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封闭自己怀疑自己孤独 孤独与怀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1:45 点击:

      摘要: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人们流露出迷茫、彷徨、懒惰、孤独的心态,缺乏自我的世界,让人们无法去窥视生活的本质。村上春树在其作品中,始终贯穿了这种“孤独与怀疑”的创作情感。这种情感可以称为是其作品创作的核心。它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作者个人原因,其根本在于人类在物质文化下对精神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找寻和对心灵归宿的探求。
      关键词:村上春树 孤独与怀疑 创作核心 文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I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一)
      孤独一词从字面上解释,是指个体无法与外界沟通,个体与周围事物处于一种极少联系或断绝联系的封闭状态时,个体本身所产的一种心理情绪。相应的,怀疑一词的字面解释就是指由于不信任而产生的猜忌。
      村上春树认为:“城市就是一座座茂密的森林。城市中的人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无法与人与世界沟通,所以又是怀疑的。”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人们流露出迷茫、彷徨、懒惰、孤独的心态,缺乏了自我的世界,他们随着商潮随波逐流,不仅是在小说中,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市场化金钱化也导致人的沟通停滞,一切都在交换中去肯定彼此的存在价值,被物化的身份掩藏在浮躁的背后让人们无法去窥视生活的本质。
      (二)
      1、“孤独与怀疑”产生的哲性思考
      村上春树的小说除了文笔独具特色外,其中也包含着因“孤独与怀疑”而生产生的许多哲性思考,这些哲性思考在作品中通过性、生与死等方面得到了发挥。
      哲性思考另一方面表现,是关于生与死的旁边性思考。在村上春树的众多作品中,不管之前的行文多么诙谐活泼,但凡一写到生与死,作者表现出的就常常是一种不乏平淡的冷眼旁观状态。生与死的思考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挪威的森林》。这些人物,都不可避免的患上了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怀疑”症。
      2、“孤独与怀疑”下的避世策略
      当人们在生活中因孤独而产生隔阂,因怀疑而导致对现实的不信任和失望时,必然会希望找寻到可以解决这种情况的生存方式,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对这个世界渲泄、抗争。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作者以那种近乎洞幽烛微的智者的平静、安详和感悟,超自然而又切近地谛视这个竞相奔走物欲横流的丑恶而富足的世界,以其富有奇幻个性但又与人相通的视角洗印着时代的氛围图和众生的“心电图。”[1]这点在《奇鸟行状录》中得到了进一步展示:一切都那么莫名其妙,那么怪诞荒唐,孤独、空虚、无奈、悲凉、存在感的稀释、主体性的迷失、社会连带意识的分崩离析。其中尤以下到井底苦思三天三夜的“我”具有象征意味,点化了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精神断绝”:他们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观赏外面的风光,渴望得到关爱与慰藉,然而走不出自己封闭的心之堡垒。因而只能在孤独中彷徨,在彷徨中求索:人是什么,我是什么?“是我又不是我,是现实又非现实,是虚构又非虚构,精神视野中有而现存世界中无却又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通——村上春树一直在写这样的东西,写这样的现实的神话。”[2]
      3、“孤独与怀疑”下探求的理想归宿
      因为对现实的极端失望的怀疑,必然在心里的某处地方寻找值得纪念和信任的东西,人才能有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这是人们心灵最后的自留地和理想归宿。村上春树把“心里的某处地方”归还给青春时的梦想,在已消失的时光中,再次去追忆那些美好感受,从另一角度讲,这也更加反衬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怀疑”。
      在《寻羊冒险记》中,也可隐约感觉他对往日时光追惜。小说主人公“我”投给现实的目光绝对不含有任何赞叹和期许,而始终透露出幻灭和悲凉。他不多的激情早已留在家乡散发着海潮清香的沙滩。当他许多年后回乡目睹那片风景已彼毁坏殆尽时,他感到一股无尽的惆怅和悲哀。作者自己也曾说道:“我对失去的东西怀有非常强烈的共鸣或者说同情感。……对于我,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这大概最接近这样一种感觉,即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3]
      (三)
      村上春树是现代作家,虽然身处东方,但他受西方思想、文明的影响却更为深厚,这在村上春树作品中随处可见,爵士音乐、黑麦啤酒、面包、与东方人的保守内敛格格不入的开放的性生活。这些东西都给村上春树贴上了西化的标签,他的作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
      村上春树作为一个生活在都市的人,城市的异化现象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城市里新的丧失感、重返世界与自我封闭的主题的主题选择、对于自我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探求,让他对这种畸形发展的“高度发达资本主义更加持有怀疑态度”。美国哈佛大学鲁宾也认为:“自我和他人之间彼此了解和误解的程度” (即“孤独与怀疑”)和“找寻”是村上春树作品常可见到的核心情感。这里,“找寻”实际上也是因为孤独与怀疑。因为孤独与怀疑而寻找认同,以及爱的意义,“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找到的东西却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4]
      (四)
      “孤独与怀疑”的影响,从表面上来说,便是使村上春树的作品表现得阴郁、冷清、灰色、冷酷,逼真的刻划了现代人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怅惘和怀疑。
      同时,因为“孤独与怀疑”,村上春树的作品除了可读性之外,还促使作者做了一些深层次意义上的尝试,如:试图捕捉无情带走生命的时间河流;试图以淡漠作为生活解脱之道;不断深入情感的黑暗丛林,找寻心灵之所;探索人类个人及其身为世界公民真正身份等。[5]
      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怀疑”,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经过作者思考和加工后的写作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和心灵的探索,村上春树的大量作品中,“孤独与怀疑”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基调。理解了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怀疑”,才能真正读懂村上春树,不至于把他的作品只当作时尚青春小说来读。
      注释:
      ①(日)岛森路子.《村上春树的小说理想》.《每日新闻评论》,1995年1月9日,第4版
      ②(日)岛森路子.《村上春树的小说理想》.《每日新闻评论》,1995年1月9日,第4版
      ③(日)村上春树.《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英文讲演》[J] .《加州大学校刊》,2000年,4月号:第45—46页.
      ④(日)村上春树.《远游的房间——致中国读者的信》[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⑤(美)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 “HarukiMurakami and Music of Words”(《听见100%的村上春树》)[M] .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
      [1](美)杰·鲁宾.《听见100%的村上春树》[M]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2](日)加藤典洋.《村上春树Yellow Page》[M] . 东京:日本荒地出版社,1996年.
      [3](日)中野牧.《村上春树的世界》[J].《Eureka》,1989年,5月临时增刊号(第22期):第87—89页.
      [4]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总序》[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13—15页.
      [5]郑栗儿.《遇见百分之百的村上春树》[M] . 台北:台湾海外中文图书公司,2004年.
      [6]张云方.《国境之南是什么》.《联合报》,2000年11月6号(第78期),第四版.

    推荐访问:怀疑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