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软件下载 > 正文

    [论琅邪王祥\王览兄弟的儒家思想]王览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28:50 点击:

      摘要琅邪王祥、王览由于家世出身的影响,他们主要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在王祥、王览的政治活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就可以充分地被体现出来。但是,由于社会环境、政治的影响,王祥、王览抛弃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同时,王祥、王览的儒家思想对其后世琅邪王氏家族影响深远。
      关键词:儒家思想 孝悌 入仕 环境
      中图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王祥、王览兄弟生于东汉末年,出身于传统儒家士大夫之家,二人以孝悌闻名于当世,并对其家族的后世影响较大。其中王祥“卧冰求鲤”的孝行,还被列入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中。王祥、王览的孝悌不仅对于其家族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即便在今天,如果排除他们封建思想的消极成分,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西)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父仁,(东汉)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祥、王览主要信奉的是儒家孝、悌、信、仁、德和入仕的思想,但是因为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抛弃了儒家的“忠君”思想。下面就此分别论述之。
      一 王祥、王览兄弟“孝”与“悌”的儒家思想
      1 王祥“孝”的儒家思想
      有多部史书祥细记载了王祥后母百般虐待王祥,而王祥侍之愈谨的感人“孝”行。因其记载跟本文有关联,现摘列于下:王祥“性至孝,后母苛虐,每欲危害祥,祥色养无怠。盛寒之月,后母曰:‘吾思食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之所致也。供养三十余年,母终乃仕,以淳诚贞粹见重于时。”又“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此两段记载中的王祥,其孝行可谓感天动地。当然其中不免有夸张之处,而《晋书》中的记载更富传奇色彩,且增加了情节。这是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因为司马氏集团就是靠儒家士大夫阶级(即坚守汉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士族阶级)代表的身份,取得了对曹魏所代表的东汉内廷的宦官阶级的胜利(陈寅恪对此有详细论述)。对于向来提倡以儒家思想、伦理观点来治理天下的司马氏来说,篡取曹魏政权是他们的一大忌讳,因此他们只能大倡儒家中的“孝”来掩饰他们的不“忠”。王祥的“孝”行(当然其中有夸张之处),正好符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所以武帝对他非常宠幸。何况王祥在魏晋更替时期是站在司马氏立场上的。所以“武帝践祚,(王祥)拜太保,进爵为公。”即王祥能够进入中国古代社会所谓的“二十四孝”之首,同晋朝对他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
      2 王览“悌”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主张兄弟应该友爱,即“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悌”被放在了很高的道德标准之内。王览以“悌”闻名于世,这一点与王祥相同。史载:“览孝友恭恪,名亚于祥。”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选取史料、录用前人所记的史事,相当严格与谨慎。但他却把关于王览言行的史料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足见他对这段史料的信任程度以及对王览的推崇之心:“朱氏子览,……每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母;母以非理使祥,览辄与祥俱往。……母虐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母患之,为之少止。祥渐有时益,母深疾之,密使祥。览知之,径起取酒,祥争而不与,母遽夺反之。自后,母赐祥馔,鉴辄先尝,母惧览致毙,遂止。”可见王览以“悌”为先的思想同其兄王祥以“孝”治家、从政的儒家思想是相同的。 “孝悌”思想是王祥、王览兄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他们修身持家的准则,同时也是他们从政、为官所遵循的基本儒家思想的原则。
      3 王祥、王览兄弟弃“忠”重“孝、悌”的原因
      琅邪王氏家族世奉儒家思想,但王祥、王览兄弟并没有机械地继承之,而是能够根据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侧重和变化。他们很清楚如果一味遵循儒家的“忠君”思想,一定会在当时振荡不安的政局中惨遭失败,甚至是灭门之灾。因为王祥、王览兄弟生活在汉魏政权迭替、以后又有魏晋之间的所谓“禅让”时期,在如此险恶的政局中稍有差错,就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恶果。在此混乱的政治局面中,再提倡儒家的“忠君”思想是不现实的;反之,如果单单把儒家“孝悌”的思想放在从政、持家的首位,不仅不会冒任何政治风险,而且还迎合了统治集团的“胃口”(即统治集团忌讳的“篡位”的罪名),从而可以在政治上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就史料所载的王祥从政的经历证明之,如“文帝即王位,……(吕虔)请琅邪王祥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又“汉末遭乱,……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命,……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以后)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高贵乡公即位,兴定策功,封关内侯,拜光禄勋,转司隶校尉。”从上述记载可知,在汉魏政权迭替及其以后,王祥的官越做越大,仕途一帆风顺。但是却看不到一点他忠于汉朝的言行。那么在魏晋之间的所谓的“禅让”时期,他又有哪些政治行为呢?史载:他跟从司马昭“从讨(田)丘俭,增邑四百户,迁太常,封万岁亭侯。……及高贵乡公之弑也,……(祥)涕泪交流,……顷之,拜司空,转太尉,加侍中。五等建,封睢陵侯,邑一千六百户。……武帝践祚,拜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祥固乞骸骨,诏听以睢陵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禄赐如前。诏曰:‘……其赐几杖,不朝,大事皆咨访之。……以公子骑都尉肇为给事中,使常优游定省。’”王祥凭借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很清楚在此时期,如果还遵循儒家“忠君”的思想,必然会遭到迫害甚至被灭门。如公元249年发生的“高平陵事件”,那时大批的士人因为反对司马氏掌权而被残杀甚至被灭门。而王祥及其弟览重“孝行”轻“忠君”(甚至抛弃)的思想及其行为,却使自已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总之,社会环境、政治的变化,是王祥、王览兄弟放弃儒家“忠君”思想的重要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善于因时而变是王氏兄弟为人处事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被其后人所继承。
      二 王祥、王览兄弟“信”、“仁”和“德”的儒家思想
      王祥、王览兄弟严格遵循儒家的礼仪制度,尤其是儒家“信”、“仁”和“德”的思想,这也是琅邪王氏家族的一大特点:如高贵乡公“幸太学,命祥为三老。祥……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祥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闻者莫不砥砺。……及高贵乡公之弑也,朝臣举哀,祥号哭曰:‘老臣无状’,涕泪交流,众有愧色。……祥曰:‘相国(笔者案:指晋武帝)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遂拜,而祥独长揖。”从此段史料记载可知,王祥“以师道自居”和不拜晋王的言行,是符合儒家仁的要求的,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又“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上述记载可知,王祥在魏晋时期,敢于以儒家思想的“信”、“仁”和“德”的代言人而自居,敢于当面和最高统治者或掌握实权的人当庭论证,可见其信奉“信”、“仁”和“德”的程度。
      虽然王祥是忠实于司马氏集团的,但违背儒家礼仪制度的言行,他是不会做的,因为他知道遵循儒家礼仪制度:首先,在政治上不会对司马氏集团造成任何损害(如高贵乡公被弑之时,司马孚急忙前往事发地点吊唁,并且在元帝曹奂“禅位”之时说:“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他临死之时还自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但是晋武帝并没有指责司马孚。第二,自已如此做还会受到时人的称赞,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声誉。但要说明一点的是,王祥自始至终遵循儒家礼仪制度而不改,乃其本身性情如此,并非惺惺作态也,这也是其家族始终为儒家礼仪大家的原因所在。王览也同他哥哥一样推崇儒家礼仪制度,史载:“览率素有至行”,晋武帝曾经下诏表彰了王览遵守儒家礼仪的品行,并委任其为宗正卿。史载:“乾宁初,诏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其以览为宗正卿。’”由此可见王祥、王览兄弟在信奉儒家“信”、“仁”和“德”的思想方面是一致的。
      三 王祥、王览入仕思想的体现
      入仕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王祥、王览兄弟入仕都是非常积极的,虽然王祥前期由于汉末动乱的原因,不愿入仕,史载:“汉末遭乱,……隐居三十年,不应州郡命。”但后期却一改前期的言行,积极入仕了。最终二人因为积极入仕而“扬名显亲”,下面分述之。
      首先,王览从政的意愿是很强的,他曾经力劝他的哥哥从政,史载:“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这也许是王览的后人能够在东晋积极从政,名显于时的原因之一吧,如史载:“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王祥前期入仕并不积极,但在后期,因为王览的劝勉和支持,开始积极入仕,且政绩显著。但后人对他这方面的评价很低。如胡三省评曰:“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君子犹谓其任人柱石而倾人栋梁也。”胡三省认为王祥只有“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这两件事可嘉,而余无所论。且严厉批评了其仕宦于晋朝的行为。王鸣盛也指责王祥道:“祥庸贪小人,名仕魏晋,实为晋臣,乃以不拜自重乎。”笔者认为上述二人对王祥的评价有些偏颇,王祥之所以出仕于晋朝,也是受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王夫之就认为:“(当时)风尚既然。……天下之图安而思利者,固必褰裳而从之。”唐长儒先生也说当时的社会风气如王夫之所说。所以在王祥出仕于晋朝这一点上,不能强求之。
      另外笔者认为,王祥除了胡三省所提到的两件事可嘉外,其政治才能是不能不提的。如吕虔“请琅邪王祥为别驾,民事一以委之,……”,“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净,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上述记载中的王祥是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的,不然他何以能够使“州界清净,政化大行”和“邦国不空”呢?由何以能使吕虔敢以“民事一以委之”呢?更何以能够“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呢?当时的人又凭什么要用歌谣的方式赞美他呢?
      总之,王祥、王览很清楚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全自已及家人,且能够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有所作为。这在王祥遗书里的“五条家训”中表达得很明确,即:“夫言行可履,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此“五条家训”都严格遵循了儒家思想,唯独抛弃了“忠”的儒家思想。王祥遗书中所讲到的“五点家训”,是王祥、王览兄弟儒家思想的具体总结,也是以后琅邪王氏家族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其家族以后得以立足于江东政局的座右铭。所以说研究王祥、王览兄弟的儒家思想,对于了解其后人王戎、王导、王敦等人的思想亦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4] 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5] 唐长儒:《唐长儒社会文化史论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7]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8] 王夫之:《读史通鉴》,《四库备要》(卷十),《三国》,中华书局,1989年版。
      
       作者简介:程刚,男,1973―,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工作单位:重庆长江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儒家思想 兄弟 论琅邪 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