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孔子与老子学说的尝试]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9:01 点击:

      摘要:西方的优良文化与价值观加上中华文化的精萃应当能够抵御当下的功利风气。笔者通过在精读课教学中插入一些有益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中国文化精髓,而将《论语》和《道德经》的英译随机教授给学生,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既提升英语水平又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大学英语;孔子与老子;中西合璧
      一、西风东渐致邯郸学步
      我国大学本科的学生都会受到至少两年的大学英语教育。他们除了学到英语,还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但从整个社会风气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些大学生不但没有表现出西方优秀品德的一面(如诚实、勤奋、守法、自立、礼让等),还把中华民族本身的传统美德弃之于不顾。在海外备受推崇的孔子、老子学说终于引起国人的关注,希望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支柱能够抵制日趋逾重的功利风气。据《新京报》报道,去年年初在天安门广场(后迁入历史博物馆)亮相的9.5米高孔子像引发外国媒体高度关注。英国《独立报》文章称:“这座雕像标志着这位学者、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在中国的高调复兴。”该报记者认为,随着中国快速进入物质社会,中国的领导层日益担心:一些传统的儒家价值观,诸如荣誉、尊严等,正被自利、拜金等价值观所侵蚀……加拿大《环球邮报》援引学者丹尼尔·贝尔的分析称,“人们越来越呼唤社会责任感,同时,他们也日益感觉到某种道德的空白”。布鲁金斯学会一名中国问题专家对一家美国媒体称,中国已经意识到某种社会价值体系的缺失,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体系……它要求中国人言行更为适当、勿得势气盛、更不要倾向于暴力”。而此前英国路透社在分析中国2011年百万报考公务员(最热职位竞争创下4961:1的记录)现象时称,在对“稳定”的追求之外,权力现在也成青年人热衷“考碗”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在这个国家中,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令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包括一流大学毕业生。(据《法制晚报》2011年10月28日)
      外国人对我们的分析入木三分。人们越来越感叹:如今很多的大学生表现出个性解放、超级自我、功利心重、对人冷漠倾向。刚过去的一年发生了令国人深思的大学生案例:一名大三学生在驾车撞伤人后竟手刃伤者致死,只为怕其纠缠讨要补偿;复旦大学的学生违规登黄山被救后竟对舍己救人的警察表现出令人发指的冷漠。难怪曾有国家领导人提出要“以德治国”,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早就指出:“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笔者曾被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及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言行所感动。前者在抗日战争艰苦的避难岁月中拒不应邀去美国治病而要与国人共患难(这无疑导致她英年早逝)并准备一旦后方也失陷将蹈江殉国(如屈原所做);而后者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人对其提钱时笑谈: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要钱做什么(如孔子训富贵如浮云)?这两位是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学贯中西,报效祖国高风亮节令人动容。
      然而他们的言行在当今的年青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难怪不久前热映的陈凯歌影片《赵氏孤儿》要从根本上颠覆原剧的主导思想。陈凯歌留学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有研究,但他以为程婴舍弃自己儿子的做法不能为今日百姓所接受(以西人之目光,《史记》或元剧中献子救人的行为都是不人道的),故改为程妻害人不利己,程婴阴差阳错被逼成了仁义之士。其实西学与国学皆凝聚了各民族的千年智慧与美德,哪一种学到家皆可成完人。问题是: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传统美德一下子被扑面而来的西方花花世界所取代,大多数人趋利趋易,不见本质,结果只学得眼前肤浅的过洋节、性解放、金钱就是一切,等等,忘记了自己本属于一个连西方人也研究学习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国度之一员。不言而喻,多年的应试教育所获得的学识自然比不上母语文化的自幼熏陶。而大多学生一入大学就放松放纵,少有刻意修养提高自己的动机与使命感。中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我们能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为这一宏愿做出实际行动呢?笔者以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孔子与老子等学说的教育,在中西文化的结合上,第一,在英语水平提升方面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第二,为国民素质之提高将惠及后代。
      二、中西合璧可致和谐发展
      要做到如林徽因、钱钟书等人那样学贯中西是不容易的:家学渊源、良好的名校教育、个人的钻研并且一定要留洋。但做到粗浅的学贯中西还是有条件的: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的优秀青年通过课堂学习可对中华精粹有大概的印象。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中,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接触精心编撰出来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较少。而英语专业与涉外专业的学生则有至少每周6课时的英语精读课。优秀的大学英语精读课教材不但承担着语言的学习与提高之责任,还应在内容上重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重视其思想上的潜移默化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利民自言“我们在选择这些课文时尽量做到总体上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文化,尽量结合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今社会的各种热点,力求通过这些教材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他们的心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批判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
      西方优秀的文化、价值观通过这样的优秀教材对我们的学生应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以当今青年的开放与聪敏,大部分学生(优秀的少数以及一般水平的大多数)能够接受或欣赏透过大学英语教材所传达的人类应共有的美德、价值观等。以笔者任教的涉外专业学生的英语精读课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作文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少数不爱学英语且基础很差的学生除外)取得相对理想的分数(两个班58人中35人得第一等成绩14-15分,占60%)超出笔者预期。教师不能放弃优秀的历史文化对青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即所谓教书育人。
      作文题目采编自第8课“We’re Only Human”(我们只不过是人类)作文标题是:“Would You Pursue Pleasure or Happiness?”(你是追求快乐还是幸福?)3个小提纲为:Which one is worthwhile? 那个更值得追求?/ Do you admire character, courage and conscience? 你仰慕好品德、勇气和良知吗?/ Do you have to justify your egoism? 你不得不为自己的自我辩护吗?以两个学生的作文为例,一个记忆力超群或是复习到位的学生大量采用了第8课课文的内容,几近完美地阐述了自己对这三个小题目的积极正面的看法;另一学生几乎没有引用课文,但她结合现实,列举了大把花钱、闲混或者吸烟、酗酒、吸食毒品这样的快乐,又举出比尔·盖茨及其孩子追求幸福并显示其好品德、勇气及良知的例子。关于“自我”的观点,她除了与大家有共同的看法:自我太过会危害他人及社会,还说出唯一的看法:自我主义者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错误。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好教材的渗透力与大部分学生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双管齐下,以中国传统精神在大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策划得当使之与英语教学相辅相成),则可收亡羊补牢、一箭双雕之效果。
      三、大学英语课堂之实践探索
      亡羊补牢、一箭双雕的具体效果应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将中国文化之精华渗透给学生以弥补他们在中小学时被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文化遗漏。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国圣贤之精辟语录的英译版教授给学生,无疑是对他们英语学习的莫大裨益。
      具体操作的两个方式:常规渗透与重点对比。
      常规渗透的做法:6课时以上的英语精读课可在每课之后在课件上打一段孔子或老子等名言的中英文,可要求学生背诵,也可让学生以此为题写作文做为作业。例如The Master said,“It is these things that cause me concern: failure to cultivate virtue, failure to go more deeply into what I have learned, inability, when I am told what is right, to go over where it is, and inability to reform myself when I have defects.”(刘殿爵译)再看一下英国人A·Waley 的译文:“The Master said, the thought that ‘I have left my moral power untended, my learning unperfected, that I have heard of righteous men, but been unable to go to them; have heard of evil men, but been unable to reform them’——it is these thoughts that disquiet me.”(《论语》述而篇第七之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而非英语或涉外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时间较少,可给学生较短的语录英文,即使不能背诵或写作文,作为欣赏资料也很有裨益。例如The Master said,“Unbending strength, resoluteness, simplicity and slowness of speech are close to benevolence.”(《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之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重点对比: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为例,在讲到第8课《我们只是人类》时,可将孔子对“仁、义、礼、智、信”的观点与作者人类应高于其他动物的思想相比较,如Zi-lu asked about the complete man. The Master said,“A man as wise as Zang Wu-zhong, as free from desire as Meng Gong-chuo, as courageous as Zhuang-zi of Bian and as accomplished as Ran Qiu, who is further refined by the rites and music, may be considered a complete man.” Then he added, “But to be a complete man nowadays one need not be all these things. If a man remembers what is right at the sight of profit, is ready to lay down his life in the face of danger, and does not forget sentiments he has repeated all his life even after having been long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he may be said to be a complete man.”(《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之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再如第10课Diogenes and Alexander(《戴奥真尼斯与亚历山大》),可将老子的思想与Diogenes的犬儒主义作比较——有趣的是,这两位显赫的历史人物一个力主出世,一个被奉为入世的楷模,正对应我们的老子和孔子。引用的名言如:老子说:“Which is more dear, fame or life? Which is more valuable, life or wealth? Which is more detrimental,gain or loss? Thus an excessive love of fame is bound to cause an extravagant expense. A rich hoard or wealth is bound to suffer a heavy loss. Therefore he who is contented will encounter no disgrace. He who knows when and where to stop will meet no danger. And in this way he can endure longer.(《道德经》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另外,据《中国国防报》(2011.1.18)报道,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堡(去年6月)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上建议,应该遵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他引用老子的这段话,暗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消费主义引发资本和人的欲望膨胀,如果能做到知足和适可而止,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危机的发生。比起戴奥真尼斯矫枉过正的偏激做法,老子的理性克制更为可取。
      笔者的做法是:结合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本学期上完第一课后,笔者在多媒体屏幕上放映《道德经》四十四章(见上文)中文时,学生们发出惊喜的呼声(因为他们没有学过或读过老子的作品)。以下是笔者的实践方法(用时约8分钟):
      A.让一个高水平的学生将中文版译成英文。她错译了两处:“身”译为body(应为life);“藏”译作hiding(应为hoard),余皆正确。
      B.让大家看英文版,让举手者朗读一遍(举手者众),该学生读得很流畅,只一个生词卡壳:detrimental。
      C.回放中文版,逐句对比中英文翻译。学生说英文比中文更好懂。
      D.再让一个学生读一遍英文版。举手者更踊跃,读得更流畅。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持之以恒(每学期10次)必然使学生获得英文水平、传统道德的双丰收。即使教授一学期也会有触动学生的影响,何况两学期至四学期呢?为学生开启学贯中西之世界大门,使之可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善莫大焉。高校如能将代表中国文化的主要源流、位同西方《圣经》的孔子与老子的英语教学设为必修课,则民族甚幸,国家甚幸。退而求其次,在大学乃至中学开设此类选修课,教者与学者也必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刘殿爵.英译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英)Arthur Waley.译论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王柯平著.老子思想新释[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5]陈学勇著.莲灯微光里的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姜欣悦]

    推荐访问:孔子 学说 大学英语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