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缓慢性心律失常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7 04:51:32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 将9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结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并同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5 2,P 0.05),均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法。第一组口服药物:辅酶Q10, 10 mg,每日3次;三磷酸腺苷,20 mg,每日3次。第二组口服药物:肠溶阿司匹林,25 mg,每日3次;单硝酸异山梨酯,10 mg,每日2次;卡托普利,12.5 mg,每日3次。对于无并发症且年龄小于50岁者仅用第一组药物,其余均两组药物联合应用。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分别加服降糖药及调节血脂药,高血压者加大卡托普利用量至25 mg,冠心病者加大单硝酸异山梨酯用量至20 mg。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药物组成:红参、炙甘草、桂枝、红花、麦冬、阿胶、石菖蒲、薤白、川芎、木香各10 g,黄芪、当归各20 g。中药治法:二级高血压以上者用太子参15 g代替红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随症加减:寒凝肢冷者加黑附片、干姜各6 g,以温阳通脉;兼有阴虚者加玉竹、天冬各10 g,以养阴生津;胸闷痛、痰多者加全瓜蒌、制半夏各10 g,以宽胸涤痰;眩晕甚者加天麻10 g、菊花6 g,以清利头目;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茯苓各10 g,以利水消肿。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包括(平均HR、固有心率IHR、PR间期、最长R-R间期、QRS间期、QT间期、QT离散度QTcd),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并同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4]相关标准制定。显效: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率恢复正常,头晕、气短、心悸、胸闷、乏力等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房室传导阻滞减轻一度,窦房阻滞发作频率较原有减少50%以上或减轻一度,心动过缓心率增快20%以上,上述主要症状减轻;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5 2,P < 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见表1。
      2.2 治疗3个疗程后动态心电图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HR增加(15.09±1.86)次/min,对照组增加(4.54±1.14)次/min。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1)。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及血、尿、粪常规均未见异常,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凡能引起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一切因素,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包括心肌缺血、心肌重构、心肌纤维化、心肌退行性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体液因素等等,而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血液流变性改变参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随着血黏度增高,血液流动性差,血流速度变慢,外周阻力相应升高,使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等,尤其当支配窦房结、房室结血供的右冠状动脉有病变时,使得起搏、传导区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另外,发生在身体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5]。近年来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其不仅使患者病情加重、诊治复杂化,还直接影响心脏病的转归与预后,甚或导致死亡等严重临床事件发生[6]。本组病例中,在西药选择上笔者未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而应用基础治疗,效果良好。肠溶阿司匹林是FDA批准用于心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药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之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能直接扩张冠脉,对心内膜及心内膜下的心肌血管都有作用,从而增加心肌血(氧)供,达到心肌血(氧)供平衡,同时,它又可改善前后负荷、减少左室壁张力、改善心肌血(氧)供[7]。卡托普利为ACEI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的同时,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故能阻碍血管壁重塑,进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三磷酸腺苷和辅酶Q10 提供心肌能量。诸药合用,协同改善心肌血氧供应,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肌重构,改善血液流变性,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迟脉症”、“胸痹”、“眩晕”等范畴,是以持久的脉搏缓慢为主,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色■白、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等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近年来广大中医学者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整理挖掘并筛选出了不少方药,认为血瘀一症贯穿本病始终,或与各症夹杂,或突出为主。血行脉中,可因阳虚寒凝而迟涩不行;可因气虚推动无力而血行瘀滞;可因阴虚内热煎熬,脉道不利而血行不畅,故在治疗中提倡活血化瘀之法。《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又云: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心气亏虚,鼓动无力,脉络瘀阻。心气亏虚、血脉瘀阻不失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机制,我们通过对治疗组应用益气通脉、活血化瘀的自拟中药方加以治疗,效果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相关文献报道[8]一致,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能标本兼治,在提高心率的同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中红参、黄芪、炙甘草补益心气,使气旺血行,络脉自通;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麦冬、阿胶滋养心血,桂枝、石菖蒲、薤白、木香共奏行气通窍、通阳复脉之功。有学者认为[9],治瘀血应以行气为先、活血在后,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犹如舟行于水中,用帆者借风也,风者气也,如舟在水中无风,则舟不能前行也。清代医家王清任在治气滞血瘀之症时,用活血化瘀之品不忘服益气补气药,他认为,阳者之气则以主动,血者主阴则以静宜,但要动与静两者相结合才能形成循环,如循环已止生命即无救。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治疗本病的益气活血化瘀等药物,大多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窦房结自律性、加快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长时间服用,且停药后疗效持久,很少发生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极大丰富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总之,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西医二者联合运用,才能标本兼治、优势互补,协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调整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收到预期效果。控制高血压,干预糖代谢紊乱,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高黏、高凝、高滞状态,改善微循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联合应用中药,发挥传统医学优势,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尹克春,周文斌,等. 温补肾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2009,30(7):1167-1168.
      [2]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211,263-341.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8.
      [4] 沈绍功,王承德,臼希军. 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6-7.
      [5] 陈锦团,杨春波,柯晓.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7,3(2):20.
      [6] 彭健. 药源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及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05.
      [7] 顾复生. 硝酸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59.
      [8] 张建平. 益气通脉汤配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7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1,33(4):558-559.
      [9] 刘东汉. 刘景泉、刘东汉医案精选[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3.
      (收稿日期:2012-09-06)

    推荐访问:心律失常 疗效 中西医结合 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