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何现实意义_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44:22 点击: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剖析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且还为我们研究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在简要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阐释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当今启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它指的是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的错乱等等。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它被扩展为分析人与整个外部世界的主客体关系,因而具有了特定的哲学内涵,即主体活动的后果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本身。其实,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用异化概念分析了国家,但那时异化概念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并没有占主要地位。直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才真正用到了异化劳动这个概念,并把异化劳动概念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研究的重心。马克思受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异化理论等观点的影响,在继承批判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是以对人的真正的、符合人的类本质的劳动的认可为其思想前提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应当自由自觉的,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外部世界,以便占有外部世界,占有生产资料,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人的劳动。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创造的对象反过来却统治着人,劳动者不再是占有外部世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失去了对其产品的控制权。反过来,产品却决定人劳动的价值,也就是说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了人,这就是异化劳动。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1.人与劳动对象、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本来是人创造出来并为人服务的,但是在商品经济的物化条件下,人创造的对象反过来却统治着人,由于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人失去了对产品的控制权。反过来,产品却决定人劳动的价值。由此,人开始对商品顶顶膜拜,就此产生了“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人被自己的创造商品所控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2.劳动本身的异化。产品对象的异化根源在于活动自身的异化。马克思是从劳动的角度人活动的角度来理解资本主义产品经济的物化现象。人的活动本来是人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改变对象世界而认证自身本质力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并使自身的能力、需要、关系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商品经济使人本身成为商品,劳动成为人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按照别人的思想去做。这种主体的客体化改变了劳动的目的,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需要,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得到幸福和快乐而是备受摧残和折磨,因而人逃避劳动就像逃避瘟疫一样。
      3.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之处在于它把自己作为类,把对象也作为类来看待,因而人的活动具有两种尺度,客观的尺度和主体价值的尺度。这种类本质使人按照真、善、美的方式去构造世界,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但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人却丧失了自己的类本质,他把动物的东西、动物性的生存当做人的存在方式。相反,人在执行人的机能时感觉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动物。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的活动的异化,对象异化,类本质的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即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人丧失了类本质,他也就丧失了人作为类存在的人即他把自身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而人一旦把自身作为手段作为谋利的工具,他就会把他人也作为谋利的工具和手段,由此人与人的关系就变成了功利性的交往关系,变成了谋取自身私利工具手段关系。由此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对立、疏远、隔离,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就表现为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冲突。工人与自己的产品相分离,其意图是生产一个只在劳动之外的不劳而获的资本家阶级,所以马克思由此得出结论异化劳动正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工业文明的时代,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年代,即一种创造和异化并行的历史时代。一方面它把人从以前现代的不平等的政治关系下解放了出来,使人成为独立的主体,从而焕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这种创造性背后的支柱却是人的发财致富的欲望,即商品经济物与物的联系使人深深陷入物的关系的支配下,使人发生了异化。
      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没有商品货币,社会主义也需要有市场经济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然而我们不能认为市场经济的所有方面都是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利的,市场经济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方向的同时,要允许其它的经济形式。由此就在我国产生了很多的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由于资本是归私人所有的,所以企业主和工人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是有相同之处的。由于在我国生产力还是不够发达,人们还是会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劳动,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以导致了人们在金钱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丑陋的现象。当这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控制人本身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当代社会异化现象还是存在的。
      虽然异化现象存在于当代社会中,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的看到,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有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就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了,只不过是初级的社会主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发式被解除了,雇佣劳动制度被消灭了,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劳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者不在是为了剥削者劳动,而是真正为全社会同时也是为自己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活动属于全社会同时也属于劳动者自己,而不是属于不劳动的资本家所有,所以劳动活动本身不再与劳动者相异化。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像资本主义那样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压迫劳动者,而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异化劳动理论是具有历史性的,它是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灭亡。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人类已经达到了按需分配,人类也实现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异化现象也就不在存在了。
      总之,异化劳动在我国现阶段还是存在的,我们应该采取正确有效积极的措施对待异化现象。
      [责任编辑:李佳]

    推荐访问:马克思 异化 启示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