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别具一格的“官样文章”]官样文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4 04:49:12 点击:

      写作三十年,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杨少衡的小说,近年来成为当今文坛的“绩优股”,几乎每部新作品一面市,都被多家大刊选载,他本人被视为“新官场小说”的领军人物。网上给他一个名号:老杨制造。都说官样文章最讨嫌,而杨少衡笔下的“官”们,却给文坛带来了新气象,不仅吸引评论家和选刊编辑,网上更是好评如潮。
      他成功的秘诀,除了一般作家的勤奋和悟性之外,还得益于他的官员生涯,他对官员的熟悉使他对官员描述的着眼点,与我们看到的“主旋律”不同。张平的《抉择》、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多通过塑造清官形象来抵制对抗官场腐败;王跃文的《国画》、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多通过对官场“潜规则”的揭示来对腐败的方式和行为进行暴露。在杨少衡的小说里我们也看到事件,看到腐败,但是看到的更多是官员的内心世界,或者是人性。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小说题材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以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为代表的晚清“谴责小说”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官场小说”的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讽刺小说(如张恨水的《五子登科》等)和讽刺喜剧有力地推动了“官场小说”创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涌现了陆天明、张平、周梅森等著名作家,标志着官场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的来临。
      以写官场小说见长的作家周梅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官场的语言系统,外界只看到那层壳,看上去一切都很庄严,一到后台看看呢,很可能是哑然失笑。”而杨少衡的小说,就是带你到“后台”,当然读者看到的不止是“哑然失笑”,还有一些令人震撼及深思的东西。
      “官员”这种题材,是不熟悉他们生活的局外人无法驾御的,杨少衡在这个领域里可谓得天独厚。他的小说,在这一类题材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一、男人戏的出彩,人物的类型化
      
      杨少衡是个本色的作家,因此他的小说,一再重复描写这样的人物:有梦想有作为,他们非常努力,期待机遇,希望升迁,期望更宽广的舞台和天地来展现才华,当然也玩一些不违背原则的小聪明。他自己曾经谦虚地说:“我笔下其他类型人物比较少,这与我的性格与偏好相关。我一向比较内敛低调,不擅言谈,反应不快,不像众多同行滔滔不绝,才华横溢,应对敏捷。但是我自认为心里总是很有数,事情看得比较透,不容易上当受骗……我笔下人物有自己的影子,这种影子可能已经左右并有所损伤创作,我笔下人物已经显得太过单一,需要考虑改变。”
      杨少衡的小说,故事情节总是设置特定的场景和事件,让人物陷于一个窘境,甚至于绝境,来展示普通人在道貌岸然的场合中不容易见到的官员真性情。这些人物形象,用教科书的术语来形容,是很典型的“典型人物”。他的小说,几乎清一色的男性官员做主角,女性只是点缀其中。男人与男人,或者男人与自己的较量和对抗,往往很精彩很出彩。像《多来米骨牌》和《一瘸一拐》,在那种逆境下,男主角的坚持特别让人感动。“男人戏”是杨少衡的强项,写这些,他的笔触游刃有余,特别从容。这种男人气概,大多不是张扬外向的霸气,是和作家本人的气质相通的“内敛”。
      长篇小说《党校同学》中的叶家福,那个内心朴实,有原则又善良,在多舛的命途前的隐忍内省,与聪明能干却常会犯“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的蔡波,以及运筹帷幄,智慧过人的赵荣昌相比,叶家福这种出身贫寒,常被命运捉弄,有很多可贵的品德,有操守,却仗义,这种主人公,似乎是杨少衡偏爱的。小说的结尾,犹豫再三的叶家福,拿起电话接通酒店,这种有悖他的“官方身份”的行为,是小说好看的“出人意料”,友情和人性,大局和原则……叶家福知道轻重,或者说,他只能选择孰轻孰重。
      作者对这种人物的偏爱,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中,正像他自己表达的那样:“我喜欢这类性格,感情上比较克制,不自大,也不自卑,可以自我调侃,对自己和外部环境都比较有数,有自己做事做人的底线。我觉得这是一种男子气。”
      杨少衡的小说人物,大多都有原型。他说:“我是一个经验型写作者,需要在某种体验之上才能展开想象。”中篇小说《猴有一个梦想》取自他的家乡附近的一个案子,此间有一个小官员杀情妇,分尸抛尸,事发被处死。案犯心理素质极好,作案分尸后,拿牛皮纸把尸块仔细包好,用绳细细捆扎,包得棱角分明。抛尸后,有农民于公路下拾到,误以为是牛肉块,差点弄去下锅,后发现不对才报警上交。细节后来没有写进小说,但是起先却是它把杨少衡打动了。他笔下大部分人物及故事都有这种情况,就是有原型。他在写作时总是想办法把原型改造得面目皆非,灵魂性的东西留着。
      《猴有一个梦想》中的主人公,是个充满理想,执着于自己梦想的男人,他小心翼翼,处心积虑,一步步趋近梦想。而且骨子里,他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一念之错,将自己亲手送入地狱。杨少衡“反”着写一个杀人犯,原本是个怎样有梦想有才华有原则有善心的人,而不是我们理解的一个腐败的欲壑难填贪婪无耻的小人,这样一个人沦为杀人犯,悲剧性的结尾更加震撼。佛经有言: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人性的复杂,是善和恶的千百次交战,还是得反复修炼无欲则刚,心如止水才能抵御潘多拉的盒子?
      这大概和主人公是不是官员关系不大。这是人性或者兽性的千百年的哈姆雷特之问。
      
      二、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感情戏”的模式化
      
      如上文所言,杨少衡的小说人物,女性处于陪衬地位,这倒和官场的现状相似。总结杨少衡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有如下几种:1、女官员;2、职业女性;3、欢场女子。
      《蓝筹股》、《该你的时候》、《冬至的圆子》,写的都是女官员,而且这些女官员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客观的效果,是和男主角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友情或者感情中。越过雷池的女副县长“林妹妹”(《冬至的圆子》)直接导致了另一个有才华的副县长意外重伤(根据杨少衡的说法,这个人物也有原型),为了掩饰女官员的失败婚姻,《蓝筹股》中的男官员疏忽中撞死路人,面临的可能是牢狱之灾……
      《尼古丁》中冷静睿智的女记者,《亚健康》中先知一般的女医生,都是职业女性。而《林老板的枪》、《钓鱼过程》和《猴有一个梦想》中的另一类被当作工具使用的女子,姑且统称为“欢场女子”。
      这些女性无论职业,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执着。这一点,倒是和杨少衡笔下的男主角异曲同工。执着于感情的女官员导致情人重伤(《冬至的圆子》);执着于理想的女记者,一支笔不仅让男主角的梦想变为泡影,还搭上了性命(《尼古丁》);执着于“不甘心”的欢场女子,死于非命,再搭上情人一条命(《猴有一个梦想》)……
      笔者曾经写过关于阿袁小说的评论。阿袁的小说也是类型化的,杨少衡写官场,阿袁写饮食男女,她太了解女人,因而女性的心理,在她笔下给解剖得令人悚然,但是她的小说,男人的形象却大多站不住脚;杨少衡正好相反,他写女人,只是浮光掠影,写男人,却是深入骨髓。或许,这是作家性别和立场决定的。
      如同女性形象是陪衬一样,“感情戏”不是杨少衡的强项。他几乎不在“男女”上下工夫,他总是绕开,避免正面遭遇“感情戏”。
      几部小说的“感情”处理模式都是雷同的:男女主角开始的立场完全对立,几乎兵戈相见,随后一些事件衍生彼此的好感,发展到后来成为知音,知己,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例子有《尼古丁》、《霸王阵》、《该你的时候》、《冬至的圆子》、《珠穆朗玛营地》。
      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尼古丁》。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是杨少衡的颠峰之作。“发展”是不是要以付出环境的毁灭为代价?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用“尼古丁”来比喻:你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是,对有烟瘾的人来说,不能不吸。两个都离不开尼古丁的男女主角,围绕那片红树林的“留”还是“毁”,执着于发展的官员男主角积极进取,希望“发展”,而学海洋生物出身的女记者,生了一个天生缺陷的女儿,更执着于环境的原生态……整个叙述非常内敛节制,两个几乎可以说剑拔弩张的人,随后惺惺相惜,最后的悲剧性结尾,荡气回肠。这种处理方式和叙述方式,充满内在的张力。两个男女主角观点对立,都忠实于自己的原则,在立场上是敌人,在实力上是对手,在感情上是知己。社会身份赋予的不同立场(官员想要的作为、记者想要的环境保护的原则)、个人魅力的互相吸引,矛盾依然无法调和,内心却身不由己被对方吸引,欲罢不能……情节层层推进,主题渐次深入,人物内心抽丝剥茧,笔者认为是杨少衡所有小说中对人物和情感把握得最好的一部,而且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外弛内紧,两个主角之间的较量,火花飞溅,机锋四伏,情感非常震撼,让读者充满阅读快感,值得反复阅读,有些细节和场景的冲击力,堪称经典。
      杨的小说中,“情色场面”非常滑稽搞笑,例如《钓鱼过程》,那种尴尬荒诞,总令人忍俊不禁,却处处显示出杨少衡的冷幽默。他总是不让主人公“糜烂”,但是总让他们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面临的是万丈深渊。在性描写泛滥的当下,这种节制显得特别可贵。
      
      三、语言的魅力,“禁忌”更考验功力
      
      杨少衡的语言受梅里美的影响比较大,他喜欢那种把读者当朋友当“同谋”同时又是客观的描述方式,并表示:“好的小说和好的作家语言应当有色彩,有时候语言是让人把小说读下去的惟一理由。”
      他的小说语言,是贴了“杨氏标签”的。那种冷幽默的效果,不用看作者名字,只看内容,都可以看出是“老杨制造”。
      在杨少衡的小说语言里,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的介入,但是这个“我们”是谁?没有明确的指认。这种描述方式,让读者变成了身历其境的“自己人”,是参与者,被老杨的手推着走,一点没有戒心与疑虑。这种风格,杨少衡是中年以后才慢慢悟出来的。
      写官场小说,而且笔下的人物还大多有原型,难道杨少衡没有感到雷池与禁忌么?
      在禁忌与雷池边缘行走,也许因为禁忌,更考验技巧,也可能更有作为。杨少衡自己说过:“我觉得某种禁忌与雷池的存在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你得小心,二是它们可能还提供了你表现的空间。”
      两年前,他把自己的中篇小说《该你的时候》改编成电影《突发事件》时,有些朋友为他犯愁,因为小说和剧本都涉及到群体性事件,老百姓为了某些缘故聚众闹事,堵塞交通、放火烧轮胎以示不满。写这种事弄不好挺犯忌,所以很少有人去碰。他却觉得写基层官员,不碰这种事就缺了真实感,别人不写,倒可以一试,所以就试了。小说和电影最后都完成了,它们让他有些心得,觉得关键在于合适把握,而不在于逃避。
      但是这里的分寸感,却不那么好把握。杨少衡的把握是游刃有余的。他始终把“人”放在事件里,在事件的的背景下,看到人物的性格。他小说里描写的棘手的事件,最后几乎都能圆满解决,这种“解决”,已经很技巧很成功地避过了“雷池”和“禁忌”。《秘书长》里写到一个竭力爱护有作为的年轻市长和爱慕年轻市长的少妇小官员的非常富有官场经验的“老”秘书长,出发点非常的“以人为本”;《亚健康》里的男主角,在同僚被“双规”后,背负着很重的心理负担,一瓶酒导致心理焦虑。这种写官员的角度,没有多年浸淫其间的生涯,是不可能想象得到的。所以说,杨少衡能写的题材,大多数写小说的作家驾御不好;有官员生涯底子的,恐怕大多不会拿起笔杆来做小说家,所以,在文坛,杨少衡是一道独特的、别人难于取代的风景。
      他写的小说,几乎没有“恶人”,也并不主旋律,却在纯文学几乎沦陷到只有圈子里小众阅读的时候获得比较广泛的关注,并且受到代表纯文学庙堂之高的《人民文学》以及各大刊、选刊的青睐,如果说是杨少衡为“文”的成功,不如说是他为“人”的成功。
      他的小说中,但凡不那么功利,不太强调自身功名,不为了前程苟苟营营,磊落坦荡的人,从长远看,“是金子总会闪光”――例子很多;而为功名蒙蔽,哪怕长袖善舞,最后总会功亏一篑――比如《金粉》。
      说的是为官,其实是为人。这种“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谋做事的利益;那种清净,那种低姿态,那种内敛,以及不为利益而在关键时候豁得出去的作为,是道家的理想,也是阅读者希望的境界吧?
      因此,杨少衡的小说走红,是挠到了官场的痒处,也打到了读者的七寸:明知道做人做事做官都艰难,然而我们还是希望有那样的人,那样的官,坚守该坚守的操守,做该做的事情,尽该尽的责任,做不是完人的“好”人。
      【责任编辑 苏惠真】

    推荐访问:官样文章 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