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地理图文转换的类型及训练步骤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15 21:45:03 点击:

      摘 要:地理学科是特殊的图文结合的学科,它往往把具有时空分布规律的地理事件寄载于图像或图表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懂得从图上发掘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构建自我的地理知识体系。图文转换常见的有三种基本类型,图文转换能力可通过“一观、二析、三绘、四说”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 图文互换 基本类型 训练步骤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分析、運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对地理图像进行描述、阅读、说明、分析(包括读图分析、综合分析)、绘制、运用、收集图像以及使用电子地图等。这些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析图能力,更要求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材料中获取正确的有效信息,能准确地对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图文转换与分析能力。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坦丁实验说明,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记忆,情节生动的图片尤其如此。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图优效应”,即在记忆时,图片的优势更大。在地理课堂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使用与利用地图,或学了书本内容忘记了地图,又或看着地图忘了书本,有的更是机械地记忆地理知识,靠着死记烂背应对考试;教师则注重的是读图能力与析图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及教师教的相互缺失,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图文信息的正确转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地图的掌握与理解,更应图文结合,做到图文互换,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引导学生构建起自己的地理空间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增加学习地理的有趣性,体现地理特色课堂,又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与运用能力。
      一、图文转换的三种形式
      1.地理事件和地理图表之间的互换
      在常规地理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讲述地理事件(包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一般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基本思路出发。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思路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能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但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机械,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还应充分地使用投影、动画、板图等多种直观图表,让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到里掌握知识,即望图懂文。
      所谓“望图懂文”,就是将重点知识体现在图表上,通过图表凸显文字重点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绘制与描述图表,促使学生养成图文转换的习惯。
      在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如果只是让学生齐读默写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学生只能机械记忆,难以长期记忆。若先让学生自学书本上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文字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文字描述转化为简单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1),然后又把图1转化为三大岩石与岩浆相互转换示意图(图2),最后根据图2让学生重新描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1把文字描述转换为图来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跟着教师完成物质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图2是图1的认知归纳总结,能把抽象的三大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简单呈现,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图文转换的方式,既能够结合书本,又能够增强析图能力,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2.地理规律和地理图表之间的互换
      地理现象是地理信息与原理表面的现象,应该通过地理现象来归纳总结地理规律与原理。考试注重的是对规律与原理,包括地理现象分布特征、分布原理、分布规律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对地理事件讲解外,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来归纳总结地理规律,使学生掌握地理本质规律。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地理规律在图表上的展示,来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图3只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但这示意图却可以归纳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洋流与水循环等运动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注重现象到本质的归纳,把最核心的规律,尝试用最简单的图表概括,引导学生掌握图表的正确的阅读方法,达到图文互换与图文合一的境界。
      3.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
      地理数据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或者规律的重要内容,它用真实或虚拟的数据表述地理分布规律,揭示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具有较强的空间规律性和时间动态性。图4中,表面看它是图,但蕴含的却是地理数据及变化。读图提取图中各种图例代表的数据比例,将数据与文字进行对比与互换,就可以看出西宁市1996年到2008年耕地、水域、林地等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的变化。换句话来说,图4其实是由地理数据转换而来的。
      二、图文转换训练的四步骤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以“气压带风带形成”为例说明)。
      1.“观”:认真阅读书本,概括重点内容,选取关键信息,为下面的步骤作铺垫(让学生认真阅读书本,概括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析”: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共同归纳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机制)。
      3.“绘”:根据上述的由表到里总结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师生共同绘制图表。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绘图的思路及方法,即“画哪些、为什么画、怎么画”,同时能掌握画了“怎么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中,共同绘制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名称,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画出来,图5)。
      4.“说”:让学生自主地描述地所画的图表,把有效的显性与隐性信息说出来(让学生把绘制出来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说出来,做到边讲边画。其他同学共同检查画图同学说出来的过程是否正确,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在上述步骤中,“观”与“析”是基础。如果没有做到认真观察与分析,就无法做到理解、绘制与描述文字所转换出来的图表,特别是转换出来的示意图。“观”与“析”做到了,对地理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绘制图表能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知,掌握其中的地理规律。最后通过让学生描述所绘制的地理图表,把其中的显性与隐形的知识说出来,让他们懂得图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图上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图文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图表转化成知识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将文字转化成图表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同时对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整体提高学生图文转换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图文互换,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空间结构,达到图文转换与图文统一的境界,灵活而高效地学习地理。
      参考文献
      [1]蒋玉莲.高中阶段地理示意图学与教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张琳.浅谈如何实现地理教学中的图文转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

    推荐访问:步骤 转换 地理 训练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