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印度展阴人体艺【展露与遮蔽:古代印度与中国的人体美观倾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4 04:50:00 点击:

      摘要:中国、印度等古老东方民族的人体美观在人类社会初期存在着思维上和表达方式上的相似形,但伴随着各个民族自身所处环境的改变,他们对人体的认识与理解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分别出现了印度民族以展露肉体特征为主,而中国以遮蔽肉体特征为主的两种不同的人体美表现形式。
      关键词:展露;遮蔽;人体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50-02
      从地理范围来讲,古代的东方民族主要存在于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西亚和中亚的埃及、伊朗等地区,各个民族的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优秀的人类文明,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比较丰富的艺术宝库。古代东方各个民族的审美倾向深受原始思维的影响,在对人体的认识与理解过程中存在着思维上的相似性或相同性,这种以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为核心的审美思维对以后几乎每个时期的审美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天,它依然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东方各个民族的人们在人体的审美倾向上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他们对于人体美的表达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埃及、印度等古老民族以身体(肉体)特征的展露为主,另一种是中国等古老民族以身体特征的遮蔽为主,特别是以女性肉体部位遮挡为主,这在中国的造型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东方各民族的人们把美看成是多层次的、复合型的概念,认为美是变化的,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它随主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美作为东方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客观因素中社会环境的不同、主题因素中人的素养不同、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征。审美观念本身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东方民族中人体美观念的确定也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往往因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人体美观念,因不同的地区而有不同的人体美观念的表现方式,其中遮蔽与展露就是两种主要的不同表现形式。遮蔽与展露两种不同形式表现的形成与东方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诸方面(如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和批评家丹纳[Adolphe Taine,1828-1893]在其艺术批评著作《艺术哲学》中把每一个时期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归因于种族、时代、环境三大因素,其中的环境包括自然气候和“精神气候”(或时代精神),并以西方艺术史中古希腊的雕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地区之间自然气候的不同表现在各个民族的艺术品上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对民族精神和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讲,艺术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这种比较科学的分析艺术品产生的方法对于分析东方艺术是同样可以采纳的。金克木先生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一文中也指出“从地域学角度研究文艺的情况和变化,既可分析其静态,也可考察其动态。这样,文艺活动的社会现象就仿佛是名副其名的一个场,作品后面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地域概括了这个群的活动场。”中华民族在人体美的表现形式上之所以与古代的印度民族有所不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在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上有明显的区别,尽而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精神与艺术创作。
      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与埃及几乎同一纬度上的印度在古代大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的领土,其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两大流域,其中作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与聚居地的南部属于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完全属于热带范围,并且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缓坡高原,由炎热的自然气候引起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改变给印度艺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印度美术两大系统的佛教美术和印度教美术中都出现了大量男性或女性裸体的艺术形象。而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发源和繁荣于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气候相对于印度、埃及来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温度偏低,人们为了适应气候的突变,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讲究抵御寒冷和风沙,身体的部位被大部分的遮蔽。自然气候的特征在封建制时代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的艺术创作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风格,对于人体美的表达趋向于采取遮蔽、隐晦的形式。
      不可否认,地域上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东方各民族在人体美的表达形式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毕竟是一个浅层次的因素,而各民族中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则是影响古代中国与印度在人体的审美倾向上形成遮蔽与展露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主要原因。
      古代印度以展露的形式表现人体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和精神根源,古代印度艺术在人体美表现上采用展露的形式是因为印度艺术不仅具备印度文化的一般特点,如印度政治制度与各种宗教的频繁接触,而且与印度的哲学、宗教关系极为密切,印度美术往往是哲学观念的隐喻或宗教信仰的象征,而非审美观的对象。印度艺术中的印度教美术与佛教美术虽然在教义、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肉体特征的表达上却是异曲同工。它们都注重精神的重要性,但并不排斥肉体上的青春与协调,把肉体看成是通向精神的台阶,美的思想是以肉体为基础的,反过来,精神心灵美的人才有肉体上的美,对于崇拜神灵的印度人来说,精神上的修炼与肉体上的修炼是相同的,所以,在印度宗教艺术中对人体美的表达不像古代中国那样隐晦与含蓄,而以人体特征的充分展露来表达对神的尊重,早期王朝时代的美术虽处于佛教美术的初创阶段,但中央邦一带的桑奇大塔塔东门的《树神药叉女》托架雕刻像,已经初创了表现印度标准女性人体美的三屈式,为后代所沿袭。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贵霜时代的犍陀罗美术的外来文化色彩十分浓郁,犍陀罗雕刻主要吸收了希腊化美术的影响,强调人体解剖学细节的精确,仿照希腊、罗马神像创造了犍陀罗佛像,对以后印度美术在人体美表达上寻求精确性与准确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犍陀罗美术衍生出阿富汗派美术,影响远达中国新疆与内地,并东渐朝鲜和日本。
      古代中国的人体美表达之所以采用以遮蔽为主的形式与封建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比较早,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步入家族观念极重的封建制时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两性婚姻是神秘的,是不可以随意侵犯的,反映在男女的人体上也是神秘与神圣的。对于婚后的男女双方而言,生育后代、繁衍家族是最重要的,男女双方在肉体上的享受是次要的,甚至是要遭到道德上批判的,所以对于男女人体的观察是不深刻的,在描述与表现上也是比较少的的,中国人更多的是关注和欣赏面部的美。只有到了宋代,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社会中出现了妓女阶层,男子才发现妻子以外的女人的肉体美,但封建道德感的存在依然压制着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进行人体写生,等到了明代,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对于人体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以前更加有所开放,明代杨慎曾写过一篇记录人体美的文章,即《杂事秘辛》,文中记录了汉代宫女在为皇帝选妃期间对参选女子身体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体美观的发达,同时,封建社会后期《春宫图》的出现与流传也可以说明古代中国人在观念上对“性”的关注有其发达的一面,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现象,并且这种观念是不能随意公开的,中国人的人体美形象还是只能在畸形的娼妓制度下实现,因此中国的造型艺术在封建观念的影响下,对于人体的表现依然是落后的、隐蔽的,人体美在外界大众中进行显露的进程上也是发展的十分缓慢。传统的中国画对于人物美的认识与表现,一般不留意于人体美,而侧重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以新的审美判断。同时,在中国画家看来,“神”是最美的,也是绝对的,形体与精神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精神的美是最主要的,影响着形象美,“形神论”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理论,秦汉时期“形神兼备”观点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形成了“重神而轻形”的观点,这时的画家虽然依然强调形体的重要,但精神的宁静、高妙的美已经超过了肉体,所以在人物画中缺少人体美的表达。如果说中国的造型艺术对于人体美的表现也存在着展露的一面,那么,这种艺术主要体现在受印度影响的佛教艺术当中,艺术家借助宗教艺术表达了对人体的关注。古代的宗教绘画和雕塑中有一部分在“神”的名义下歌颂了人体的美,如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天龙山石窟的唐代菩萨像、麦积山43号窟的宋代天王像等。其中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多为裸体女性,全身绕以帔帛,饰以缨络,表现以舞娱佛和以美色惑佛的内容,特别突出表现人体美,强调幅度比较大的舞蹈动作。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邱紫华.印度古典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雷奈?格雷塞.东方的文明[M].常任侠.北京:中华书局,1999
      [4]陈醉.人体美与性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5]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二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
      [6]朱伯雄,吴达志.世界美术史第四卷[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
      [7]陈晓红.失落的文明—古印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J].读书,1986,5

    推荐访问:印度 遮蔽 展露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