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重生空间之桃花源_“隐痛”的桃花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4 04:41:16 点击:

      东晋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作了八十几天的县令后,决心再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并写下著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辞官是因为官场的污浊,这已是共识。问题是:辞官之后的陶渊明是否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他生活愉快吗?本文试着对归去来兮的情感旨归做更多层面的解读。
      一、失落的文化巨人
      导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陶渊明的早年也受过这种思想的影响,但是,当时的社会和他的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在为官和归隐的抉择中陶渊明做过长期的精神挣扎。
      教学实录:
      师:陶渊明为什么选择辞官?
      生:解决温饱问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师:陶渊明是一个读书人,他做官仅仅是为了谋生吗?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生:不完全是。读书是为了实现其自我价值。
      师:很好。那么,陶渊明实现其人生价值了么?
      生:没有。社会黑暗,吏制腐败,他的为官之路艰难。
      师:陶渊明弃官归隐意味着他放弃了什么?
      生:生活来源。知识分子的追求。
      师:请用一句话品评陶渊明的归隐。
      生1:明智之举。
      生2:知识分子的惰性。
      结语:从以上问题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知道因有“兼济天下”的理想,陶渊明早年积极入世,无奈社会“风波”四起,官场腐败黑暗,他不得不放弃了,选择了归隐田园、独善其身。
      二、隐痛的“桃花源”
      导语:“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状。事实果真如此吗?据史书记载:陶渊明辞官之后的生活十分清苦,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这是陶渊明当时农耕生活的写照。那么,他真的寻找到自己理想世界里面的桃花源了吗?他真的投身于田园,把精神物化为自然山水了么?
      课堂实录:
      师: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精神世界如何?
      生1:高兴,自得。如:眄庭柯以颜,园日涉以成趣。
      生2:忧郁,孤独。如:抚孤松而盘桓,门虽设而常关。
      师:生2的见解很独到,既然厌恶官场回到田园,他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归隐)了吗?“盘桓”又说明了什么?
      生:可能归隐不是他的理想。
      师:那么陶渊明最想要什么呢?是不是《桃花源记》中与世隔绝的世界?
      生:不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现实生活,不能忘怀知识分子的使命。
      师:归隐是陶渊明的心灵归宿吗?
      生:不是,归隐是无奈的。
      师:对,陶渊明回到田园,看似找到了心灵的桃花源,但他的内心世界依然隐隐作痛。
      师:那么,我们如何评价陶渊明的选择?请写一段文字概述。
      生1:陶渊明是一个智者,他看到了浑浊无序的社会、大厦将溃的现实,便与官场彻底决裂。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真正走向民间,也走出了本真的生活境界。
      生2:在浑乱的社会中,陶渊明一味追求自我节操的修养,跟那个黑暗的世界交手不到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轻易地放下了一个知识分子治国安天下的使命。独善其身,不正是逃避现实的写照吗?
      生3:穷则独善其身,是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也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本色,千百年来,散发着永恒的光芒。从屈原投江到陶渊明躬耕山野,从林逋的梅妻鹤子到苏轼的裘马轻狂——我看出了知识分子身上散发出的生命魅力。
      结语:本节课通过科学的阅读导向,学生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研讨比较成功,既突破了传统教学对陶渊明的品评,又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了中国士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研究文本就要突破“社会——命运”的二元论的范式,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对人物进行“社会——性格——命运”的三维关照。
      倡导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个性阅读指导,有利于提升学生全面、全新的心理体验。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不能采用感情先入为主的模式,这样做不但破坏了学生形态各异的期待视野而且扼杀了其自我意识和创新观念,导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科学地运用“零度情感”的阅读范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使阅读教学如天马行空,而是老师应该统筹全局,让学生勇于突破障碍、自主探讨,真正做到“导”而不“主”、“导”而不“专”,不搞一言堂。

    推荐访问:桃花源 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