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第三条道路的兴衰与启示】苏联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1 04:51:03 点击:

      摘要:超越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是在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对价值手段的变革,是对西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吸收与扬弃。尽管以勒庞现象的出现为代表的西方极右势力的崛起凸显了第三条道路的困境,但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民主党应对时代问题的一种政治理论,它对很多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和提出阿的解决方案是有价值的。从其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出发,审视第三条道路的兴衰,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有所借鉴。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价值手段;借鉴
      20世纪末,由美国总统克林顿率先倡导、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理论论证、英国首相和工党领袖布莱尔全面推出、德国总理和社民党主席施罗德积极呼应的第三条道路,像飓风席卷欧美,波及世界。从其理论基础角度出发,第三条道路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吸收与扬弃。在其基本价值上,第三条道路超越了传统左与右的价值取向,在价值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在价值手段上超越了左与右的界限。由于自身理论的不足,勒庞现象的出现及西方极右势力的崛起,凸显了第三条道路遭遇的现实困境,但第三条道路的若干理论及实践政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实践及其理论内涵
      (一)第三条道路的成功实践及其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的布莱尔、德国的施罗德和法国的若斯潘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即欧洲的社会民主党,相继在各国赢得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他们各自都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作为自己执政的指导思想。到1998年底,除美国民主党执政外,在欧盟15国中有13国是左翼或左翼政党联合执政,中左政党在欧洲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三条道路的兴起是西方国家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其适应全球化及后冷战时代迅速发展的新形式和新挑战而进行的选择。首先,随着苏联的解体,后冷战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的对立已不是主要的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使得第三条道路在社会政治变化中获得了动力。其次,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各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普遍出现了危机,社会福利政策受到冲击。传统的西方“左”或“右”翼思想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当今世界西方社会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打破传统理论界限、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已是时势所趋。第三,中间阶层的扩大使得第三条道路成为政党政治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中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他们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第三条道路迎合了中产阶级的政策方案得到了他们的有力支持。
      (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要是由安东尼·吉登斯提出并进行了系统化论证的。他认为“第三条道路是通向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成功之路”[1]。第一条道路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被用于社会主义的实践。20世纪70年代得到发展的第二条道路“建立在市场哲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思维的转变”[2]。并使得对国家的敌意和对市场的信念代替了对国家的期望和信念。第三条道路不同于传统的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也不同于以市场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它是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吸收与扬弃,主张既需要有竞争力的市场,又需要政府扮演积极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有活跃积极的公民社会或者第三部门。它传承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本原思想,即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继承了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自由、民主、平等和互助。
      由此也确立了第三条道路超越左与右的价值取向,这是与当时左与右界限日益模糊的新形势紧密联系的,正如吉登斯所言,“左与右的区分反映的是这样一个世界:人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应当被超越;阶级政治塑造了政治生活的大量内容。但今天这两个条件都不存在了。”[3]它超越左与右的真正实质在于实现价值目标的具体手段和途径。它认为在实现基本价值的手段上,可以打破原有的左与右的界限,吸收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手段。如“把政府权力作为实现我们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而且显然也不是目的本身”[4]。因此,有利于实现当代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目标的政策,无论是属于传统左派的还是属于新右派的,均可加以利用。
      二、第三条道路遭遇的困境及其理论缺陷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核心在政治思维上表现为打破左右两分法,淡化意识形态,超越政党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一社会公正;以市场作用与政府干预的平衡原则塑造新经济,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但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党在各类选举中连连失败。2002年,勒庞在法国总统大选的第一轮投票中胜出,与右翼候选人、时任总统希拉克共同进入第二轮选举,法国和欧洲政坛对这一结果颇感意外和震惊。极右势力政治化的趋势已不断增强,对欧洲正常的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些极右翼政党也趁机扩大地盘,勒庞现象的出现及西方极右势力的崛起,对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左翼在传统色彩浓厚的法国政坛上失足,不仅标志着法国左派的衰微,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被西方国家的人民所拒绝;而且标志着欧洲政局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正在向右转,第三条道路遭遇了困境。从理论上看,第三条道路提出的思想非常全面,但缺少衔接系统和有序,既削弱了理论的解释力,又限制了该理论衍生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布莱尔曾指出:“第三条道路要成为有号召力政治共识,必须回答4个关键问题:‘第三条道路’确实是清楚明确的吗?它能够鼓舞人民吗?它可以用于市民社会吗?它能够释放改善福利的经济潜力吗?遗憾的是,‘第三条道路’并没有作到这些”[5]。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凸现出来的。首先,从第三条道路的价值取向出发,第三条道路在超越左与右的同时模糊了自身的方向。思想上的折中色彩影响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性,也使之存在基本主张上模糊不清的突出倾向。再者,第三条道路的若干理论缺乏可操作性。第三条道路由于其理论方向的模糊以及理论内容的缺乏确定性,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并使之缺乏了现实的可操作性。比如,吉登斯主张“应该在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开展合作,培养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以抗衡强大的国家权力对个人的侵害;同时又主张利用政府的介入来消除社会冷漠,恢复某些群体中的公共秩序”[6]。从整体上来说,第三条道路是理论探讨多于实际推行,政策主张在具体操作运用上的复杂性,使第三条道路在实践中的推进充满了风险。第三条道路提出的许多政策主张,固然不乏鼓舞人心、吸引选民的内容,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政策主张的实际运用,是与相应的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缺乏这些条件的支持,政策实施就难以到位,实践效果也就成了问题。   三、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的有益借鉴
      目前,我国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石。尽管第三条道路兴而又衰,遭遇了困境,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有值得中国的借鉴之处。
      (一)在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三条道路倡导的坚持价值目标上实现价值手段上的超越的做法,由于其推行者事实上对于价值目标的放弃而在政治实践中失败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具体利益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兴起了一批中间阶层。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建设有凝聚力的民主政治。要实现党领导下的社会融合,充分尊重各个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二)在经济上,处理好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
      第三条道路理论认为,应该分清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自的作用,第三条道路试图校正国家与市场的位置,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干预与新自由主义自由放任之间建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把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力求在社会理性调节与经济自发力量之间寻求某种新的平衡。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双方对自身角色如何定位的问题。此外,在第三条道路具体政策中,国家主动承担起人力资本的培养,增加投资来提高教育程度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通过减税及发放低息贷款来扶植中小企业,但并不直接干涉其经营等做法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三)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改革理论的新突破
      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到衰落,同时表明了社会改革的理论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改革面临许多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更应该借鉴第三条道路强调变革和创新的理念,改革既有的僵化的封闭的政治制度,不断进行变革政党制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扩大制度的包容度,实现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化。
      第三条道路从其理论到实践,是对传统理念和社会实践的反思,同时也是在批判性的结构中扬弃和整合了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而建构的适应了社会现实的新的理论体系。尽管第三条道路在政治实践中很快降温,但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还是富有意义的。对于西方体系来说,它实际上延续了从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就出现的拯救资本主义的悲观主义传统,在承认资本主义内在弱点的同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案。虽然它提出的方案还不完善,但是至少代表了西方国家在既有的制度内部进行探索和改革的一种方向。在当代中国,在价值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必须注重价值手段的合法及正当性,立足国情,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探索更加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雪冬、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郭忠华译.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孙相东译.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第39页
      [4] 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6页
      [5] [英]查尔斯·德比特.第三条道路的致命之处.新政治家.1998(5)
      [6]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8页

    推荐访问:兴衰 第三条 启示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