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歌曲 > 正文

    汉代墓葬文字对另一个世界的描述_汉代墓葬特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5 04:43:25 点击:

      【摘要】墓葬是因为墓主人及家人对另一个世界的认识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安排而产生的特殊建筑,墓主人他们有什么想法和作法呢?在有些墓葬里,他们留下了墓葬绘画和墓葬文字,以表现他们对另一个世界的想法。另一方面,当墓主人留下精美墓葬绘画后,墓葬文字往往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有意义的信息。本文即从汉代墓葬文字这个角度出发,认识汉墓墓主人及其家人对另一个世界描述,认识汉人的墓葬思想。
      【关键词】 汉代;墓葬文字;另一个世界
      汉代的墓葬文字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已经有了许多好的研究成果,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作一些深入,通过这些墓葬文字来认识汉人对另一个世界的认识。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汉代的墓葬文字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交代墓主人要求的墓葬文字,即葬仪文书;一种类型是配合图像的墓葬文字,即墓葬绘画的榜题类文字。此外,墓碑文字与墓葬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所以也可以作为墓葬文字的一种补充类型看待。
      一、葬仪文书类文字的描述
      法国汉学家索安(Anna Seidel)在葬仪文书方面有深入研究,她认为:“这些文件被置于棺木旁、封存于坟墓后,已不具备其在现实世界的所有权这样的世俗功能。这些材料被指定属于土地之神和阴间世界,从而在本质上具有宗教性质。”她给葬仪文书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地券,是埋葬资料中最著名的,即证明死者对其葬身之所的土地具有所有权的凭证。
      第二类是镇墓文,即所谓“辟邪于墓外的文件”,它保护的范围很广,所以可理解为“颁发给死者的上天的法令”。镇墓文是由最高天神颁发的文件,作用是将死者介绍到阴间的管理系统去。镇墓文更重要和持久的功能是将死者与生者严格隔离,以保护生者的家庭成员免遭更大的灾难。
      第三类是衣物券,这是最古老的向地下之神致辞的墓葬文书,即与死者拥有的全部随葬品的清单连在一起的声明书。
      第四类是符、咒、印等小而庞杂的文书,是镇墓文和地券文的下端。[1]118
      葬仪文书的提出,有别于世俗的一般文字,但是葬仪文书的四类分法在分类上存在一些交叉重复,索安自己也因此作了补充说明。她认为符、咒、印是镇墓文和地券文的下端,然后补充说:“在晚期的相当一部分墓葬中,则呈现出全部四种类型多样组合的情况。”[1]157
      我们认可葬仪文书的说法,但在操作上做一些修改,即将这四种类型的内容看作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对此岸世界所拥有的说明,一般就是地券和衣物券,包括部分的符;一类是对彼岸世界祈望的说明,具体看就是祈望彼岸世界有一个如同此岸的生存形态,一般就是镇墓文和咒,也包括部分的符和印。这样分法,主要内容就不会有多少交叉了。这两类文字有着不同的描述特征。
      对此岸世界所拥有的说明,其特征是对自己财物、地位的详细描述。湖北江陵早期汉墓出土的一枚汉简,长23.2厘米,宽4.1—4.4厘米,因为特别宽大而被称为竹牍,其文字是:
      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
      夫=隧自言与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车
      二乘牛车一两驺马四匹駵马二匹骑马四匹
      可令吏以从事敢告主[2]247
      从“十三年五月庚辰”知道,此墓为汉文帝十三年(前167)五月十三日。“五夫=”指五大夫。“隧”即“遂”,从出土的其他材料知道这是墓主人的名字。这枚竹牍的大意是:公元前167年5月13日,江陵县市阳里叫婴遂的人去世了,他具有五大夫的爵位,他的随葬品有大奴良等28人(木俑)、大婢益等18人(木俑),以及轺车、马匹等。这样的交代如同一份财产清单,墓主人把自己生前的地位和所拥有的财产、或者是可以带走的财物交代得清清楚楚,这种心理折射出了他对彼岸世界的看法,即彼岸世界是等同于此岸的另一个世界。墓主人祈望着另外一个世界的管理者能够接受他的这份清单,使得他在此岸世界的生活能够在彼世界继续。
      对彼岸世界祈望的说明,其特征是对自己在彼岸生存状态的想象描述。这方面内容在镇墓文中表现得最集中。镇墓文的主要形式有镇墓卷、镇墓瓶和镇墓罐上的文字,咒和部分的符、印也有镇墓文内容。东汉以后受早期道教的影响,买卖冢田的卷约也逐渐同镇墓文融为一体,即在长方形铅版上刻出镇墓卷。镇墓文的内容大致是在交代完墓主人带去多少财物后强调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洛阳出土的东汉王当买地铅卷这样写道:
      光和二年十月辛未朔三日癸酉,告墓上、墓下、中央主士,敢告墓伯、魂门亭长、墓主、墓皇、墓刍、青骨死人王弟偷及父元兴等,从河南口口口口口子孙等买古郏亭部三陌西袁田十亩以为宅,贾直钱万,钱即日毕。田有丈尺,券书明白。故立四角封界,至九天上、九地下,死人归蒿里地下口口何口姓口口口佑富贵利子孙,王当、当弟偷及父元兴等,当来人藏无得劳苦苛,勿繇使,无责生父母兄弟妻子家室,生人无责,各令死无适负,即欲有所为,待焦大豆生、铅券华荣、鸡子之鸣,乃与口神相听。何以为真?铅券尺为真。千秋万岁,后无死者。如律令!券成。田本曹奉祖田,卖与左仲敬等;仲敬转卖与王当弟偷父元兴。约文口口,时知黄唯、刘登胜。[3]
      以上这些文字是说给谁听?由谁发命令呢?“乃与口(=黄——引者注)神相听”,这句话交代墓主人是说给神灵听并祈望神灵能够做出保证。索安认为:“在汉代民间信仰的多样传统和背景下,天帝、黄帝和黄神是对一个最高天神的不同叫法,或者是同一个最高天神的不同方面。”[1]123
      东汉中期以后,墓葬中往往都要放置一种固定形式的镇墓瓶或镇墓罐,瓶和罐上都有文字,因为多为朱书,所以又称“朱书镇墓文”。河南灵宝张家湾汉墓出土了七件朱书镇墓瓶,内容和格式基本一样,其中一件是这样写道:
      天帝使者,谨为杨氏之家镇安隐冢。谨以铅人金玉,为死者解适,生人除(过)。瓶到后,令母人为安宗君自食地下租岁二千万,令后世子子孙孙土宦位公侯富贵将相不绝。口口丞墓口下当用者如律令。[4]
      李如森认为:“上文中的‘天帝使者’、‘天帝神师’系太平道方士自称,盖指他们是天帝派下来的神师。所谓‘如律令’,即照此律文规定的内容去做,也就是按天帝的指令办事。显而易见,早期道教对东汉葬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亦反映出道教在某些地区的流行。”[5]195将自己的利益交由最高天神来保护,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彼岸生存状态寻求保证。对彼岸,墓主人可能也不甚了解,但是他以此岸的经验来推论,强调自己财物的数量和品种,祈望得到天神的保护而谋得未来的富裕和地位,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体验。   葬仪文书汉以下仍然有影响,这种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似乎成为一种民俗而流传。如出土的刘宋时期的欧阳景熙地券,高五寸二分,宽三寸三分,厚三分,滑石刻成,正书。在桂林观音阁附近出土。地券文记:“宋泰始六年十一月九日,始安郡始安县都乡都唐里没故道民欧阳景熙,今归蒿里,亡人以钱万万九千九百九文买此冢地,东至青龙,南至朱雀,西至白虎,北至玄武。即日串了,时王侨、赤松子、李定、张故分券为明,如律令。”(《桂林》上册)
      二、榜题类文字的描述
      汉代墓葬绘画的榜题文字普遍存在,以汉画像石墓的榜题为例,目前在东汉中期之后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画像石墓中,发现了榜题文字。据王建中统计,在已发掘的汉画像石墓中,重要的画像石题记、墓记,有纪年的有75处,没有纪年的有34处。[6]451但是这些文字往往只是姓名交代和简单的细节交代,并没有丰富的情节。比如,山东长青孝唐山画像石祠题记中出现的“大王车”、“令”、“相”、“孔子”、“两千石”、“成王”、“胡王”等榜题,为我们理解人物提供了直接的文字,但是并没有情节;又如,山东金乡鱼山一号汉画像石墓墓记“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把咒语放进了自己的墓中,生动地展示出墓主的宗教心理,但是这也是简单的文字交代。
      但是,山东苍山越前村元嘉元年的画像石墓是个例外,该墓记有328个字,刻在西侧室的立柱上,对主室画像、前室画像和门扉画像做了全面介绍,弥足珍贵。以下是该墓墓记与画像石的具体对照。
      主室画像有2幅画像,都配置在西主室内。
      第一幅画像配置在西主室天井上,内容为相互嬉戏的龙虎形象。没有文字介绍。
      第二幅画像配置在西主室后壁,图像不清楚。文字为:薄 郭(椁)内,画观后当,朱爵(雀)对游戏仙人,中行白虎后凤凰。
      前室画像有6幅。
      第三幅画像配置在北壁中柱,内容为两条相互缠绕的巨龙。文字为:中直柱,双结龙,主守霤辟邪殃。
      第四幅画像配置在西壁横梁上,内容为墓主车马出行图。文字为:上卫桥,尉车马,前者功曹后主簿,亭长骑佐胡使弩,下有流水多鱼者,从儿刺舟渡诸母。
      第五幅图像配置在东壁的横梁石上,内容为迎接车马图。文字为:使坐上,小车车并,驱驰相随到都亭,游缴候见谢自便,后有羊车像其□,上即圣鸟乘浮云。
      第六幅图像配置在东壁横梁下的壁石上,内容为女主人居家图。文字为:其中画,像家亲,玉女执樽杯案柈(盘),局□□□好弱(搦)完(玩)。
      第七幅图像配置在南壁的横梁上,内容分为两层,上层是仙禽神兽图,下层是乐舞表演图。文字为:其(墙)内,有倡家,生(笙) (舞)相和仳(比)吹芦,龙爵(雀)除央(殃) (鹤) (啄)鱼。
      第八幅图像配置在南壁的中柱,内容为白虎图。没有文字说明。
      前室顶部没有发现图像,但墓记里有文字说明:室上 (墙),五子舆,僮女随后驾鲤鱼,前有白虎青龙长。后即被轮雷公君,从者推车,平理冤橱(狱)。
      门扉画像有4幅。
      第九幅图像配置在门额上,内容分两层,上层是仙禽神兽图,下层是墓主车马出行图。文字为:堂(墙)外,君出游,车马道(导)长骑吏留,都督在前后贼曹,上有虎龙衔利来,百鸟共侍至钱财。
      第十幅图像配置在中柱石上,刻有四条相互缠绕的巨龙。文字为:堂三柱,中央柱,龙非详(飞翔)。
      第十一幅图像配置在东门柱石上,内容分两层,上层为西王母图,下层为仙人图。文字为:左有玉女与仙人。
      第十二幅图像配置在西门柱石上,内容分三层,上两层各一官吏,下层为一妇女。文字为:右柱口口请丞卿,新妇主持给水奖。[7]235-240
      如此具体的文字介绍画面内容,在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材料中绝无仅有,所以信立祥认为:“在汉画像石的发现史上,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最重要的发现。通过这篇铭文,我们可以探索成熟期画像石墓的画像组合及其配置规律”[7]237这段文字中,有姓名,有情节,有位置的考虑,表明墓主人对自己的彼岸世界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思考和安排。
      也有一些画像石的文字是直接抒发墓葬建设者心情的,其中的代表作品是河南省南阳市东郊李相公庄许阿瞿画像墓出土的榜题文字,这段榜题文字在画面的左侧,有136字。其文如下:
      惟汉建宁,号在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谒见先祖,念子营营,三增仗火,皆往弔亲,瞿不识之,涕泣东西,久乃随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感□□□,□子五月,不□晚甘,赢劣瘦□,投财联翩,冀子长哉,□□□□,□□□此,□□土尘,立起□埽,以快往人。
      这段文字与山东苍山越前村元嘉元年画像石墓的文字相比,感情真挚而来得更加强烈,并且也很详细,其行文字采用四言诗体而颇具文采,是一篇精心之作,有学者直接将此文字作为早期墓志的优秀作品,一向受到汉画研究者的关注。不过,许阿瞿画像的榜题文字直接将世俗间的亲情置入文中,缺少对另一个时间的具体描述,从宗教体验的角度看,其价值不如山东苍山越前村元嘉元年画像石墓的文字。另外,山东嘉祥县宋山1978年和1980年两次出土的零散画像石中,有两块石头上刻有一篇490字的榜题,也是画像石榜题文字中的长篇大论。
      此外,大量存在的榜题类文字是简短的说明。如《艺拓》记载的一则“仙集留题”,石高二尺五寸,广如之。二行,行六字。又后人题字前后二行,正书。在简州逍遥山,文字为:“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东汉仙集,留题洞天。”还有些类似榜题的文字,也保留着时人的一些宗教信仰信息。如距汉不远的曹魏时期的一则“祭酒张普题字”:“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天表鬼兵胡九□□,仙历道成,玄施延命,道正一元,布于伯气。定召祭酒张普,萌生赵广、王盛、黄长、杨奉等,谕受微经十二卷。祭酒约施天师道法无极耳。”(《隶释》卷三)这方面的代表作是著名的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遗存。“作为历史故事,包括圣贤、君主、侠客、孝子、烈女、义士等,在画像石中表现最多的,莫过于山东嘉祥的武氏祠。武氏祠是武氏家族墓葬群的几个石祠和石阙等的通称,也包括著名的武梁祠在内,因祠室已经倒塌,现存画像石44块,所刻历史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大都有榜题说明。”据张道一先生统计,这些榜题有:历代帝王与圣贤14条,如“帝舜像”(题“帝舜名重华,耕于历山,外养三年”)“孔子见老子”(榜题有“孔子车”)等;游侠义士21条,如“荆轲刺秦王”(分别题“秦王”、“樊于期头”、“秦武阳”)、“柳下惠坐而不乱”(题“柳惠”);孝子烈女17条,如董永孝亲(分别题“永父”、“董永,千乘人也”)、“京师节女”(题“怨家功者”)等。[8]203-205   榜题类文字是对图像予以简单的说明,不是图像的重点所在,其特点是内容非常的简单,虽然在流传过程中常常会被忽视,也不被认真保留,但是在当时是被认真对待的一类文字,凡绘画图像则多留此类文字。范晔《后汉书》记:“州中论功未上,会竦病创卒,张乔深痛惜之,乃刻石勒铭,图画其像。”(《南蛮西南夷列传》)这类文字虽然文字不甚多,缺少细节描述,保留下来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是其中还是有许多墓葬消息保留于其中的,认真整理应当是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榜题类文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情节榜题文字,表现出一些与墓主人相关的具体情节,有一定的长度;一类是信息类榜题文字,没有情节,只是一些时间、人名、官名、地名等简单的交代,篇幅极为短小。前者数量不多,后者则普遍存在。信息类榜题文字可以提供纪年、人名类的信息,所以具有明确的考据价值,这类榜题文字不能离开画像文本,离开画像文本则没有任何叙事价值。情节类榜题文字提供情节,这类榜题文字因为有具体的情节存在而勾勒出事件的轮廓,可以离开画像文本并保留叙事的价值。不过,情节类榜题文字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存在数量少,目前还不能支撑整体性的研究体系;一是有些抒情、记事过于文学色彩或墓主人的生平方面的交代,有转向墓志的倾向而削弱了墓葬绘画上的宗教体验叙事。此外,情节类榜题文字虽然能够独立构成叙事结构,但是它的宗教价值体现还是与墓葬绘画联系在一起的,它所构成的叙事结构是服从于墓葬绘画结构的,是一种附属的关系。
      三、墓碑类文字的描述
      墓碑文字不一定是墓主人所写,但墓主人想法、墓葬行动的宗旨和墓葬活动的气氛都是其记录的对象,因此可以体现出墓葬文字的部分属性。汉代墓碑文字出土较多,也很早得到了学术界的深入讨论,其中突出描述汉人长生信仰的碑文是《唐公房碑》和《肥致碑》,这两块碑对研究汉代宗教发展不可或缺,显得特别珍贵。
      《唐公房碑》出土于陕西汉中故城县西北三十里,出土文物中没有纪年,据陈显远考证,此碑刻于汉灵帝熹平(172-178)和光和(178-184)之间。[9]宋代欧阳修《集古录》作《公昉碑》,赵明诚《金石录》作《仙人唐君碑》,洪适《隶释》作《仙人唐公房碑》,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作《唐公房碑》,现在也一般称作《唐公房碑》。此碑十七行,每行三十一字。碑文中有两个情节引人注意:一个是说唐公房遇见真人,真人给他服药,“曰:服药以后,当移意万里,知(鸟)兽语”,果然,唐公房服药后,七百里路程他“转景即至”;另外一个情节是说唐公房因为不肯传道而得罪上司,求救于真人得到仙药,唐公房妻子舍不得抛弃房屋、牛马,唐索性遍洒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有(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翛然与此之俱去”。
      《肥致碑》出土于河南偃师县南蔡庄乡南蔡庄村的汉墓,此墓纪年是建宁二年(169)。《肥致碑》共512字,其中碑文484字,仅缺一字。碑文如此完整,备受学术界重视。但是,目前此碑学术界存在着真伪争议,不过持真者为多数。我们认为,从现有材料看此碑为真。首先,持假者的许多观点是由推论得出,并无实物证明。其次,此碑出土时碑下有长方形的碑座,碑座前刻有三个并排的圆盘,圆盘中刻有象征祭祀供品的一个耳杯。耳杯为古代饮器,汉代盛行。目前还没有材料证明该碑座是后来放进去的。试录如下:
      碑额文字:
      孝章皇帝,孝和皇帝。孝章皇帝太岁在丙子崩。孝和皇帝太岁在己丑崩。
      碑文文字:
      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
      汉故掖庭待诏,君讳致,字苌华,梁县人也。其少体自然之姿,长有殊俗之操,常隐居养老。君常舍止枣树上,三年不下,与道逍遥。行成名立,声布海内。群士钦仰,来集如云。时有赤气,著钟连天,及公卿百辽(僚)以下,无能消者。诏闻梁枣树上有道人,遣使者以礼聘君。君忠以卫上,翔然来臻,应时发算,除去灾变。拜掖庭待诏,赐钱千万,君让不受。诏以十一月中旬,上思生葵,君却入室,须臾之顷,抱两束葵出。上问:“君于何所得之?”对曰:“从蜀郡太守取之。”即驿马问郡,郡上报曰:“以十一月十五日平旦,赤车使者来发生葵两束。”君神明之验,讥彻玄妙,出窈入冥,变化难识,行数万里,不移日时,浮游八极,休息仙庭。君师魏郡张吴,齐晏子,海上黄渊,赤松子与为友,生号曰真人,世无及者。功臣五大夫雒阳东乡许幼仙,师事肥君,恭敬蒸蒸,解止幼舍,幼从君得度世而去。幼子男建,字孝苌,心慈性孝,常思想神灵。建宁二年太岁在已酉五月十五日丙午直建,孝苌为君设便坐,朝暮举门,恂恂不敢解(懈)殆(怠),敬进肥君,(啜)顺四时,所有神仙退泰,穆若潜龙,虽欲拜见,道径无从。谨立斯石,以畅虔恭,表述前列(烈),启劝僮蒙。其辞曰:赫赫休哉。故神君皇,又有鸿称升遐,见纪子孙,企予慕仰靡恃。故刊兹石,达情理,愿时仿佛,赐其嘉祉。土仙者,大伍公。见西王母昆仑之虚,受仙道。大伍公从弟子五人:田伛、全[云?]中、宋直忌、公毕先风、许先生,皆食石脂仙而去。[10](图2)
      这两块碑文,描述了墓主人长生的故事,有情节记录,有信仰交代,长生信仰的热情扑面而来,是汉代墓葬文字中的珍品。
      通过对三类墓葬文字的初步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人的墓葬文字与墓葬绘画存在着如下关系:
      首先,在终极关怀的价值取向上,墓葬文字与墓葬绘画是一致的,汉人对另一个世界的地位、财富抱有着巨大热情。“这些简牍,是以现实世界官吏的名义向冥界官吏发出的模拟文书,与历来已经明确其存在的买地卷一样,反映了希望在冥界与生前同样生活的愿望。汉代人的生死观由此可见一斑。”[2]250此外,墓葬文字还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墓主人升仙以后祈望在保证原有地位、财富在之外,还提出了保佑后代的要求。“令后世子子孙孙土宦位公侯富贵将相不绝”,这个内容是对墓葬绘画所构筑的关于墓主人终极世界的一个补充,也是我们认识汉人终极世界的一个良好路径。
      其次,对于两个世界的区分,墓葬文字与墓葬绘画都有着具体而认真的看法。汉画像石中,在西王母图像定型后,仙界都是与人间有明确界限的,西王母身边有玉兔、三足乌等神兽,表明仙界的存在,它身下有阴刻的线,表明与人间的隔开。天门、桥梁等图像,表明两个世界的沟通,换个角度也是说明两个世界的区分。墓葬文字也有这样的区分。婿文台镇墓文是以对比来描写的:“上天倉倉[=蒼],地下芒芒。死人歸陽。”“生 人 有 里,死人有鄉。生人屬西安,死人屬东大[=太]山。”对于两个世界的空间,汉人也有自己的看法:“生人得九,死人得五。”[1]124将两个世界划分的这样清楚,显然是在为未来世界争取空间,是墓主人终极思想的一个明确表达。
      最后,墓葬绘画与墓葬文字在宗教体验上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墓葬绘画不论是彼岸世界、此岸世界,还是两个世界的行进过程中,画面上都是一派祥和;而墓葬文字却可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墓主人的某种担心、恐怖等心理。如公元193年的陶瓶解除文:“谨奉黄金千两,用填[=镇]塚门,地下死籍消除,文[=無]他央[=殃]咎。”[1]141从这段文字看,墓葬建设者用黄金千两来讨好神灵,希望神灵封住塚门,不要让死去的人遇到灾难。又如公元156年的镇墓文说:“天帝使者告,丘丞、墓伯、地下二千石。今车氏之家,死者桃推,死日時重復,年命與家中生人相拘。籍到,復其年命,削重復之文,解拘伍之籍。死生異薄[=簿]。千秋萬歲,不得復相求索。急急如律令。”要求将死者的阳间生辰等说清楚,明确担心在传递死者的这些档案材料时把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牵连进去。我们认为,从宗教信仰角度看,墓葬绘画侧重表现的是墓主人的祈望,而墓葬文字则可能还强调着墓主人家人的一些要求,墓主人祈望另一个世界一派瑞气,而墓主人家人则还有着保护自己利益的种种想法,而这个想法与墓主人的热情并不完全等同(图2)。
      ◆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1FZJ001。
      参考文献:
      [1]索安.从墓葬的葬仪文书看汉代宗教的轨迹[G]//法国汉学宗教史专号·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
      [2](日)大庭修.汉简研究[M].徐世虹,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洛阳博物馆.洛阳东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0(6).
      [4]河南省博物馆.灵宝张湾汉墓[J].文物,1975(11).
      [5]李如森.汉代丧葬礼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6]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M].北京:紫金城出版社,2001.
      [7]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8]张道一.画像石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9]陈显远.汉“仙人唐公房碑”考[J].文博,1996(2).
      [10]河南省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县南蔡庄乡肥致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2(9).

    推荐访问:墓葬 汉代 描述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