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铁笔传神,华夏一绝|文县铁楼农村传神视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40:04 点击:

      近年来,关于“郭氏铁板浮雕”的报道不绝于耳,郭氏兄弟被问到的最多一个词汇就是“当初”或者“当年”――当初是怎么开始有了铁板浮雕的创作冲动的?当年,兄弟二人艺术的起源又来自哪里?
      对于这个总会遭遇的问题,这个重要的、根本的、躲不过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兄弟俩一开始总会陷入刹那间的回忆和沉默――童年,回首那些封闭的空间,压抑的年代,遭难的家境,和他们今天痴迷的铁板艺术之间的联系及渊源,有多少偶然,又有多少必然呢?两个人十几年来走在铁板浮雕的道路上,有过几番柳暗几番花明?是什么指引了他们?在此之前,又是哪些因缘汇聚且绵延到了今天,并令他们继续矢志不移下去呢?
      郭海博、郭海龙兄弟,读读他们的故事,真的很令人感慨。
      兄弟俩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家口,带着浓浓的时代印记的童年,因为父亲遭受的磨难而显得更加苦涩,只有父亲的坚韧和母亲的善良,多子女家庭的兄弟之情,给幼小的他们带来一些慰藉。尽管在学校里,因为爸爸的所谓“历史问题”,他们被同学孤立、欺凌的事,令他们感到寒心,但兄弟俩默默地忍耐着,放学后就闭门不出呆在家里,向各自的内心深处寻求着阳光,倔强而不拘。在家里,这两个内向的孩子开始照着小人书画小人,而喜欢画画的哥哥模仿电影画报画的明星,便是他们羡慕的最早的作品。
      离开塞北后,少年的时光是全家随着父亲在涉县度过――那个地处太行山中的、安静的角落,那里秀美而朴素的山山水水――曾经是中央美院很多师生钟情写生的地方,也是映在郭氏兄弟的眼中最早也最美的山水景色。家庭的磨难给兄弟俩养成寡言的性格,可一旦面对同样沉默的大山时,却并不感到压抑。这就是那个精神食粮匮乏年代郭氏兄弟得到的最早的山水艺术启蒙吧。多年以后,回首当年,过滤掉切身的酸楚,兄弟二人已经能用感激的心情面对成长的艰辛。他们觉得,也许没有当时孤立、封闭的环境逼着去发展内心的渴求,就不会成就今天的奋斗;没有在太行山水的滋养和哥哥爱好绘画的启蒙,没有祖籍山西的父亲把三晋大地深厚的文化传递渗透给子女,他们的人生则完全可能是另一种轨迹!
      如果问,梦想的种子是从哪一天发芽的?还得说1974年。当时,十二岁的海博和十岁的海龙随父亲调动工作途经北京,他们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上第一次看到了浮雕,被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震撼――瞬间,想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在二人心中悄然发芽了。
      从此,有关雕塑艺术的一切,不时激起兄弟二人胸中的波澜。一天,兄弟俩买回了维纳斯石膏头像,模仿着自己动手捏起了泥人。虽然半天时间完成的维纳斯看上去显得粗糙幼稚,但他们高兴的是,原来泥塑并不是那么神秘,那么难。偶然的一天,当钳工的弟弟郭海龙随手用铁锤在一块废铁板上敲了敲,竟发现铁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硬,于是他兴奋起来,叮叮当当鼓捣了半天,竟然搞出了一个简单的人物头像。他迅速找来了哥哥海博。哥哥为之兴奋不已,并马上决定,兄弟俩的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研发铁板浮雕的事业上来。
      俩人是行动派、实干家,说做就做,不犹豫不拖延。没地方,老母亲在楼下把自己放杂物的小平房腾出来,不足6平方米;没工具,和各自的妻子商量过,凑集资金购买了电剪、台钳、工作案、砂轮、榔头、氧气焊;没老师,更没书籍可查阅,哪里找铁板的冷锻技法?只有自己摸索,所有一切从零开始。怕敲打的声音影响邻居休息,一年到头,他们躲在用厚厚棉被堵上门窗的小屋里,最难的是三伏天,石家庄的气温比火炉城市武汉还热,何况是这样密不通风的小屋,简直没法待,兄弟俩光着膀子,犹如蒸桑拿。寒冬腊月工作间里取暖不敢生炉火,因存放有用于防锈处理的易燃易爆品,只好听任小屋阴冷。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白天上班,利用每天晚上的个人业余时间,他们硬是毫不间断干了近二十几年。对艺术有这样的痴心,怎不令人惊叹!兄弟俩不抽烟不喝酒不摸麻将,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照顾互相鼓励,这样的兄弟情分,又有几家能有!
      十几年后,人们渐渐知道了郭氏兄弟和他们创作的铁板浮雕艺术,看到他们的作品频频入选国家和省级大型展览,并获河北美展金奖、全国美展优秀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郭氏兄弟“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二人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吸收为会员。如今,郭氏铁板浮雕已经成为响当当的“专利”品牌。对于郭氏兄弟昨天曾经走过和今后要走的路,专家学者和热心的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有人从学术角度分析长短,有人从经济上指点商业路径,想助二人点石成金。对于这些纷纭的说法,他们低调对应,笑而不答,其实胸有成竹。
      在十多年的锻造生涯中,他们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选购铁板和制作工艺的方法。这项由郭海博、郭海龙兄弟独创,并日臻完善起来的铁板浮雕画制作工艺,以手工锤锻之方法,直接在铁板上创作,却能产生素描般的视觉效果,被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誉为“铁笔传神”。其作品有人像、静物等,但其中最为耀眼的,也是他们最为自豪的是多年倾力倾情创作的“太行山风情系列”。这里不仅有独特的民居石房,缓慢的、似乎和外部节奏无关的安详气息,淳朴、温厚的民风,还有着他们少年纯真的印迹、梦里的回味、一辈子铭记的东西。
      因为是自学成材,没有进过美术专业院校,他们如饥似渴地“恶补”理论,并频频参观展览、求访名家。但是,对于一些仿佛外星人一样没有人间烟火的抽象观点,他们曾困惑过,犹豫过,矛盾过,但终于还是找回了自己的道路,决定坚持写实路线,不做天外来客,保持似拙守朴、未加过滤的原生态,抱定“艺术贵天然”。
      2006年,在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开展的“太行风情系列作品展”,是他们从1997年开始多次深入太行山区采风、考察,经过近10年的创作才完成的一个系列,共30多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今后不变的方向――立足民间土壤,追求艺术真谛,师法自然。所以,当你望着他们的作品《丑娃》和《秋韵》时,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这般没有学院派的娇柔而有着泥土的气息,生机勃勃,当然也就明白了当别人对他们的苦累面露同情和不解时,何以这兄弟二人会平静而坦然地告诉对方:每天毫不觉苦累,只感到幸福。
      除了铁板浮雕的独创之外,郭氏兄弟还在彩铜浮雕的开发和焊塑艺术创作等多领域进行探索,也多有收获。这已被传媒归结为“郭氏三绝”。听说他们已有将自己十几年来的金属雕塑创作的经验和技巧总结出书的计划,还听说他们将埋头创作更多、更佳的作品,在国家级美术馆举办展览,此为他们的夙愿。真正的艺术家能创造出上帝也未曾见过的新世界。而这新的世界,就在艺术家的心中、笔下,也在郭氏兄弟叮当不绝的锤声里、铁笔下。
       (责编:刘贤)

    推荐访问:铁笔 华夏 传神 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