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胡适幼子胡思杜 胡思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31:09 点击:

      胡适有三个儿女。长子祖望,出生在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丧仅4个月,取名“祖望”有望祖的意思;次女素斐,出生于1920年8月16日,不幸在1925年5月早天;幼子思杜,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胡思杜少年时候患有肺病,时读时辍,所以胡适专门请家教辅导两兄弟,其中有一个家庭教师。就是胡适的弟子,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罗尔纲。罗尔纲一直教了5年,所以他对胡家也比较了解。
      但是胡思杜不怎么好读书,“善交朋友,好玩乐”。抗战开始后,胡适赴美任驻美大使,1939年胡祖望赴美到胡适母校康奈尔大学就读。胡思杜则随母亲避难上海,胡适委托一位朋友照看他,1940年11月9日,这位朋友写信给胡适:“小二在此读书,无甚进境,且恐沾染上海青年恶习,请兄赶快注意。”
      胡适在1941年5月安排胡思杜赴美,进教会学校就读。胡思杜在美国一直呆到1948年夏,他回国的原因据罗尔纲说是在美国染上了吃喝的恶习,被学校驱逐。胡适当时对这个儿子有一点恼火,所以胡思杜回国后,胡适的许多朋友替他介绍工作,都被胡适以不可胜任为理由而拒绝。后来胡适安排他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内中也含有要他多读书长学问的用意。
      1948年12月,北京已被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开展“抢救运动”,用飞机空运出“陷在北京”的专家学者。胡适作为国际名人知名学者,排在被“抢救”的第一批。但是胡思杜不愿意随父母南行,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胡适夫妇没法,留下一箱细软,乘傅作义安排的飞机飞南京,后赴美国。直至老死,没能再见上幼子一面。
      1949年后,胡思杜到华北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部学习。胡思杜急切地想要融入新的社会,想要被新的政权肯定。于是他主动上交了胡适留下的一箱财物,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表现十分积极。他写了一份思想报告《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表示与胡适划清界线,这一举动得到了上层的赞赏,使他得以在毕业后能够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历史。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的这篇文章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引起了大陆、台湾及美国三方面学人的关注。但胡适认为胡思杜是逼不得已的。“我们早知道,在共产主义国家里,没有言论的自由,现在我们更知道,连沉默的自由,那里也没有。”
      胡适这么认为有他的理由。中国共产党对胡适采取的是争取和批判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批胡适对国民党“小批评大帮忙”,另一方面又频频向他示好。在胡适南飞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广播台播出了“对胡适之先生广播”,要求他不要离开北京(当时叫北平),并许诺让他继续做北大校长和北平图书馆馆长,不仅如此,还派潜伏在北大的地下党当面劝诫胡适。1949年,香港左派报纸刊出了《北平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给胡适的公开信》。
      1950年1月9日,胡适发表《共产党统治下没有自由》作为回应,说陈垣他们现在。“没有说话的自由,也没有不说话的自由”,明确表示不可能在一条路上相见了。
      这种态度使大陆坚定了大批判的决心。于是胡思杜的那篇文章被公开发表(本来它只是一份普通的每一个人都写过的思想报告),其中有些文字是很伤人的:
      “今天,我受了革命的教育,我再也不怕那座历史上的‘大山’,敢于认识它,也敢于推倒它,也敢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天秤来衡量他对人民的作用。从阶级分析上,我明确了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在政治上他是没有什么进步性的。1930年做北大文学院长以后,更积极地参加巩固加强匪帮的行动,成为反动政权的忠实走狗。这次出走,并在美国进行第三党活动,替美国国务院掌管维持中国留学生的款项(企图培养大批民主个人主义者,忠实于美帝的信徒)。这一系列的反人民的罪恶和他的有限的(动机在于在中国开辟资本主义道路的)反封建的进步作用相比,后者是卑微不足道的。”
      胡适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在日记上,当年10月,他写了《斯大林策略下的中国》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这又是一篇反共文章。
      1951年11月胡思杜的文章在《中国青年》等刊物上转载,以此为契机,大陆方面兴起了第一轮批判胡适高潮。
      这场批判从1951年11月到1952年1月底,因为“三反运动”而搁置,其间许多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如汤用彤、金岳霖、马大猷、朱光潜、梁思成等等,都写了思想反省,表明立场。
      1954年,两个“小人物”批判红学权威俞平伯,因为俞平伯是胡适的弟子。到11月份风潮又向胡适卷来,周扬和郭沫若,号召发动“马列共产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的斗争”,打倒“中国共产主义与马列主义思想的最早的,最坚决的,不可调和的敌人”“当代孔子”胡适。
      这场批判风潮持续了10个月,范围广力度大,彻底地把胡适批透了,以至于“胡适话题”变得不新鲜,在“文革”里人们也懒得抓这根辫子。在这场批判中,胡适被扣上了许多骂名,如“异族胡适”、“文化汉奸”、“胡适这个妖怪”、“套着美国项圈的走狗”、“出卖祖国的最无耻的卖国贼”。胡思杜是“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儿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胡思杜生命最后几年唯一的亲人是他远房堂兄胡思孟,其他亲戚如堂兄胡恒立、舅父江泽涵等,身份都是党员干部。胡思杜怕连累他们,不常往来,而胡思孟是个工人,目不识丁,没什么好怕的(胡思孟在“文革”中被打为“黑帮分子”)。
      因为成分不好,胡思杜一直没交上女朋友,三十好几的人单身度日,他一直努力工作。尽量乐观,以为会得到新社会的容纳,但却一直是“二等公民”。他一直想入党,到了1957年,中央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认为贡献的机会来了,就积极主动地给他所在的院部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没想到这只是“引蛇出洞”,一昔风云突变,他被打成了“右派”。他终于承受不了打击,在1957年9月21日上吊自杀了。留下一封遗书给胡思孟,满纸辛酸:“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钱,公债券二百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胡思孟赶到他所在单位的时候,看见大院墙上贴满了大字报,有批他的,也有批胡适的。胡思孟把胡思杜埋在郊外空地上,立了个小木牌,如今已经找不到了。
      胡适一直不知道他的幼子已先他而去,他在1957年6月4日立遗嘱,把妻子列为第一财产继承人,两个儿子立为第二继承人,一直未改。1962年,胡适心脏病发死于台湾。不知这对父子泉下相逢,是怎样一番感慨。

    推荐访问:胡适 幼子 胡思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