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民资【中国电影业民资英雄唱主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2 04:24:30 点击:

         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2004年岁末,由北京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投资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上市不到一个月,票房就突破了1亿元人民币。这部影片最后以1.25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老二。眼下,随着中国电影业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中国民营经济正跻身其中,上演了一部又一部精彩壮观的民营投资“大片”。
      
      门槛降低引来无数民资英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政策上还只允许国营16家制片厂拍摄故事片的情况下,就有非国有资本投资电影摄制。尽管连“出品署名权”都没有,可是民营经济不恋虚名、注重实际的作风使其介入拍摄的影片佳片频出,也使沉寂的电影市场泛起春潮。
      民营经济“暗渡陈仓”式的悄然介入电影业前后长达十几年,直到1997年以后,伴随着电影改革的脚步,民营企业在电影行业逐渐取得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各条产业链的“准入证”。携体制、资本、专业市场运作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民营影视企业迅速走向成熟与壮大,当仁不让地走到了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前台。2003年,民营影视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营制片厂一样的身份。
      从2003年开始,中国广电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电影业逐步放开。当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一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号令),意味着电影制作、放映环节基本放开,发行环节则大幅开放,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资本(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同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31号令),进一步放宽了中外合拍影片的条件。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43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电影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新规定激发了民营和外资的投资热情。到2004年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80%。
      多元投资主体带来了电影投资总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一部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国式“大制作”影片大量增加,而过去中国电影的成本大多在百万元左右。目前国产影片票房一半以上集中于张艺谋、冯小刚和周星驰执导的大片,但背后的动力来自体制放开后,带动了电影市场资金向人才集中。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为三部卖座片的投资方,已经替代中影、西影、上影,成为电影市场真正的主角。
      作为电影业的生产基地,享誉全国的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拥有著名的影视剧生产基地,历来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近年来横店集团全面出击影视产业,涉足影视剧生产、电影院线并购和经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影视生产体系。横店集团以横店影视城为依托,立足横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已形成把影视生产的前端(剧本、策划等)外移、后端(拍摄及后期制作)集中于横店的一条龙作业模式,并将致力于“横店影视”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国字号”面临强势冲击
      
      中国内地的电影体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模仿前苏联建立的,其基本特点是电影的生产和放映发行政企合一,按指令性计划指标生产和放映发行电影。长期以来的高度行政控制带给中国电影业的,是与其他国有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遭遇的同样的问题。
      2003年12月1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规定》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由此,国内电影制片领域的政策壁垒被彻底打破,原有的各大国有电影制片厂最后的特权也被彻底取消,它们将以同等身份面临民营及其他资本所有制的制片企业的竞争。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国营电影机构的中坚地位受到社会、民营公司的强势冲击:中国多数国营电影制作机构,包括老牌的长春、八一、西安电影制版厂,无论就其生产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应该说都已辉煌不再。只有以电影频道、中国电影公司为经济基础和受到国家各种政策资源扶持的中国电影集团以及产业整合相对完整的上海电影集团,还能成为国营电影生产机构的中坚力量。而新画面、保利华亿、华谊兄弟公司、世纪英雄等非电影行业的社会民营企业,却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角。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甚至以品牌价值12.25亿元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04年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都由民营公司投资或者合资生产。这些企业将会成为中国电影的超级力量。
      2005年是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对于新一代中国电影人来说,百年华诞的意义更多的不是纪念,而是告别。告别旧体制,开拓新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国有影视公司不改制的话,那么民营影视必然会取而代之。因为民营影视公司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意识,已经使他们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学会了游泳。而我们的国有企业还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所以国有企业投资市场的成功率极低。
      
      是唐僧肉,还是烫手的山芋
      
      民营资本的一大特点是:资本总是跟随市场的需要而流动,同时也总在寻求突破。毫无疑问,民营资本热情地拥抱电影业,是冲着电影业这块唐僧肉而来的。但有关专家提醒民营企业家们,电影业这块唐僧肉也不是随便好吃的,倘若操作不慎,唐僧肉也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虽说是国家政策的松动已经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打开了一扇竞争的窗口,但最终能否形成规范和成熟的竞争平台,仍取决于政策面的进一步清晰、稳定与开放。而在许多地方,电影业这个曾经是国家垄断的产业,如今准入的门槛仍然是明宽暗紧,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还很渺茫,审批程序复杂而坎坷。于是就有一些曾经钟情于电影业的明智的民营企业家谨慎地息影改行。
      广东巨星影业公司曾被看做民营影视公司的一面旗帜,被冠以“影视大鳄”的董事长邓建国更是名声在外。邓建国曾信誓旦旦地要集中精力进行电影制作,2002年底却突然宣布退出娱乐圈,斥资1105万元收购了贵州赤水河酒业有限公司,从而弃影视进入酒业。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宁给欲投资电影的民营企业家们谏言:首先,投资者要慎重投资电影,不要把影视混为一谈。投资电影要先做市场调研,隔行如隔山,电影是一个独特的行业,是艺术商品。其次,电影题材和导演的选择非常重要。很多投资商有个误区,以为给某个明星投资就能稳操胜券,其结果却是一败涂地。第三,就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投资者如果投一部电影,投资额不能超过500万~600万元,这样经过努力营销,才有可能赢利。

    推荐访问:唱主角 中国 英雄 电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