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从《或此或彼》看克尔凯戈尔对黑格尔的延承_克尔凯戈尔日记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6 04:48:05 点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彼》一书的结构和内容来看克尔凯戈尔和黑格尔之间存在的延承关系,从而找到打通两种不同风格的哲学之间的路径。本文认为,《或此或彼》一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讨论美学问题,后半部分主要讨论伦理问题。并且它们都是对黑格尔美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关键词:延承;美学;伦理;整体性;个体性
      
       克尔凯戈尔,著名的丹麦宗教思想家、存在主义哲学家、社会评论家,比黑格尔晚几年出生,与黑格尔是同一时代的人。然而,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他们在对世界、人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入手却各有独见,从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哲学风格。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者往往只看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片面地夸大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没有或者很少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诚然,从表面上看,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黑格尔哲学强调整体和思辨,而克尔凯戈尔哲学则强调个体和体验。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两种不同哲学风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逻辑联系的可能性。正如我们不能否认在落后的农奴制背景下可以产生出伟大托尔斯泰及其具有进步思想的《复活》的可能性,和在相对较为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可以孕育出像恩格斯这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能性一样,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克尔凯戈尔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径之间的那种微妙的联系,更不能武断地把克尔凯戈尔看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粹的反黑格尔派。
      一
       其实,黑格尔哲学对克尔凯戈尔的影响可以说渗透到克尔凯戈尔几乎所有的作品当中。就拿克尔凯戈尔的代表作《或此或彼》为例,该书从批判黑格尔的逻辑思想开始,以文学的语言含沙射影地指出黑格尔的逻辑哲学命题――内在的等于外在的――的荒谬性。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克尔凯戈尔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入手,进而一步一步地向自己的哲学迈进的。
       《或此或彼》一书受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该书的主体思想上。该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A的论文组成,主要讨论美学问题;第二部分由B的论文构成,着重论述伦理问题。在对待美学问题上,克尔凯戈尔明显地表现出对黑格尔的某些哲学观点的认同。克尔凯戈尔通过对莫扎特的音乐喜剧《唐?乔万尼》的深入研究,敏锐地发现感性之爱或感性生活的音乐性特征,即瞬间性的特征。在音乐喜剧《唐?乔万尼》中,主人公唐?乔万尼(唐璜)是一个勾引了1003位女性的勾引家。并且作为一个勾引家,他的全部实在只存在于他在实行勾引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他的存在只有当下的意义,只有在对女性实行勾引的时候他在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克尔凯戈尔认为,唐璜作为一个勾引家,他的行为只有瞬间性的意义,只有美学上的意义,而没有永恒性。因而他是不自由的,或者说,唐璜作为一个勾引家所拥有的自由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克尔凯戈尔本人对这种自由,对这种过分的主观性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极力主张限制并超越这种形式的自由。这从B的论文中可以看出。无独有偶,坚持对这种过分的主观性或形式的自由实行限制的还有黑格尔。黑格尔在其《小逻辑》中提出了“任性”这一概念,并指出,任性不是自由本身,它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黑格尔从逻辑学的角度,认为任性作为自由意志的一个环节,它的内容是外界给予的,并不是基于意志本身,而是被意识到以外在环境为依据的。就这种被给予的内容来说,自由只在于选择的形式,这种表面上的选择也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因此也可看成只是一种主观假想的自由。可见,用黑格尔的“任性”概念来概括唐璜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再合适不过了。唐璜作为一个看似成功的勾引家并没有在其真正的意义上拥有过自由,毋宁说他只拥有过自由的形式,亦即不自由。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克尔凯戈尔和黑格尔都主张对过分的主观性或过分的自由的限制。不同的是,黑格尔从逻辑学的立场出发,将这种过分的自由(“任性”)看作是其逻辑思想上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其进行扬弃必将过度到真的的自由,即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自由意志。而克尔凯戈尔则是站在生存哲学的角度,通过一种具有连续性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对这种瞬间性的不自由的生活方式进行超越,而这种新的具有连续性的生活方式就是伦理学。
      二
       《或此或彼》的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第二部分讨论的主题――伦理――似乎与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探讨的问题更为接近。那个B论文的作者威廉法官其实就是一个黑格尔派。不像第一部分中A论文的作者,他所崇尚的是一种连续性、目的性和意义性的伦理的生活方式。在威廉法官看来,只有从伦理学上思考生活时,它才具有了美、真理、意义、持续性;只有当一个人伦理地生活时,他的生活才会有美、真理、意义、安全感;只有在伦理学的人生观中,自动怜悯的怀疑和同情的怀疑才得到了缓解。在对待伦理问题上,黑格尔是一个亚里士多德派,主张在现实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和谐、有序和持存的这一整体当中去探讨真理和发现意义。而不是像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和莱布尼茨那样通过对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而上的上帝的寻求来获取真理和意义。黑格尔对伦理的钟爱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中得到了印证。在这本书里,黑格尔强调了伦理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法制都离不开伦理学。
       此外,在对待爱情婚姻的这个具体的问题上,二者更是有许多相似之处。 黑格尔站在其严密坚定的逻辑伦理的立场上,似乎并不提倡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在他眼里,以伦理道德(媒妁之言)为纽带的婚姻要比以情感为纽带的婚姻更具有合法性、更美满。而克尔凯戈尔从个体生存和美学的角度出发,也对感性之爱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精神之爱恰恰是在个体生命丰富的多样性中运动的,在那里细微的差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而感性之爱却可以把一切都一起扔掉。对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学态度,我们也可以从克尔凯戈尔对“选择”这一概念的意义的澄清而得以通达。克尔凯戈尔认为进行选择与其说是选择正确的东西,不如说是进行选择时的精力、真挚和同情心。在进行选择时,人格本身要以其内在的无限性显示出来,接着人格会由此得到巩固,他的内在存在也就得到了升华,从而变得神圣起来。爱情婚姻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的真挚与慎重,还有其唯一性而变得神圣,也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连续和永恒而得到巩固。相反,缺少这种选择精神的美学的选择或是完全是外在直接的,因而没有选择,或者它在其巨大的多样性中丧失了自身。
       通过对《或此或彼》的分析,黑格尔对克尔凯戈尔的影响已略见一斑。然而,克尔凯戈尔的伟大与高明之处并不是在于他在哪些方面如何继承和发扬了黑格尔哲学。而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启发下和借助于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些有益思想,来巧妙地构筑自己的哲学大厦,从而实现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如果从一定意义上讲,克尔凯戈尔是借用了黑格尔的一些逻辑哲学思想,那么克尔凯戈尔的个体生存哲学则是在受到与其针锋相对的黑格尔的整体思辨哲学的启发下而创立的。
      参考文献
      [1]基尔克果.或此或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4]克尔凯戈尔.克尔凯戈尔日记选[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5]基尔克郭尔.概念恐惧 致死的病症[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推荐访问:克尔 黑格尔 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