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农村文化站 新时期要求农村文化站要多位一体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4:45 点击:

      伴随着文化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正在步入交融时代。新世纪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必将在娱乐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功能的大交汇,真正成为融宣传教育、经济服务、科技传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文化体系。这不仅是20世纪后半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互为融通、互为条件、互为要素、互为结果的客观要求,更是适应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站立足社会最基层,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基础最前沿的阵地。
      宣传教育中心。当代农民思想活跃,也促使包括文化、道德在内的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何实现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高度统一,尤其是在农村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明确处事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和尺度,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为广大农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逐渐地从“入耳”而为“入脑”,从他律而为自律。这就决定了新农村文化站点首先必须是本地的宣传教育中心。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从现状看,新农村建设必将是我国农村经历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也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改革前20年面临的主要是经济问题,后20年则又增加了社会问题,如农村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等,具体表现在“三农”、利益平衡、权益保障、环境恶化、封建迷信、社会治安等问题日渐突出。通过文化途径,培养农民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社会的主流及发展中的问题,弘扬代表农民基本精神风貌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的民族精神,对于超越农民自身的物质利益羁绊,树立正确思想,纯洁道德品质,净化社会风气,增强抵御愚昧的能力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民树立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崇高理想,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农民的行动。正因为文化手段远离说教,往往易于被农民接受,尤其是选取农民最为关心的身边事件,用文艺形式以小见大,事半功倍。
      科技传播中心。科教兴国是基本国策,没有科技思想和手段武装起来的10亿农民,就不会有创新型国家;而农村文化与科技思维方式、转化方式形成互补,直接成为农村进步的要素和转化手段。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尤其是科技普及的程度的高低。
      从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看,虽然与农村文化特点、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在认识和改造农村的进程中往往相互交融和促进。科技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当科技创新单靠逻辑思维百思不得其解时,转而用文化的形象思维去思考,往往会独辟蹊径,产生奇特的效果。音乐的梦幻、绘画的神韵、诗歌的意境……往往渗入到缜密的、科学的思维之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农村文化成了农村科技创新的基本动力和元素。
      从科技成果转化来看,还有70%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面对农民的传统观念、注重实惠的认知接受能力,农村文化则成为科技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承担着艰巨的科普重任。比如常见的施肥问题,我国化肥使用量4600多万吨,是世界的1/3,过量用肥20%,仅氮肥一项全国每年可节省2200万吨标准煤。农田灌溉普遍缺乏节水设施,大水漫灌四处流淌,京津冀地下水漏斗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公里,冀鲁豫地下水漏斗已连成一片。41.7%的农民施药量超过农药标签的推荐量,有的甚至超过标签推荐量的1.5到2倍。他们不是不想节约,而是缺少科学普及知识。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参与科技传播,使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带动千家万户科教兴农,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服务中心。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样要突出这一重点,文化站成为本地的经济服务中心,使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科学论断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意见中反复强调,从战略高度给予文化更加科学准确的诠释与定位,为我们在深层次认识文化与经济的机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如何避免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模式类同、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等传统弊端的产生,挣脱思想老、观念旧、思路窄、办法少的窠臼,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就要从单一的经济思维丰富为交融思维,领悟在经济运行中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导向力量,反思重过程的实践性、淡化观念的学理性所导致的文化与经济的分离,遏止“就经济抓经济”、“就文化抓文化”的单一思维惯性,实现文化经济的换位思考。这正是党中央反复强化文化经济政治交融思想的深刻内涵之一。事实正是如此,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在观念转变的先导下,农民的心理状态得以调整;在新旧观念的嬗变中,经济发展的瓶颈得以突破。新的思维相继创生,内向型和资源型的增长方式得到转换,为农村的致富工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服务经济还表现在文化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一体运行、一体发展,共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带,在农村经济开发和重大的文化经贸节的运行中协调联动。如北方的冰雪节、海宁的观潮节、辛集的皮革节、曲阳的石雕节等,均显示出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链动关系。
      休闲娱乐中心。娱乐需求的增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一方面形成推动社会的原始动力,一方面也是人们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新农村文化正在于不断满足农民的娱乐需求,实现素质的再造。伴随着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最后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要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须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重点投入;要创新内容和形式,让农民接受和喜欢。随着文化消费形式的多元化,农民娱乐需求指向日益分散。适应是前提,喜爱是途径,接受是关键,满足是目的;还要加强对农民文化消费的引导。农村文化市场日益复杂化,使非法、盗版、淫秽等文化产品有了传播的条件,及时对不健康的文化消费行为进行有力引导,甚至通过法律的途径制止,关键在及时到位。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文化消费风尚,培养典型,逐渐形成文明健康的娱乐消费习惯。通过不断满足农民的娱乐需求,完成素质的整饰,才能使自然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推荐访问:文化站 要多 新时期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