,识别能力不足,而自身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容易验证[3]。因此,部分违法单位就会刻意隐藏自己真实身份,向求职心切的“回流”农民工释放虚假岗位信息和薪资待遇信息,骗取农民工的钱财和劳动所得。调查发现,有32%的受访者都经历过被假企业或黑中介骗取求职费用的经历。而在个体经营受访者群体当中,也普遍表示出对目前各类创业加盟广告内容真实性的担心。
      3 信息壁垒的成因分析
      3.1 劳动力市场信息机构不完善,“回流”农民工搜寻信息渠道缺失
      3.1.1 正式信息渠道的不完整
      “回流”农民工的就业目标是在非农领域。而其需要的就业信息主要在城市范围内集中传播,传播渠道的宽度和深度的不足,加大了信息收集和双方信息匹配的难度[5]。目前,尽管河南省地两级政府均采取了措施拓宽渠道、定向宣传,但许多县乡基层政府尚未建立稳定、专业和和规范的就业服务体系,加之就业信息渠道网络布局不科学,难以有效对接用人单位和“回流”农民工的就业信息供求。由于正式渠道的不完整造成了信息传递中间环节的低效率,阻滞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掌握信息资源的非正式渠道趁机设置信息壁垒,谋取私利。
      3.1.2 主流信息渠道的局限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回流”农民工主要信息获取方式仍是通过亲友介绍,这种强关系方式造成信息传递滞后,有效性也受到严格限制。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在农民工进城求职过程中发挥了信息桥梁作用,但这种资源毕竟为个人所有,并非公共资源,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异,必然导致农民工对信息的占有不公平,容易形成信息壁垒,使“回流”农民工根据就业信息作出择业决策时,容易形成偏听偏信,择优机会大大降低。
      3.2 “回流”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意识和能力差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河南省的“回流”农民工,仍以初、高中和中专学历为主,他们在信息意识,新信息的发现和接收,信息的集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和交流互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大都表现出弱势的特征。
      3.2.1 信息意识保守
      此次调查发现,“回流”农民工在信息意识方面十分保守,在选择信息渠道时仍然倾向于利用强关系,不善于收集和处理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信息,普遍的理由是担心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所提供的岗位对文化和技能方面要求高,手续繁琐,要提供诸多证件。思维的惯性和保守的意识促使他们自动屏蔽了部分信息渠道,阻碍了诸如就业扶持政策、劳动法律保障等信息的有效传达。
      3.2.2 信息能力薄弱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越高的农民工,拥有的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大多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市场信息。他们信息辨识能力强,信息利用率高,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为准确的劳动供给决策,以把握自己在劳动市场上的主动权。而对于低学历的农民工来说,平常不看报,不懂得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途径和方法,并且也没有机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有关知识。他们大部分不具备利用现代手段搜寻和处理就业信息的能力,也无法借助多种渠道辨识就业信息价值。“回流”农民工信息能力的薄弱,一方面造成他们难以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渠道,处于就业信息博弈的弱势方;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更容易利用这种能力差异,在行业属性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制造就业信息壁垒,取得信息博弈的优势。   3.3 “回流”农民工遭遇不平等的信息接触机会
      城乡二元化制度是造成“回流”农民工就业信息壁垒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4]。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定了整个农民工群体进入务工可以获取的信息范畴和能够提供的信息范畴。受到制度阻隔,“回流”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地拥有信息接触机会。使得农民工即使“回流”,也很难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享受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而只能享受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造成大量农民工即使带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回流”,也只能被迫做出“逆向选择”,继续从事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此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制度对信息范畴的限定,设置苛刻的条件,刻意制造不平的的信息接触机会,获取额外利益。
      4 破解对策
      4.1 加强政府职能,消除制度壁垒,保障农民工的信息畅通与公平
      河南省应着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工就业歧视和限制的政策,给予农民工向城市工人转变的一种地位准入机制,让他们更容易获得市民身份认同的信息,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彻底转换;加大公共政策信息传播力度,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简化进城务工手续,降低、取消各类收费标准,从而消除农民工就业信息壁垒产生的制度性因素。
      4.2 搭建信息平台,拓宽信息传递渠道,构建“回流”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
      4.2.1 加强信息网络的地域覆盖建设。建立省内各地“回流”农民工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城乡联网,以现有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为载体,以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以非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建立起覆盖城乡,由省、市、县区、村镇四级构成,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为农民工“回流”就业,搭建渠道畅通的正规化信息桥梁。
      4.2.2 强化信息集中收集和发布工作,搭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中心。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呼叫中心体系,开辟符合“回流”农民工行为习惯的就业信息服务业务。在信息收集方面,通过建立集团客户信息渠道和媒体合成渠道,发展职业介绍代理人和信息员,采用登门服务、电话访问、短信互动等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准确、快捷、广泛收集信息。在信息发布方面,除了继续利用会场显示屏、沿街及广场公告栏、公共媒体广告等传统手段以外,针对年轻一代“回流”农民工的行为特征,增加电话语音与短信服务、互联网信息发布等手段,强化信息发布的目标性和直达性。另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回流”农民工的定期统计工作,为他们建立就业信息档案,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各市县劳动力信息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制定劳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和行动规范,将中介组织和企业就业信息纳入统一监控,实行信息溯源和追责制。
      4.3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回流”农民工信息能力
      4.3.1 加强“回流”农民工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教育。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就业政策信息的力度,加强“回流”农民工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应用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就业信息、直接与用工单位沟通对话的针对性培训工作。进一步树立“回流”农民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4.3.2 将农民工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农民工职业意识宣传教育。尽管河南省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用意十分明显。但实际上,职业教育在河南省农村一直不受重视,重文凭轻技能的传统思想十分严重。因此,河南省除了鼓励各层次职业院校开展针对“回流”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活动之外,还应该积极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深入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宣传,积极引导思想转变,促使“回流”农民工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进而提高他们对于就业信息的主动搜寻、辨识分析和处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楠,梁鹏.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显现劳动力回流趋势.新华网河南频道,2011-02-17,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
      /2011-02/17/content_22082927.htm.
      [2]张峰.信息不对称与农民在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J].小城镇建设,2004(5):42-43.
      [3]查春燕.农民工求职的信息障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4]王建华,李录堂.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0(12)99-102.
      [5]李晓阳.新生代农民工“回流”障碍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10(9)279-280.
      该文章为2011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回流’农民工就业信息壁垒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KL-2011-33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之峰(1981-),男,河南开封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涉农电子商务。

    推荐访问:河南省 回流 壁垒 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