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学者与研究对象的双向占有|非法占有的六种情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38:05 点击:

      一、学术体制压力下青年学者的苦苦求索      《占有》和布莱德伯里的《向西行》以及洛奇的《换位》一样,突出了英美学者之间的差异,对当代学者的勾勒充满了讽刺和调侃:美国学者显得咄咄逼人,英国学者则相对拘谨。拜厄特通过对青年学者积极的学术态度及所承受的巨大学术压力的描述,从圈内人的角度向我们揭示了学术体制下青年学者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学术体制的腐败与黑暗。
      主人公罗兰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文学博士。他临时受雇于艾什研究中心,为书写19世纪诗人艾什的传记收集资料。在学术上,罗兰之所以默默无闻,显然与他的研究领域不符合学院体制的运行规则有关。在文学理论盛行的80年代,学术的潜规则就是:只有精通各种文学理论才可能成功。工作为学术“小世界”的一员,拜厄特还通过罗兰的遭遇揭露了学术体制的黑暗。读过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二十二条军规》的读者一定非常熟悉军事官僚统治集团制定的那条荒谬滑稽的“二十二条军规”,它明确规定:“一切精神失常之人都可以不完成规定的任务,立即遣送回国:但它同时又规定,要停止飞行必须本人提出申请;在危险关头如果你能提出停止的申请,那就证明你还没有疯,你就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在学术界里也存在一个“二十二条军规”类似的悖论:对于像罗兰一样的青年学者,要想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就必须发表作品;一旦获得了认可,你的学术生涯便一帆风顺,像滚雪球似的发展起来。然而,要想发表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资历,对没有经验和阅历的青年学者来说,发表作品可谓好比登天,但不能发表和出版又意味着他们难以获得必要的资历。“不出版,就出局”这一学术体制给青年学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阻碍了他们研究的活力和学术的健康发展。身为学术界的一员,拜厄特以学者的敏锐与细致观察、思考青年知识分子的境遇,去书写他们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通过对罗兰博士在学术界境遇的描写,拜厄特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青年学者在学术体制下的苦苦求索,其对学术体制腐败和弊端的揭露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二、占有与拥有的博弈
      
      拜厄特认为文学除了应该表现生活,更应具备丰富的思想内涵,使读者读后获得智慧或哲理方面的启迪。《占有》便是这样一部哲理小说,其标题“Possession”可谓意蕴深刻。“Possession”可译为“占有”或“拥有”,一字之差,意义迥然不同。拜厄特以“一部罗曼史”作为这部学院派小说的副标题,显然是戏仿了洛奇的《小世界:学术的罗曼史》。如果说洛奇以学术的“小世界”映射校园外的大干世界,那么拜厄特则通过对两段不同历史时期爱情故事的描述,以当代人的视角阐释了历史和现实中蕴涵的深层人性与道德内涵。
      一方面,拜厄特揭示了“占有”是在恋人间情感和肉体上的占有与拥有关系。情感和肉体的占有在不同人物之间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如果说艾什与拉莫特、罗兰与莫德这两段爱情虽历经磨难,却历久弥坚,彼此真正拥有的话,那么文中其他人之间则没有真正的彼此拥有,而只是临时占有。艾什和拉莫特都有优雅的气质和漂亮的外表,更为重要的是俩人都博学,具有艺术天赋。彼此赏识、相互爱慕、拥有共同的语言使艾什与拉莫特坠入爱河,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和十九世纪伟大、热烈的爱情相比,20世纪的罗兰和莫德不是因为彼此的才华和外表产生了爱情,而是因为彼此都能给对方提供一处心灵慰藉,精神不再孤独的情感港湾,俩人的相识和相爱使对方都不再空虚、孤独。如果说艾什和拉莫特更加关注艺术上的追求和交流,那么罗兰和莫德更倾向于彼此心灵空虚的需要。在这两段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没有过多强调生理方面的满足,而是更注重情感与精神方面的交流。因此,他们是真正的彼此拥有。相比之下,文中其他人都在情感和肉体的占有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包括布兰奇小姐与拉莫特的近乎同性恋的关系、莫德博士与前男友沃尔夫博士、罗兰博士与前女友维尔、莫德博士与女友利奥莉等等。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彼此拥有,而只是临时占有。以与拉莫特一同试验新生活的布兰奇小姐为例。为了“占有”拉莫特,不让艾什将她夺走,布兰奇偷窃了艾什寄给拉莫特的诗和信,并向艾什的妻子爱伦告发他们的恋情。她希望爱伦能够迫使拉莫特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可是却遭到了拒绝。理想破灭、心灵空虚的布兰奇最终无奈投河自尽。布兰奇被强烈的占有欲望驱使,想独自占有拉莫特,却最终丧失理性和良知,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艾什不强求占有拉莫特,却拥有了一段伟大而热烈的爱情。人究竟该不该在世上占有或拥有些什么,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占有或拥有它们?这个哈姆雷特式的疑惑无疑是拜厄特留给每一位当代读者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占有”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当代学者对研究对象的占有与反占有关系上。在《占有》中,当代学者、教授对过去和历史持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以美国学者克罗珀教授和英国学者布莱克埃德教授为代表,他们企图占有过去、占有所研究的对象,反过来却在精神上被研究对象占有;另一种是以罗兰和莫德为代表的青年学者,他们怀揣敬畏之心,真心希望获得过去的史实和事实的真相,并最终拥有了历史。如果说洛奇在《小世界》中讽刺了当代学者不再清心寡欲,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丧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清高气质的话,“那么,拜厄特《占有》中的讽刺却有着一种淡淡的无奈和感伤。身为学术界的一员,拜厄特对自己的同行显然持一种同情和无奈态度。随着艾什墓的揭开,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布莱克埃德和克罗珀等学者们千辛万苦倾其一生的研究成果被挖掘出来的史料全部推翻,这不能不算作是当代学者的悲哀。在对克罗珀教授和布莱克埃德教授进行批判的同时,拜厄特对以罗兰博士和莫德博士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学者进行了高度赞扬。他们热切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亲身领悟,感知历史,进而了解事实的真相。罗兰在解释偷取艾什的信件的原因时这样说道:“我着了魔,我必须知道”。莫德也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我想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我想由我自己来发现”。正是由于有了像罗兰和莫德这样深深钟情于历史并对历史真相孜孜以求的当代学者,历史才得以更真实、更完整地重现本来面目。而当代学者赋予历史以新的意义的同时,他们的学术、生活乃至爱情也获得了新的意义。
      《占有》中,拜厄特向读者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占有,如男人对女人精神与肉体的控制与占有;学者在学术与名利上的争夺与占有;师长对学生研究成果的压制与占有;学者之间学术资料的剽窃与占有等等。“占有”可谓小说中最重要的隐喻,只有像罗兰和莫德那样排除私心杂念,真正脚踏实地地工作和研究,方能把握过去,拥有历史。学者如此,普通人又何常不能这样呢?
      三、历史与现实互为参照
      
      与布莱德伯里的忧患意识和洛奇的讽刺调侃相比,拜厄特的小说展现出一份特有的历史厚重和思想深度。拜厄特的历史情结由来已久,在她的早期作品《花园中的处女》中已初见端倪。从《花园里 的处女》开始,拜厄特就以当代人的视角冷静地回首历史,在小说中演绎着历史情节,这种笔法在《占有》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拜厄特以独特的历史意识号召人们以史为鉴,在历史语境下审视现在,把握未来,通过将维多利亚时代诗人的精神境界与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加以对照和比较,阐述了历史对现实的不可或缺和重大影响。
      《占有》中贯穿着两条主线:19世纪叙述以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诗坛为背景,20世纪叙述则以20世纪西方英美学术界为背景。《占有》表面上是在重写一段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爱情故事,实则蕴涵着当代人对人类历史的深层次思考。艾什与拉莫特的爱情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在1858年6月的早餐会上,拉莫特优雅的谈吐使艾什顿生爱慕之情,在随后优美文雅的书信中,俩人享受着无比的精神愉悦,成为互通心声的知己。艾什才华横溢,真诚坦率,为拉莫特所欣赏:而拉莫特勇于追求个人价值,不屈服于男权社会,勇敢试验新生活的勇气也得到了艾什的理解和尊重。在相爱过程中,两人在精神、心理方面的相通、相融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然而,艾什和拉莫特都是极具智慧的人,深知他们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这段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生存之地一它,我衰弱的理智告诉我,不能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但是爱情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道德的理性和社会习俗的枷锁无法阻挡它的爆发。在两人心中,爱情高于一切,不敢追求真爱将会使他们的生命黯然无色。最终,爱情的伟大力量使艾什与拉莫特无怨无悔地踏上了爱情之途。为了使爱情不受外界的干预和破坏,保全个人荣誉和社会尊严,艾什与拉莫特理智地选择了分手。然而,他们的爱情没有因分手而终结;相反,它以一种更深沉、更伟大的方式延续着,从某种意义上讲,罗兰与莫德的爱情便是艾什与拉莫特爱情超越时空的延续。当代学者罗兰与莫德的爱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温顺、正直、内向的性格使罗兰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界很难获得一席之地。他的世界没有亲情、友情,更不奢望爱情的出现。相比之下,莫德虽事业有成,但却是个生性敏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如果一个女人稍有姿色的话,那么男人就会把她当成占有品看待,所以为躲避男人的“占有”,她选择了远离男人的世界。罗兰和莫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空虚、孤独的精神家园里,俩人都不相信爱情更不奢望爱情。罗兰不知爱为何物,他与维尔同居却全无真情可言,完全出于欲望的需要和生存的便利。莫德说:“我们为欲望所驱,我们从不说爱情一词,是不是?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可疑的意识形态建构”。在文学先辈那鲜活生动的生命面前,当代学者的情感世界显得如此苍白匮乏。随着对维多利亚时代两位诗人恋情调查的深入,两位当代学者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共识。维多利亚时代那段“惊世骇俗”的伟大爱情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使俩人沉睡的爱情信仰开始复苏,精神和心灵上都得到了巨大安慰。罗兰与莫德最终摆脱了孤独、寂寞,生活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仔细研读作品,读者会发现拜厄特的用意并不在于爱情故事本身。文章最后,莫德实际上被证明是艾什与拉莫特私生女儿梅娅的直系后代。作者巧妙的设计暗示着当代人与先辈在血缘上的相互认同和精神上的彼此呼应。有着深厚历史情结的拜厄特,在两段爱情故事中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层思索。可以说,没有艾什与拉莫特爱情的激励,罗兰与莫德会继续生活在精神荒原中;而没有罗兰与莫德辛勤追寻历史真相之旅,艾什与拉莫特的爱情定会如文物般深埋,不为世人所知。事实上,艾什与拉莫特伟大的爱情一直鼓励着他们的后人从不相信爱情到最终幸福地结合;而两位当代学者正是从先辈身上获得了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们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得以重建爱情信仰,更有意义地生活在后现代社会。拜厄特号召当代人在历史语境下审视现在。把握未来的良苦用意可见一斑。历史性的事件在小说中被重新书写、重新阐释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而现实生活也在历史的关照下获得新的启示,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拜厄特以超越历史的深邃眼光洞察生活的本质,成功地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文明及历史的深层思考。
      
      结语
      
      拜厄特认为小说应该像一个宽松的巨袋,可以容纳任何东西。《占有》犹如一道文学盛宴,雅俗共赏。它首先是一部罗曼史,既描写了维多利亚时代两位诗人爱情的辛酸与痛苦,又描写了当代学者复杂曲折的情感轨迹;它又是一部侦探小说,既有青年学者排除各种阻力,层层揭露真相的神秘与悬念,又有贪心学者违背法律和治学原则黑夜盗墓取信的骇人听闻;它更是一部批评史,既有对当代学者激烈的学术竞争与西方“传记工业”的批判与揭露,又有对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批评等文学理论的讽刺与担忧。拜厄特的《占有》和布莱德伯里的《历史人物》以及洛奇的《小世界》一起,代表了英国第二代学院派小说的最高成就,开创了学院派小说的一个崭新时代。

    推荐访问:双向 研究对象 占有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