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_在黄昏的百尺楼头感受历史的苍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42:02 点击:

      在京城多如过江之鲫的自由撰稿人中,百尺楼的主人是出类拔萃、头角峥嵘的一位:这么说主要是指他的精神,当然也少不了作品;他总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说到时下最为世人看重的“精神变物质”,无疑亦高人一筹;别的不论,单挑他这套位于北三环黄金地段的高层豪宅,笃定令每个来访者心头一震,或眼珠一亮。
      羊年暮春的一个傍晚,也是雨后,残阳的金箭打西天一堆灰云的边缘平射过来,擦着千楼万厦的屋顶,叮叮咚咚地穿越弧形落地长窗,扑入阳台。这时,我坐在客厅一张米色的布艺沙发上,翻阅主人珍藏的文化革命老照片:那是满满的一个牛皮纸袋,真想不出他从哪儿搜集来这些稀罕玩意!翻到有关北京大学的一沓,主人走来为我续添咖啡,他漫不经心地睃了一眼:
      “这都是历史转折关头的大事件,”他说,“你当时不正在北京大学?如果你在场,就应该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应该……”!武断的逻辑,凭空的想象!有一点没错,我当时是在北大,遭遇了若干突发的非常事件。就说这张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我记得清楚,那是1966年5月25日,下午两点,贴在大膳厅东墙,署名是聂元梓等七人。如果我在场――不,不是如果,事实上我恰好路过,在第一时间见证了它的出笼,按照主人的思路,我要如何出招,才能脱颖而出,吸引各方的眼球?最直接的,莫过于热烈欢呼,坚决支持,如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康生及其老婆在暗中策划的这张大字报,毛泽东随后钦定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你只要见兔撒鹰,跟风而上,可以立收“左派”美名!然后呢?你问。此事最好不要问“然后”。豪赌者没有“然后”。运动波诡云谲,大浪淘沙,聂元梓、蒯大富的最终下场,都是“跳梁小丑”!那么我一开始就坚决反对,斩钉截铁!反对好,它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在运动初期,得冒“反聂就是反毛”的风险。权衡利弊,你说,我情愿冒这种风险!――你这是事后诸葛;可叹我当年无处觅取超前思维,我只有一个普通学生的普通智慧。
      俄而拿起另一张照片:“6・18批斗牛鬼蛇神”。文革节节深入,花样日益翻新。镜头锁定一群三分天真七分狂热的学子,结队游斗一位系级当权派。从画面看,那是在四十楼与三十八楼之间的人行道,带头呼口号的,依稀是一位熟面孔。三十年后我重返北大,拜访一位林下长者,他老先生当日曾首当其冲,惨遭揪斗。老先生豁达,说早忘了当初的种种细节,更记不起揪斗他的同学。可我记得,往事历历,清晰如昨。――咦,这么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也在场!不错,鄙人也是当事人之一。不过说出来要让您,尤其是身旁和我一道翻阅老照片的主人见笑:我既没有踊跃参与,推涛作浪,也没有出面制止,力挽狂澜;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取舍,我都在镜头之外。
      反复印证了几张熟悉的画面,目光又停留在“7・26东操场大会”。镜头拍的是主席台,与会的有陈伯达、康生、张春桥、戚本禹,发言的是江青。“江青利令智昏,信口开河,”主人对照片显然已进行过研究,他说:“就是那种娘娘腔,神经质,你们北大怎么没有人站出来反驳?!”――是啊!江青那晚带头控诉张承先工作组,讲着,讲着,忽然走了调:
      “……再看看张承先的干部路线,在领导核心中有一个张少华,是中文系五年级学生,她的母亲张文秋是一个叛徒,她自己说她是毛主席的儿媳妇,我们根本不承认!”
      “另外还有一个叫郝斌的,是教师、党支部书记……他坚决执行前北京市委修正主义路线,实行反攻倒算。李讷不同意,跟他作斗争,他们就围攻李讷……我容忍了好几年了。这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到我们家里来了。”
      江青的小鸡肚肠,歇斯底里,谁读了都会哑然失笑。我们当年却不会,我们习惯于作“正面”理解。
      主人不属于那个特定的年代,他自然有资格审视我,嘲笑我,解剖我。针对我们的集体失语,他的点评是“受儒家影响太深”,“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进而趔趄”――主人谬矣!问题的根子不在于缺乏英雄主义、斗争精神,而在于集体的无意识,盲从。
      照片有一组拍的是茨坪:“百万群众会师井岗山”。我在人海中寻寻觅觅,企图发现自己的身影。
      “你那年徒步长征到井岗山,究竟有什么意义?”主人摇头。
      “心头有一股豪情,那时大家都这么干。”我说。
      “你一个北大高材生,本来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你什么也没有抓住!”
      “不能说什么也没有抓住!”
      “你举个例!”
      这个?这个?……面对小我二十有五、踌躇满志、梦里腾云的主人,我不是不能回答,而是不想回答。
      于是灵机一动,化防守为反击:“这样吧,咱俩换个位,假设你处于我当年的位置,你又怎么出手?”
      “我嘛,”主人环臂挺胸,目光上视:这是他思考时惯用的姿势。旋而矜持一笑,说:“我肯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退一步说,即使走投无路,还可以学陈景润,埋头搞学问。”
      这回轮到我摇头,深表不以为然。主人所谓的不同凡响,他没有进一步阐述,我也不好妄猜。至于说走投无路,还可以学陈景润,这是对陈景润的极大曲解。文革十年,中国出了几个陈景润?数来数去,就一个!陈景润这个孤本,恕我坦言,岂是当今急功近利、看风使舵的商业心态所能管窥蠡测!
      残阳渐渐隐没西山,室内光线趋于暗淡,照片上的人物模糊起来。在黄昏的百尺楼头感受历史的苍茫,真好!主人转身走去客厅内侧,打开乌木玻璃书橱的底层,寻找另一袋老照片;他说,也是关于文革的。我猜他大概是想以文革为背景,撰写一部半虚构半纪实的作品;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寻思间,主人交给我另一袋老照片,完全是习惯成自然,又随口重复了他的人生宝典:
      “上帝是公正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听得出,他的话里含着怜悯。
      这怜悯是冲着我来的。
      我承认他的话是至理,就人的一生而言,的确面临许多机遇。但是――具体到文革,我却不能苟同。文革绝不是谁和谁的机遇(野心家、阴谋家除外),它是浩劫,是千古同悲的炼狱。我生而不幸在青年时代碰上了这场浩劫,虽然没有可歌可泣、不同凡响的表现,但是,一、在那个发疯的年代我始终没有发疯;二、在那个迷惘的年代我终于走出迷惘,我认为,这就值得庆幸,值得自我安慰。人生的机遇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人生的价值也不取决于大红大紫和黄金万两。感谢上帝把我塑成了我:正因为从文革的废墟中崛起,才诞生了我今日的文风和人格。
      老照片忽然复活,呼啸、喧嚣隐约就在耳边。我站起身,踱到窗前,俯视落日的余曛,幻觉里,那一幕幕人物、布景、道具,仿佛举目可见,伸手可触……

    推荐访问:苍茫 黄昏 感受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