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51:45 点击:

      摘要: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马克思曾经就此问题提出过著名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学说,生动有力、科学坚定地提出资本主义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立足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词,针对理论界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界定,结合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资本主义的现状,以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的区别,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关键词: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两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历史命运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23-02
      卡夫丁大峡谷,典出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罗马军队在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被萨姆尼特人击败。罗马战俘被迫从在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萨姆尼特人借此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困难和挑战。
      一、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卡夫丁峡谷”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相联的,但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波折”以及产生这些“波折”的生产阶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无疑是指马克思曾多次鞭挞的、由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性后果。“所以,马克思所说的‘卡夫丁峡谷’应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二是指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阶段。这样马克思就明确回答了查苏利奇所提出的关于‘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是否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问题”。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十大经济危机,它们分别是:“(1)1637年郁金香狂热;(2)1720年南海泡沫;(3)1837年恐慌;(4)1907年银行危机;(5)1929年大崩溃;(6)1987年黑色星期一;(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10)人民币危机”。美国、西欧各国有着强大的生产力,有着完善的上层建筑,其实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许多矛盾。在这些所有的矛盾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环节,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证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也就是说“两个必然”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时,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便是著名的“两个决不会”。它生动地阐述了资本主义为何如今是欣欣向荣一片,可最终结局却是走向灭亡,给我们解开了疑团,使人们充分认清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将“两个必然”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明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且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对于两者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深理解:第一,‘两个必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两个决不会’进一步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两个必然’的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强调的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客观条件,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第三,我们既要坚信‘两个必然’,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两个决不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
      三、用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看资本主义的命运
      陈学明在他的《永远的马克思》一书中,提到了两种社会主义。一种是马克思晚年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第四封回信中所提到的,东方国家因有自己的国情完全可以不用非得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种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的社会主义,在他的书中被称为“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也就是有待“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社会主义。另一种社会主义则是经过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由资本主义演化而来的社会主义被称为“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即建立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这样就有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主义。   俄国的十月革命使它没有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成为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但苏联最终却以解体而告终,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陈学明在《永远的马克思》一书中,说到苏联的失败不能归结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他指出苏联失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混淆了两种社会主义的差别,用建立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模式来指导有待“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社会主义。同时他还指出苏联的失败应重点看斯大林模式的僵化,看苏联各领导人改革存在的问题,而不应把责任推到马克思主义本身。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失败,失败的是特殊的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而不是马克思所预示的社会主义本来的理论和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对此问题必须搞清楚,绝不能因苏联的解体就说整个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共产主义的遥遥无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也像前苏联一样没有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大峡谷”进入了社会主义,成了“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但一开始中国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波折,其主要原因也在于他并没有分清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毛泽东也把我国刚刚建成的“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当做经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演化而来的“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
      真正把两种社会主义明确区分开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深知我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是有待“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的社会主义,他也深知我国的社会主义与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不同,我国有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决不能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而应从自身出发,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于是我国便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说。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论就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的论述,还是就其对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的阐发,都是围绕着如何“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这一基点展开的。
      昨日邓小平的规划,今日中国的腾飞,无一不表明中国适合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强大,越走越顺畅,这也就更加使我们坚信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
      “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预示着资本主义的挫折和危难,分析它的这种挫折和危难,最会发现经济危机这一显现的灾难,但最终追根究底会发现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一步步深入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通过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印证,以及对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但中国社会主义胜利的论证,更加坚定了我们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决心,同时也坚定了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人们无法一眼预见到未来,也无法一踏步迈到最后,历史的是是非非,历史的演进,需要我们后人努力奋斗并耐心地等候,切不可急于求成。历史的轨迹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类发展演进规律,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分子,坚信马克思“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学说,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着。
      参考文献:
      [1]董四代,孙慧敏.跨越卡夫丁峡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陈东琪.世界经济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资本主义 峡谷 命运 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