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谈电视剧播前评价与播后评价] 我的团长我的团 电视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4 04:45:59 点击:

      前段时间,《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播前舆论形式一片大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可在开播后,评价却急转直下。节节败退的收视率,与《我的团长我的团》开播之初的火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该剧收视率并未沿袭传统的螺旋上扬的路线,而是渐渐走低,前高后低、前热后冷的对比颇具戏剧性。为什么《团长》的播前评价与播后评价差异如此之大?
      电视剧评价是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电视剧评价可以分为播前评价和播后评价。电视剧播前评价和播后评价所得出的结论经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种评价差异是电视剧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以下以《团长》为例,浅谈影响电视剧播前评价的两大因素:历史因素、市场因素,和播后评价的两大因素:社会因素和艺术因素。
      
      第一,历史因素:中国远征军
      
      《团长》取材于颇具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赴缅远征军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民国政府为支持英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中国军队。
      兰晓龙和康洪雷在采风时,听说崔永元手上有一大批远征军老兵口述历史的珍贵影像,他们找到了崔永元,康洪雷提出在《团长》之外制作一部有关远征军的纪录片的想法,崔永元答应了下来,并形成了两条主线并行的想法:一条线是同步记录《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拍摄过程,崔永元嘱咐摄制组的记者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年轻演员们在拍摄前后对远征军认识的变化;另一条线是近几年来采集的远征军口述实录及从海外购买的有关那场战争的珍贵历史画面。这就是即将播出的18集历史纪录片《战火传奇・滇缅碎忆》。
      
      第二,市场因素:康剧来了
      
      在《团长》之前,康洪雷已经拍摄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民工》、《士兵突击》、《一针见血》和《末路天堂》等优秀的电视剧。从《士兵突击》开始,康红雷+兰晓龙+段奕宏+张国强+张译等明星,形成了电视剧界的一个品牌。
      在销售“注意力”、“眼球经济”的时代,品牌效应非常重要。《团长》之所以主流卫视愿意买它、观众愿意在零点等它,就因为它是 “康剧”,是《士兵突击》的子品牌。制片人吴毅说:“品牌效应让电视台购片更有保障。”
      《团长》开播前,各大电视台、网站纷纷推出《团长》专题,江苏卫视则从《幻想之旅》起,就提出了“康剧”的概念,而“康家军”更是游走网站或电视台,为该剧造势……
      一时间“康剧来了”成为大热话题。形成轰动的前期宣传。
      《团长》播出期间,四大卫视拿出各自营销绝活。东方卫视借鉴美剧播出和制作经验,特别制作了前情提要和“主演解密剧情”环节,每天都由一位主演为观众解读剧情,并请观众参与问答竞猜;江苏卫视、云南卫视则将电影大片“午夜首映礼”模式完整复制,玩起零点首播,打造电视剧大片概念。此外,江苏卫视还斥资20万元,定做了一批《团长》主要角色限量版人偶,尝试电视剧衍生产品。《团长》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被营销”了一把。
      
      第三,社会因素:“炮灰团”?
      
      网上有评论:我的团长我的团,根本就是鬼扯淡,瞄了两眼就再也没有兴趣了。那哪里是在写抗战救国的军人呢?纯粹是在拿历史穷开涮!
      《成都晚报》报道:“看了正在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不忍心继续看下去的感觉,它对驻印远征军完全是歪曲、诽谤,影响极坏!”这是在成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黄绍甫老人给记者的邮件。 “团长”和他的士兵们,自始至终,保持着兵痞的服装、发型、做派和语言。这引起了远征军老兵们的愤怒。其情可谅。两次远征,当时的抗日国民政府,派出的是举国之精锐。第一次远征虽然败退,但溃乱只是一瞬,重整迅即展开。之后的两年练兵、一朝出征,全部是驼峰航线空运来的美式装备,经上千美军顾问整训,又经国内名将统领,军容严整,士气可敬。30万人的远征军里,或许包容着千八百人的兵痞造型。但当后人重启历史之时,偏就选这千八百人作为群体的代表。这符合局部真实,却有违整体真实。
      
      第四,艺术因素:失控了!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一、二集播出之后,不少质疑声音开始出现,普遍认为情节混乱,人物表演夸张,难以将人带入剧情。这样的开局,对于期待心理如此之高的观众而言并不美妙,“演员在表演上,用力过猛了,而该剧的开局也失去了一些从容,而多了一些焦急”。
      一方面,《团长》这个团队可能过高地估计了他们因《士兵》而赢得的声誉,过高地估计了观众的忍耐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观众可能“反水”估计不足。这使得他们过度地关注自身,把电视剧创作变成了自我欣赏,自娱自乐,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电视剧应该拍得通俗易懂,过于高深莫测等于拒绝观众。玩深沉,玩深刻,玩个性,玩不俗,都属难得,让人敬佩,却也不能超过观众的接受程度,超过了,就会事与愿违,就要受到观众的惩罚。
      综上所述:《团长》在播前评价的历史因素和市场因素两方面,占尽先机,投资人和播出媒体才会雄心勃勃,高调宣传炒作;而在播后评价的社会因素和艺术因素两方面,却留下诸多遗憾示人,遭人指责。这就是《团长》先热后冷的原因。
      
      
      
      

    推荐访问:评价 团长 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