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梳理和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的思考与构想|中华民族精神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2 04:52:47 点击:

      摘 要:所谓精神版图,就是比照地图的绘制样式,以时空为线索,以地域为单元,通过广泛的征集提炼活动,构建具有地图模式的精神地图,作为推进精神型塑的模式,使之成为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形式。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通过梳理和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来提振民族精神,是一项亟需启动的紧迫而现实的工程。
      关键词:民族精神;版图;绘制;提振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45-02
      随着人类驾驭技术的能力不断攀升,尤其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关照自身的途径日益广泛化多样化便捷化。农耕时代,人们出门要看天气,出行要问路人,而今天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了然于心,人“独立”于人的能力空前提升,几近“万事不求人”。尽管在数字化生活方式下,生活的“浮世绘”更趋简便高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拥有尝遍天下的“美食地图”,走遍天下的“旅游地图”,在经济学中有彰显经济影响力的“英镑版图”“美元版图”。本文以为,在数字化地球的今天,一个民族昭示自身存在的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物理状态,还应自觉彰显精神存在,梳理绘制拥有本民族气派和风格的民族精神版图,构建本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制导系统,应成为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形式。唯其如此,我们方能知精神高地之所在,使人知所趋赴,知所源自。
      一、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的必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用力,持续给力的伟力之源,是一个民族形成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内核,关乎民族命脉所系。
      (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名片
      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他民族,最显性的特征,一是本民族的全体成员对本民族的自我识别,一是其他民族能依据该民族的特点对其进行识别。无论是自我识别系统还是被他识别系统,民族精神都是无法超越的根本坐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名片。一方面,它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觉醒,本体文化认同,自我归属确认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民族精神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民族发展史的多民族国家,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是展现民族风采,提升民族尊严,聚合民族认同的现实举措。
      (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为了保证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该民族必然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自身的民族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因此,从动态的视角来关照,一定的民族精神绝不是一定的民族某个时期、个别思想家的创造物,而是这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过滤、提炼、化育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它是在历史进程中构建而成的,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同时又见证着该民族的发展轨迹,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俗话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一切的历史记忆中,迷失或者遗失对精神的历史记忆,必然导致“兴浡亡忽”的历史覆辙。因此,以史为鉴,重拾民族的精神记忆,对于肩负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中华民族显得尤为重要。从人类的文明史看,一个国家即使再富有,如果精神空虚,很难赢得世界的尊重。就我国历史来看,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以“包容”“自信”“精进”为关键词的“汉唐雄风”的精神支撑,会演绎出汉唐两世举世瞩目的历史辉煌。
      (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和凝聚力的倍增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一种具有社会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母体之中,为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民族生存与发展。民族精神既是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民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等的集中体现。返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的所有历史成就,战胜的所有历史挫折,无不以本民族全体成员对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不管是汉唐盛世的历史辉煌,还是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壮伟画面,抑或是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命运进行的不竭抗争,都可以看出民族精神在民族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提升方面的历史伟力。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精神雄强,则民族力量必强,民族精神疲弱,则民族命运必忧。大国崛起于文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精神的崛起。换言之,大国崛起绝对不只是崛起于GDP,没有精神和文明支撑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大国。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民族精神的整合为这一空前的历史使命持续给力。
      二、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的初步设想
      历史的经验警示我们:共同精神是团结统一的基石,文化认同是内部和谐的保证。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者覆灭,则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复兴,必然要以雄强精进的民族精神为支撑。绘制民族精神版图,就是提振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宗旨,以地图的形式标注地域文化中的精神坐标,以时间空间为主线梳理地域精神主题主线,汇流成中华民族核心精神,做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普及,进一步活化精神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用精神的财富牵引和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要坚持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使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成为强化固化民族认同感的有效形式   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践启示我们:精神的东西是一个继承、培育、发扬和强化的过程,不能一阵风,要用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的、有感染力的、感知性的方法来强化。精神的种子只有植根于群众的实践之中,才能长盛不衰,永葆活力,永不干涸。因此,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绘制民族精神版图的基础工作,物质财富的发展要走共享共富路线,精神建设也同样如此,决不能使精神高地看得见摸不着,流于空壳化和空心化。在绘制精神版图的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的征集提炼活动,集中准确地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气质和追求,并以启动精神版图绘制为契机,广泛征集精心提炼既能体现民族文化深厚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资源,发掘地域精神特色,树立地域精神地标,对中华儿女人文素质和精神追求的进行一次集中巡礼和检视。使地域精神征集活动成为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的先导工程,成为强化固化民族认同感的先期工程和参与者精神品位的自我提升工程。
      (二)要坚持把恒久性与常态化相结合,梳理凝练精神版图关键词,力避时尚与媚俗
      我国古语说得好“水不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不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精神对人的作用也同样如此。凡是积淀深厚的精神,其发力也更为持久,其给力也更为坚韧。在绘制中华民族精神版图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把积淀培育和实践引导相结合,坚持把持续用力和持久给力相结合。即使精神版图关键词的体现深厚的历史积淀,又能体现区域人群的性格文化特色,又能彰显地域建设的实践中展现的精神风采。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厚重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真正把精神的关键词遴选提炼出来,使其既有历史的厚重质感又具有长久普及的生命韧性。同时,面对变动不居的泛娱乐时代特点,要注意通过严格细致的甄别,把常态与媚俗区别开来,不能使精神关键词过于迎合时尚,降低其精神品味,从而使精神关键词经得起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检验,力避流俗化和庸俗化倾向,从而达到塑造人、引导人、滋育人的社会效能。
      (三)要坚持把以人为载体与以物为载体相结合,宣示推介精神版图,切忌“只见精神不见人”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各地创造和丰富了许多富于时代特点和地域风貌的文化精神景观,如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雕塑石刻等,这些为丰富精神版图的宣示推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我们更应看到,精神的传递既有代际间的传承,更有同代间的传播;既应丰富精神的物质传播载体,更应加大以人本身为宣示渠道的工作力度。精神的张扬不应仅仅满足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刻在石上,还应启动活泼生动感人的典型示范工程,把宜人与育人结合,既应善于用所提炼的精神培育人,更应善于把精神产品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要用人格化的精神昭示影响更多的人。雷锋精神之所以教育滋养了几代人,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在宣扬的过程中,不是刻意拔高雷锋的形象,其精神品质在宣介中更多的是通过平凡的小事而展现出来的,让人们有亲近感、亲切感,为大众确立了“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和方向。主流社会借助诠释某种精神的载体,通过雷锋,可以表达主流社会想倡导什么。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设若雷锋精神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没有物质和人格的双重载体来承载,精神和实践就成为两张皮,精神也难以进入到真正的生活中来,难以对人带来持续持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绘制精神版图的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借鉴这一历史经验,一种精神被提炼出来后,就应该让做得最好的人来诠释这种精神,树立令人信服和容易接近的标杆来表现这种精神,而不是“但见精神不见人”。

    推荐访问:版图 中华 构想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