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河西话拾趣] 河西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3 04:37:01 点击:

      川西人谓之河西,是指金马河右岸地区。�   岷江水经都江堰鱼嘴分流,形成内江和外江。据《普济桥碑》载:“大江历松茂来灌,城西犁为两,外江右出。”这右出之江即是岷江的主流外江,亦称金马河。以此河为界,在川西平原上划出了河东河西两大片自然区域。习惯上把河之右岸,包括成都平原的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蒲江、新津等地域称为大河西。这一地域的人们口音接近,都讲的是“河西话”。�
      都江堰市的河西基本具备了整个大河西的特征。�
      古人认为东为阳,西为阴。丈人东向,王母西来。都江堰境内河西的丹梯碧径、修竹细雨,浅塘软泥,汩汩沟渠,千百年来就一直涵养着这方沃土,滋润着这方人民。这里,除了拥有道教发源地――青城山外,兰花名品西蜀道光在全国也很有名。而药王孙思邈将野生驯化为人工栽培的神奇中草药川芎,相传其正宗名品“菊花心”产地就在河西,仅有一亩二分地。�
      河东河西不仅是地理的分界,也是话语的分界。河东话接近普通话,而河西话的发音却较为独特。�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河西话保留了古代入声音韵的四川方言。所谓入声,即介乎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间的一种音调,目前只在少数方言和一些地方戏剧的唱腔和念白中有所保留,在全国各省的语言中都极为罕见。入声音,没有北方话的铿锵响亮,也不及吴侬软语的温香细致,却充满难以言状的柔和之美,放在山清水秀的大河之西,真仿佛天籁之音。黄炎培先生曾在青城山作诗赞美河西的人文历史:“彭师好古云房住,老杏一千七百年。”可见河西的历史很悠久,河西语言也很悠久。�
      初听河西话,只觉得是川剧唱腔飘然入耳,�呀婉转,如闻仙语,不知所云,耳熟以后,竟发现这话音抑扬顿挫,徐促缓急,意味悠长。其音调高扬而不张扬,低抑而不哑涩,不快不慢,不温不火,有如秧苗田上黄雀低飞,慈竹林里短笛轻唱。连贯随和,韵味柔美。再仔细品味,你便会体悟到其中所包含的优美、诙谐、生动、贴切。可以说,河西话对四川方言,乃至祖国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是不小的贡献。�
      比如说,在河西,若是两人两田相隔,阡陌之间相遇,一方会说声“嗨哟”,答者也会应一声“嗨哟”。于是,既有招呼,又有应答,还有问候,各种含义,均置其中了。不仅如此,河西人还用“嗨哟”表示感叹,叹人,叹物,或者叹某件事情,说声“哟喂”,再加上长长的余音,惊叹之意立即溢于言表。�
      实践和劳动是河西语言的源泉。河西人若是说一件事已经支持不住了,或已失败,则言之为“铆不住,垮丝了”。这是那些搞机器维修的河西工人发明的,说一颗螺丝拧不牢,就是说螺杆与螺丝之间的丝口已经坏了,铆不住,垮丝了!劳动中的一句话,却成了许多河西人的口头禅。若是预测一个人的能力,办某事不知能不能成功,则言为“拿不拿得过沟”。 这是源自农业生产。秋获季节,要将打谷子的木制拌桶从家中拿到田间,家里与田间一般都隔着一条水沟。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有力气的汉子,才能把沉重的拌桶拿得过沟。河西将其做了个引申,说某人做事能否“拿得过沟”,即近似于南方人说的能否“搞定”。而若说某人某事有了转机,经过努力成功了,则言为“搭转了”。这也是源自农村。农民打米磨面使用钢磨时,由于农村用电不尽规范,容易出现烧保险或断电,电动机不转了,磨子不转了,经村上的电工一阵修理,电又搭上了,磨子又转了起来,就是“搭转了”。�
      河西话不仅幽默好听,而且表意准确。如汉语中“前头,后面”是常用的语言,而河西话却准确地表达为“前头,后蹄”。连普通话都忽略了的一个词,在河西话中却有如此准确而形象的表述!这在其他语言中实属少见。耕田之牛,潜游之鱼,追猎之犬,伏行之蛇,哪一个不是头在前,蹄(尾)在后!“后蹄”二字何其准确,何其巧妙!�
      又如,河西人常说的“日白”,有两种用法,一是说谎,瞎吹的意思,说某人不切实际乱说就是他“日白”;二是表达一种自己也模糊不清或不愿明说的行为,比如,人问“上街干啥?”答:“日白一下。”多么生动巧妙,令人惊叹!�
      再如,河西人形容某人在发泄不满情绪时有三种表述:一曰“卷”
      即是口中嘀咕,抱怨,有情绪了;二曰“嚷”,即是“闹将起来”,声调提高了,喧哗,吵闹,情绪升级了,三才曰骂,即是大声叫起来,并杂以脏话,情绪再度升级,以至失控。忽而记起《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中说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三种情况,声调有别,情绪各异,极准确地概括了人的三种心理宣泄。两相之下,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段相声说某方言之简洁:�
      一人夜起,遇另一人,问答仅四字:谁?我。咋?尿!�
      河西话的简约也令人称道,问那是:什么东西,叫“啥依”。说:不知道,叫“标得”(即“不晓得”的连读音)。说不要害怕,叫“巴啊的”。说不愿意去某地,叫“拜去得”。言及某人某事之好,一句“不摆”,十分简练。打麻将,杀家鞑子,和把小牌,叫“俊儿”。一句常用的诙谐语“妈依”虽有“带把子”之嫌,却随时可用,见惯不惊,不显粗俗,反觉亲切。�
      此外,河西话还极具感染力。河西大哥吃朋友的喜酒归来,酣醉而卧,友人呼其名,侧身答曰:“不在屋头,喝麻了,酒闹到球”!复又卧,鼾声大起,豪爽之情足以逼人。河西大姐清早开门,看见一轮红日从东边田头升起,心里一喜,抚掌一呼:“哟喂!太阳宝儿都蹦出来了!” 转瞬间,仿佛整个河西坝子都被喜洋洋的心情塞满了。�
      如今,许多河西人也能讲普通话了,在都江堰河西的青城山景区,普照寺前的高尔夫球场,河西花园似的工厂,白鹤飞翔的度假山庄,你能听见当地人用普通话、广东话、英语等语言与人交谈。但无论各种语言如何掺杂,祖先留下的河西母语却在河西人的血脉里流传,成为河西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哟喂!美好的河西,美好的河西话!
      责任编辑卓慧

    推荐访问:河西 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