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浅析元四家的山水画点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24 21:45:02 点击:

      摘要:元四家的山水中点景是如何表现的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寄托?本文以元四家山水画的点景为分析对象,介绍元四家山水画中点景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本文主要是从元四家山水画中点景“渔父”“空亭”着手,分析其意境。
      关键词:点景;元四家;渔55;空亭
      一、前言
      山水畫发展到元代,文人画确立了其主导地位。董董其昌在《画旨》中,以王维为文人画始祖,而董、巨、李成、范宽为“嫡子”,发展至元四家正式确立。在文人山水画的众多的表现形式中,“隐逸山水”是文人画家所钟爱的。他们喜用“渔隐”或“山隐”作为题材、主题,来表现隐逸山水。画家笔下就出现了最为简单而又朴实的“渔父”形象,他早期在画面中是否带有隐逸情怀,他的出现对中国山水画画坛有何种影响?
      二、吴镇的渔隐山水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他一生隐于故乡魏塘,性格孤高傲岸,无意于仕宦生活,是元四家中真正的隐士。吴镇的在1336年(57岁)时所创作的《渔父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面中呈现出一江南水乡的景致,画中近处水草横生,水洲上长着两株高大的松柏,在两者中间空白的水面上一渔父独钓舟头,摇曳在茫茫的水面中,渔父神态自然,在船篷里隐约可以看到一酒葫芦,予人一种无忧无虑,闲情自然的隐逸生活;画面远处长茂密的树丛的山丘与远山相连,云烟飘渺。
      吴镇的现存长卷有上海博物馆藏的《渔父图》和美国佛利尔博物馆藏的《仿荆浩渔父图》。两幅图卷在构图上很相似,起伏平缓的山丘,零星散布的渔舟,形态各异的渔父。他们之间并没有相呼应而是为独立的个体。每座山,每艘船,每首词都可以自成单元。
      吴镇的渔隐山水图卷中,众多的渔夫形象中,都有着共同特点,在平淡空旷的山水间,摇曳着扁舟,寄情于渔父,远离世俗,亲近自然,隐于自然。这样的山水描绘足以体现出文人画家对隐逸山水的向往追求。
      三、黄公望的渔隐山水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本有鸿鹄之志的黄公望,仕宦的道路却十分坎坷,被诬陷入狱。出狱后黄公望年过半百,并绝意于仕途,开始了隐逸的生活,加入全真教,日后以占卜为生。
      《富春山居图》长卷所描绘的是浙江富春江周围的景色,是黄公望晚年时历时数载所完成的佳作。画面中的山川表现井然有序,山峦层层叠叠,此彼起伏,连绵不绝;江面平静的宛如平镜,树木千姿百态,富有变化;山涧间座落的屋舍亭榭,疏密安排的恰当合理;在广阔的水面上一渔父独钓舟头,摇曳于水中,休闲自如,气氛恬静和谐,宛若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画中的点景人物、树木、舟楫、屋舍、山峦看似漫不经心,随意安排,但却给人一种似乎又经过刻意的刻画。清朝浑南田赞叹道:“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中,山峰形态各异,树木千奇百怪,雄秀苍茫,变化丰富。
      由于官场上失意,且投身书画,才会有如此美好的景象出现于黄公望的画面中。正是内心对隐逸的追求,脱离世俗的情怀,从而有了如此诗意般的隐逸山水画。
      四、王蒙的渔隐山水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王蒙的山水画风与另三家相比:王蒙画繁复细密,三家画简练稀疏。作品中既有宋画的细节刻画,又蕴含元画的笔墨情怀。王蒙家庭背景优越,年少时才华出众,社会地位出众,喜社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造就了王蒙时而隐逸山林,又喜担任仕宦的面貌。
      王蒙作品中带有浓厚渔隐色彩的图卷是《花溪渔隐图》。纵观整幅图卷,“S”形构图,画面呈现“两岸隔三水”的形式。远处高耸的山峦中丛林茂密,山脉之间相互的错落着,一眼就可以辨别出远山近山。近景是盛开的桃花与茂盛的小草生长在湖畔,岸边的柳树成荫,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视觉享受。三两间茅草屋座落于桃柳深处,在舟头的垂钓者与船篷的隐士共同泛舟,相映成趣,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享受。
      五、倪瓒山水画中的“空亭”
      倪瓒(1301-1374年或1306-1374年),字云林,别号甚多。倪瓒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起初家境富裕的儒生到最终的漂泊不定的失意人,这种生活的遭遇,可谓元代文人画家们的一个缩影。
      建筑师钟华楠曾说:“如果宫殿代表帝王建筑,庙宇代表儒、道、佛建筑,那么亭,则代表文人建筑了。”倪瓒画中多次出现的“空亭”,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安置点景,更多的心境的体现。《渔庄秋霁图》画面中即使没有“空亭”景物的出现,但放眼望去,画面给人的感受又何曾不是以亭为中心而扩散。此时的“空亭”并非简单客观景物的审美描绘,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托,正如文学上的所谓的托物以言志。倪瓒的“亭下不逢人,夕阳淡秋影”正体现着对“空亭”的精神寓意。空亭而无人,正如“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另一层面,画中的空亭则隐喻着人迹,正是予人以其无而示其有的感受。倪瓒视“空亭”为自己的精神归宿。将其置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我们不难发现,“空亭”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画面的点缀,而是倪瓒美好夙愿的回归,更多的体现着倪瓒傲立孤行的人格品质,包含着其令人动容的人文情怀。
      六、结语
      本文内容对元四家山水画中点景艺术特色,对元代元四家山水画点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力图说明文人画山水中点景在绘画中的意境。

    推荐访问:山水画 浅析 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