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人生有梦才完美|人生有梦各自精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8 04:35:55 点击:

      书房的窗外,如黛的远山,不知不觉间改变着颜色,那姹紫、嫣红、浓绿、浅橙、金黄――五彩斑斓,妩媚动人。   呵,又一年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醉人的季节到来了。我伴着送爽的秋风,踏进了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共青农场。
      共青农场(胡耀邦题写的场名),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南麓、黑龙江畔的萝北县境内。连绵起伏的群山,森林浩瀚;一望无边的平原,黑土肥沃;穿境而过的两条河流蜿蜒曲折,可谓是河山锦绣,美丽富饶。
      说起共青农场,就不能不回溯到五十年前,不能不去重读中国青运史上的华彩篇章。
      1955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毛主席发出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以胡耀邦为书记的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号召全国广大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组织了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年轻的共产党员、北京市石景山区乡长兼团支部书记、23岁的杨华为队长的垦荒队,于当年8月30号乘火车离开北京,一路北上来到萝北荒原。9月10日,隆重的开荒仪式后,在亘古荒原上开出第一犁,揭开了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垦北大荒的序幕。随之,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先后14批、2500名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开赴到萝北荒原,与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汇聚,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要粮的青年大军,震动了前苏联等欧洲社会主义国家。
      一晃30年过去了。1985年8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共青农场举行垦荒3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我作为新闻宣传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几乎跑遍了共青农场的每个角落,采访了大量老垦荒队员,编辑出版了一套新闻图片。黑龙江新闻图片社印发了这套图片,《黑龙江画报》作了专题报道,同时还搞了一个大型的纪念垦荒30周年的展览。在那几十天日日夜夜的工作中,对共青农场、对老垦荒队员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次到共青农场,就是为见老垦荒队朋友来的。
      我见到了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杜俊起同志。
      1955年8月,在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精神的鼓舞下,天津市19岁的共产党员杜俊起响应毛主席和团中央的号召,向天津团市委递交了申请书,表示“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我要和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一道去唤醒酣睡的土地,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献给祖国,为国家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恳切地希望组织一支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并批准我做这个队的光荣队员。当天,《天津日报》发表了他的申请书,一个月的时间,全市7000多名青年报名响应。团市委决定成立“天津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有各界代表参加的欢送会上,杜俊起的母亲裴守英代表垦荒队员家长讲话。她激动地说:“我儿子到边疆去开荒,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支持他的行动――我告诉他不要想家,不要掉队,为全家争光,为天津市人民争光”。11月5日,乘火车踏上远征北大荒的征程。11月9日上午,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北京天津两支垦荒队员见面了,荒原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杜俊起和杨华两位小伙子紧紧握手,拥抱在一起,成为并肩战斗的战友。
      1956年5月4日,这一天,天津青年集体庄建立了。杜俊起任党支部书记、天津庄副主席,他后来当选为天津庄主席。同一天其它的北京庄、山东庄、河北庄、哈尔滨庄也成立了。从此后,他们和严寒斗、和荒火斗、和洪水斗、和狼群斗、和蚊虫斗、和一切困难斗,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其苦也无穷,其乐也无穷。
      1956年6月,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北大荒看望垦荒队员。6月9日,来到天津庄,胡耀邦和垦荒队员一一握手,勉励大家“团结、忍受、学习、斗争”。还幽默风趣地说:“垦荒队员要做英雄,不要当狗熊,要热爱北大荒,在北大荒扎下根来,成家立业”;“希望再来的时候,能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
      1957年元旦,杜俊起和垦荒队员、校友李之雯结婚了,同时四对垦荒队员在农庄大食堂举行集体婚礼。1958年元旦,她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降生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取名字叫“宝明”,意思是建设北大荒美好明天的宝贝。多么宽阔的胸怀啊,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梦想,不是一代人能实现和完成的,需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垦荒队员不仅献上自己的青春还要献上自己的子孙。
      几十年来,杜俊起多次调动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和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向困难进军、不断进取的精神,每到一个单位,都能使这个单位跨进先进行列。1974年他患膀胱癌,手术后,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1993年,身为场教育中心总支书记兼共青农场中学支部书记的他,主动向农场党委提出退居二线,让位给年轻干部。
      杜俊起退休后,十分珍惜几十年来用血和汗水在北大荒土地上写下的历史,仍非常关心农场的建设,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他不仅应邀请给青少年作报告、讲传统,还自己买了十米红布,把自己保存的80幅历史照片贴上,制作成流动宣传窗口,到生产队,到学校展览,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我们在他新迁居的楼房家中见到他的老伴李之雯,她拿出各种水果热情接待我。宽敞的客厅、卧室,阳光明媚,窗明几净,一片温馨。
      我问:“当年你们住马架子时,想到会有今天吗?”
      他自信地说:“想到了,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嘛。”
      我们开心地谈着过去和现在,那些艰苦岁月的回忆也都充满着生活的甜蜜,他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
      老杜深有感触地说:“农场刚搞过垦荒50周年纪念活动,共青农场能有今天,我们垦荒队员插下了第一犁,是开拓者。但面对无边无际的荒原,我们的力量还是很微小的,是相继而来的1958年转业官兵和1968年的下乡知识青年共同开发建设的,这是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历史。”这话说得多好啊!作为老垦荒队员,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历史,足见其宽阔的胸怀。
      是呵,历史是由人写出的,但历史又是前人走过的路。后来人只是走在这条路上,继续书写自己的历史。
      谈话间,老杜的女婿、农场场史办主任金洪洋进屋,领我去参观农场场史展览馆。这个馆展览的内容,对于老杜来说是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我们边看,老杜边给我讲述,站在他当年给团市委的申请书面前,他激动地说:“我选择的这条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一个人的理想和前途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连在一起,才有意义,才不是虚度一生。”
      一起参观的还有农场中学党总支书记尚登志同志,当过宣传部部长的他更知道宣传教育好下一代的重要。他看着场史展览馆的门口挂着总局团委颁发的“北大荒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牌子说:“以后要经常组织学生来参观,一学期一次不行,要经常进行理想、前途和爱国、爱场的教育,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使农场的下一代人不丢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健康成长。”
      转业官兵的第二代、农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吴为中同志向我介绍了垦荒50周年大庆的盛况。团中央书记处的书记来了,老垦荒队员家乡的省市和团委的有关领导来了,他们来慰问和看望年已花甲的老垦荒队员,这是对五十年代“青年志愿垦荒队”这堪称青运史上伟大创举的肯定,是对这种精神的进一步褒奖和倡导弘扬。
      吴部长介绍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起诗人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中的诗句。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 2 ]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吴部长介绍说:“农场今年种植了44万亩粮豆和经济作物,总产力争达到16万吨,盈利900万元,国民经济总产值争取达到2.5亿元,人均收入7800元,现在看来一定会实现,创农场历史最好水平。”
      农场的第二代、农场广播电视局局长聂锡全同志邀我去电视台观看纪录农场发展50年的纪录片《清清的凤鸣山》。这部由副局长田应学同志精心制作的长达50分钟的电视片,以翔实的资料、真实的形象,使我再次受到深刻的感动。
      傍晚,我们爬上了共青农场场部的凤鸣山。凤鸣山不大,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一只翱翔的凤凰从这里飞过,婉转的啼鸣,唤得百鸟和鸣歌唱;唤得百花竞相开放。从此,山便有了“凤鸣山”这个优美的名字。凤鸣山南北窄,东西长,约2.5平方公里,像屏障一样坐落在场部的北面。山上多柞树,径粗一、二十厘米,高约十多米。
      查《辞海》,柞树有二种,一种大风子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俗称“菠萝棵子”,我国中部往东西北都可以生长。另一种麻栎,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初夏开花,坚果卵圆形,生于土层较厚的低小丘陵。木材坚而重,供器具、枕木、矿柱、薪炭等用,壳斗及树皮可提栲胶,叶可以饲养柞蚕,坚果脱涩后可用作饲料。朽木可培养香菇木耳。柞树的叶子是春天淡绿,夏天浓绿,初秋橙黄,深秋紫红。
      现在正值秋季,整座山五彩斑斓。我们置身五花山中,俯瞰山脚广场上“锐意进取”的红色雕塑,像一团火焰升腾,远眺居民区,近处楼房林立,远处炊烟袅袅。回望山北,是一望无垠的大豆玉米地。
      我们沐浴在太阳余晖的霞光中,没有秋的萧瑟,没有秋的凄凉,有的是生命的执著,有的是生命的辉煌,有的是激情的奔涌,有的是绚丽的梦想。70岁的杜俊起同志动过两次膀胱癌手术,他精神矍铄,望着山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感慨万千地说:“五十年前,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富裕而献身的梦想,终于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实现了。”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杜俊起这些老一辈垦荒队员和复转官兵们献身北大荒的壮举,是不是很像柞树的风格啊?
      老垦荒队员、复转官兵和支边青年,他们的第二代继往开来的精神是不是很像柞树的风格啊?
      望望眼前的繁荣景象,看看身边这些献身农垦事业的两代人,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爱国诗人屈原的《九章》中有一篇《橘颂》,礼赞橘树坚定不移的志向、大公无私的美德,在对橘树赞誉中,蕴涵着诗人对人生的崇高人格和理想。我爱《橘颂》,我喜欢《橘颂》,于是,生吞活剥、牵强附会地仿照写了一篇《柞颂》,借以抒怀,蕴含对老垦荒队员,对北大荒人的礼赞。
      后皇嘉树,柞徕服兮。
      受命四海,生南北兮。
      深固壹志,任迁徙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柔荑花序,坚果团兮。
      赤橙黄绿,更灿烂兮。
      大地回春,前仆后继兮。

      嗟尔有志,不避丘兮。
      扎根四海,岂不可喜兮。
      挺拔独立,群而不舞兮。
      叶饲柞蚕,粉身碎骨兮。
      壳斗承露,终不失过兮。
      舍生取义,参天地兮。
      愿与并老,长为友兮。
      质坚而重,朽木可用兮。
      人树虽异,可师长兮。
      行比英烈,置以为像兮。

      (责任编辑/沙爽)
    [ 1 ]

    推荐访问:完美 人生 有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