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以天人合一思想审视环境保护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20 23:40:02 点击: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充满智慧的生态观,其对于人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阐述,为当今社会进行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哲学指导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环境保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3-0209-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24
      Abstract: The idea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kind of ecological outlook full of wisdom. I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elaboration of man and nature provid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oday’s society.
      Keyword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 of production; Way of life; Public policy
      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不必赘述。目前环境现状,可谓触目惊心,每个人也是感同身受。至于环境保护,更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下至民间童谣,上至国家立法,环境保护一词频频被提起,被倡议,被宣传,被强调。因此,环境问题,实质上就是思想问题,文化问题,要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我们不能仅只探索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这些技术层面的方法,也不能仅停留于立法执法、公益宣传等这些社会层面的举措,而是要从思想层面,彻底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摒弃“人定胜天”这种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真正认识到,人并非是自然的中心和主宰,征服和改造自然也并不是人类的使命。如果从这个深度来思考,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表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1 以现代眼光解读“天人合一”思想
      自工业革命以来,源自西方的现代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人类改造自然,获取自然资源的需求和能力都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由古代的崇拜敬畏,逐步转变为了征服蔑视。大自然,只能在诗歌里被称为“母亲”,而现实生活中,已经逐渐被常常沦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工具、仓库,只是一个提供服务者和被索取的对象。由此,也逐渐形成了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人与自然观[1]。国学大师季羡林提出过一个观点,即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所以与西方不同,在东方数千年文明的演化传承中,中国古代先哲一直在从和谐共生的角度,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齐物论》中有“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表述,《孟子》中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教诲,这些都是把自然与人类看作一个整体,来思考人与自然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来寻找人与自然的一体根源,进而形成了被概括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根基和至高境界。作为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宇宙观,而从哲学指导实践的角度,“天人合一”思想在现实中,也是一种自然观、生态观。其放在现代背景下解读,无疑可以对解决环境危机、实施环境保护提出指导性的哲学依据。
      首先,人类的价值依附于自然基础。人类起源于自然,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人类,更遑论人类的价值。《周易》里写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措。”说明了包括人类及人类文明价值在内的万物,都起源于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和价值之源,人类起源于此,发展于此,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基于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只有遵守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自身和谐发展。其次,自然的价值依托人类体现[2]。《周易》里写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的阴阳,万物的柔刚,人类的道德,三者是相互影响和感应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中,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因其智慧和道德,效法自然的同时,也能影响自然,承担着更加特殊的责任。“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就贵在人有智慧、道德和能力“弘道”,去体现自然的价值,去对自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简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提倡的人与自然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赋予了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天然属性和责任。
      2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以我国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开始集中爆发,新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并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大势所趋,也是不可逆的发展必然。而 “天人合一”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不谋而合,为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公共政策等方面实施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启示。
      2.1 生产方式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适度[3]
      我们必须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生活美好的结果。如果只要数量不要質量,只顾眼前忽略长远,那么,生产力的发展就只会是一时的、片面的、不健康的。多少年来,过度的砍伐,我们失去了森林;过度的开发,我们失去了耕地;过度的开采,我们失去了资源;过度的排放,我们失去了干净的空气和水资源。多年发展积累的财富,要为环境破坏买单,最终我们失去的是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和空间。过度发展,是不可能持续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最好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真正明晰当前生产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摒弃一切唯经济利益至上,对环境可以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认识。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和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用道德去约束破坏自然行为,用智慧去合理利用自然,将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向科技先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变发展与环保不可兼顾,为发展与环保双赢的新局面;真正做到优质经济与优质环境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荐访问:天人 审视 环境保护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