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服装业产业链整合研究|2019金融危机会来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3 04:50:08 点击:

      [摘要]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迅速,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服装业的压力陡增,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对我国服装业产业链的整合进行研究,根据“6+1”产业链模式并借鉴ZARA商业模式,提出认清服装行业本质和产品定位,培养市场化的设计师,完善原料采购机制,转变观念,拓宽信息渠道,实施品牌建设和保护战略等建议。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服装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B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加大了国内服装业的压力,买方市场的形成使服装业竞争加剧,市场经济环境给予境内外品牌同等的竞争机遇,国内品牌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服装市场虽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低水平竞争,缺乏自主品牌,科技、文化含量高的服装市场仍被国外品牌所垄断。我国服装业只有走出低水平、价格战的困境,才能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这已成为我国服装参与国际化经营的关键。而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
      本文根据“6+1”的产业链理论,把我国服装业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通过对ZARA成功商业模式的分析,为提高中国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开拓市场能力提供理论分析。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政府相继出台力度空前的刺激计划,全球主要经济体2012年以来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全球贸易和投资活跃度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产业格局正经历自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一些重要产业的关键领域面临技术突破和结构升级;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深刻的影响,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面临着新一轮的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重组。世界产业格局新一轮调整使中国产业发展更具紧迫性,对中国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制高点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
      二、中国服装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但我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和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和城市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非常落后。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不断加强,但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过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
      虽然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中国服装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由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原因,产业结构不清晰,生产加工型企业和营销型企业的社会分工不够明确,目前还很难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链结构。中国的服装消费还没有进入到成熟的品牌消费阶段,目前只处于初级时尚消费阶段,中国的服装市场仍处于从时尚型消费向品牌型消费的过渡期。从服装企业的角度来看,品牌推广也欠成熟,很少有企业能推出被受众普遍接受的品牌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等,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服装市场处在品牌的导入期。
      近几年, 我国服装业发展重数量, 轻质量,低档产品产量过大, 积压现象十分严重, 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不相适应, 但我国服装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较强的产品品控意识、较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稳定的上游产业链资源,具备一定设计研发能力、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原料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等。
      三、产业链的涵义及“6+1”理论研究现状
      产业链包含企业链接和产业链接两个层次。产业链既包含各参与企业的衔接,又强调各参与企业所在行业之间的衔接,是以上两个层次的总和。企业关联层面的产业链离不开特定企业所在产业的发展约束,产业关联层面的产业链体现在单个企业关联层面产业链的运作,是单个企业层面产业链合力作用的结果。
      从研究逻辑看,产业链包含产品链、价值链和知识链三个层次。产品链是产业链的产品表现形式,是初级的产业链形态;价值链是产业链的价值表现形式,是高一级的产业链形态;知识链是产业链的知识表现形式,是最高级的产业链形态。三种形态的产业链形式上并存,互为载体。
      “6+1”理论是指美国把价值最低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制造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环节(即“6”)都掌控在美国自己的手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难免沦落到价值链的最低端。
      四、ZARA模式分析
      ZARA是西班牙著名品牌,世界四大时装连锁机构之一,是Inditex集团下的品牌。Inditex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2000多家分店。旗下拥有ZARA、Pull and Bear、Massimo Dutti等9个服装品牌,ZARA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被认为是欧洲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ZARA的营销模式非常独特,采取了快速、敏捷、多品类、小规模和大终端的竞争战略。
      至关重要的环节是ZARA的灵敏供应链系统,其大大提高了ZARA的前导时间(前导时间是指从设计到把成衣摆在柜台上出售的时间)。中国服装业一般为6~9个月,国际名牌一般为120天,而ZARA最短只有7天,一般为12天。一些国际服装品牌巨头却无法重复ZARA的成功,原因在于ZARA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种时装,而每一款时装的生产量不大。即使是畅销款式,ZARA也只供应有限的数量,常常在一家专卖店中一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一如邮票的限量发行提升了集邮品的价值,ZARA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多款式、小批量”使ZARA形成了独特的经营优势。   ZARA提出为顾客提供“买得起的流行时装”,持续开发新款而控制生产量,从而门店存货水平不高,为此,ZARA协调所有门店的补货节拍;在全球调配系统下,执行周期性的补货,在各门店之间调配产品,减少了库存。
      ZARA要求各专卖店每天必须定时把销售情况发回总部,并且每周要根据当前库存和近两周内的销售预期向总部发两次补货申请。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是对专卖店管理人员的重点考核内容。总部收到各专卖店的销售、库存和订单等消息后,综合分析各种产品是畅销还是滞销,如果滞销则取消原定生产计划。由于在当季销售前ZARA只生产下个季度出货量的15%左右,这样在一个销售季节结束后最多只有不超过18%的服装不太符合消费者口味,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35%。可以说,Zara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拥有高效的协同供应链运作体系。
      五、整合我国服装业产业链的对策建议
      产业链高效整合是现代成本控制的新思维,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在运费和劳动力上节约成本的思想,而是从高效出发,加快资金和商品的周转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成为市场快速反应者;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整条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从而在适应市场和与消费者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达到高效整合的目的。
      1.认清服装行业本质和产品定位
      服装行业本质就是前导时间越短越成功。为了完成缩短前导时间的目的,企业要高度整合自身的产业链,一切以快为目标。
      2.培养市场化的设计师
      市场化设计师即职业设计师。近年来, 国内众多时装设计师纷纷投身于产业开发, 加盟企业, 创立品牌, 并成立了设计公司、工作室等,为服装企业创立品牌和服装产业升级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提供了人才资源。要将我国服装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应创造条件加强设计师与纺织企业、服装企业的交流与沟通, 使设计师的创作设计与企业的工艺生产水平相互配合;重视扶植和推介优秀的设计师, 不断向广大消费者传播设计师的作品, 让设计师来引导人们的消费和服装流行趋势;给设计师创造考察、学习的机会, 开阔他们的视野, 提高其素质, 使中国服装设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3.完善原料采购机制
      做好原料采购工作,加强预测性并提高购买数量的精确性。一方面,服装的布料、材质、搭配对于时尚潮流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款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千差万别,但面料的流行周期要远长于设计的款式。因此,对面料精准的预测,可以保证服装产品的时尚元素。另一方面,对一个服装零售商来讲,强调面料预测是一种预防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布料(原材料)失误带来的损失要比已经制作完工的服装小得多。同样的布料还可以做成不同款式的衣服,既减少了服装企业公的潜在损失,又降低了产品的平均成本。
      4.转变观念,拓宽信息渠道
      我国服装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信息观念已经不再适应服装业的发展。应提高企业接收信息的灵敏度,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条信息都可能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就是效益。 同时要与国际接轨,改善信息获取环境和渠道,快速掌握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和供求关系波动。我国服装企业还要积极适应现代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和虚拟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开展BtoB、BtoC 等模式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5.实施品牌建设和保护战略
      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是提升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能加快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 还能解决我国服装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将提高服装品牌影响力上升到战略高度,严把质量关,打造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同时还应注重品牌保护。服装企业不仅要重生产、销售环节,进入国际市场时还要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防止国内品牌被国外企业恶意抢注。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秋石.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J].当代财经.2009(12).
      [2]朱乃新.“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趋势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1).
      [3]弗雷德·伯格斯坦.后危机时期的中国和世界经济[J].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参考.2010(3).
      [4]于慧君.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国际竞争力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9(10).
      [5]张宏性.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05(1).
      [6]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3).
      [7]郭先登.论纺织服装业品牌发展的策略问题[J].山东纺织经济,2006(2).
      (责任编辑:张彤彤)

    推荐访问:产业链 中国 金融危机 服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