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定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22 08:30:08 点击: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下关注热点。从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两会”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理念的提出,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群内各单体城市的精准定位尚未完成,城市内部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11座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探讨,相信对实现湾区城市的精准定位和错位、异质化发展,实现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有所助益。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2.007

    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总体概况


      国际上,湾区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末期,指的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相连接的海港、港湾以及邻近岛屿组成的、连接众多分布于港口或者入海口城镇群的区域发展系统。[1]在国内,“湾区”概念早在2005年发布的《珠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年)》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台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2016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又上升至国家“十三五”规划层面,在十三五纲要中提出要“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提出表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被纳入顶层设计,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所谓城市群就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性质、类型、等级规模不同的城镇,依托自然环境条件,以其中一二个大城市作为发展核心,借助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进行城市与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促进城市间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优劣互补等,从而实现城市群规模化协同化的发展,当下城市群的发展状况也因此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3,4]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指的是包括广东9市即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澳门组成的9+2城市群,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6 000万。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大湾区框架协议》)中,明确指出城市群合作目标是要将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5]从当下国家发展阶段看,国家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中国需要全新的、可以引领带动国家经济健康且快速发展的,并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代表中国在国际上起到重大引领作用的、新型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动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正是符合国家转型这一特殊时期需求,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符合国家进步需要的正确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构建(图1),从国家层面看,首先,是为进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提供发展新动能;其次,是落实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战略节点;最后,是有利于中国把握和抢占国际经济产业链的制高点。从粤港澳区域层面说,第一,推动区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区域的独特优势,促进粤港澳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第二,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地区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中的作用;第三,进一步深化港澳地区和内地的社会联系,保持港澳的长期稳定发展。综合两个层面,大湾区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内在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强大支撑点。[6]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世界级的城市群,有着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市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研究制定,表明了粤港澳三地间合作将进入新阶段,由原来的跨境产业合作以及以区域政府间合作为主的模式向有国家规划目标引导的跨境协同发展模式转变。[7]城市群空间结构也从单中心变化至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多中心城市群下的发展需要對城市进行细分,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及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从2017年签署的《大湾区框架协议》来看,协议合作内容及不同地区未来发展目标表明了粤港澳三地未来发展的差异化定位,但这只是粤港澳三地的总体定位,大湾区多中心城市下的各个城市精准定位尚未明确。[8]从广深港三地GDP的数额、服务行业的比重等数据变化可知,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由原来的以香港为单中心发展为以广深港为多中心的局面;但在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模式下,由于缺乏明确的城市定位、错位发展导致城市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如广深港作为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特别是建设金融中心方面竞争最为显著。[9]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提是明确湾区各成员城市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以及产业间合作联系、发展目标方向、具体功能定位,以明确的城市定位消除当下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产业结构类似、差异性不足等同质化竞争弊端。学者刘成昆(2017)指出:大湾区城市群内部相互配合度较低,缺乏明确的分工合作,存在明显的排他性竞争、市场分割分散、资源配置无效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湾区城市群整体效益的获得、一体化走向和协同发展。[10]据统计,湾区城市在工业产业的相似系数方面,东莞与深圳超过了90%,东莞与珠海高达95.83%,其他城市的工业产值大多集中在食品、纺织、电子器械、通讯等行业。[11]这表明,由于区域分工不明确,城市没有精确的定位,没有实现各城市间的异质化细分,导致了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出现,进而难以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细分定位是明确城市群整体发展方向和明确各城市间合理分工的根本,要真正发挥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效能,避免城市群的孤岛效应和内耗效应,增强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城市群的互补效应,实现整个城市群系统合力的不断增长,必须强化城市的细分定位、错位发展,通过精准定位处理好沿海城市与腹地城市间、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间的关系,让各城市了解应当在哪个领域扮演主角。因此,要以各城市的精准定位,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打造奠定基础。

    推荐访问:城市群 定位 粤港澳 城市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