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咏菊东流陶公祠 咏菊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8 04:40:54 点击: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   东流之名,源出于此。而东流的名气,则因东晋陶渊明在此种菊和那座古朴的陶公祠而蜚声四海。这是东流历史的光荣,是东流人心中的骄傲。
      东流属我们池州,我久有慕名寻访之意。欣逢池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为我庆贺七十寿辰,且选择在黄菊盛开时节的东流。真乃三生有幸,深情铸黄、菊,咏菊陶公祠!
      东流,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界与江西彭泽毗邻。地势奇特,东枕历山,西临长江,南有秀峰塔,北矗天然塔,双塔对峙,更显古朴风情。东流历史悠久,汉属彭泽县,唐置“东流场”,五代南唐升为县府,直到1959年将东流、至德(建德)两个千古名县合并,珠联璧合,取其首字命名“东至县”迄今。
      东流至今保存着千余米长的老街和千余幢明清古民宅,依然“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是一派古色古香的江边市井历史风貌。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名闻遐迩。
      东流,这座史称“千古名邑”,考究起来与菊有缘,也因菊出名。
      东流,一座用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城。汉时芳名“黄菊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相传;他任彭泽县令时,慕东流黄菊,常来此种菊、赏菊、采菊和赋菊。有“日驻彭泽,夜宿东流”之佳话。明《嘉靖池州府志》载,东流县学夫子殿之侧有“靖节先生菊所”,因得天独厚“种菊县治”,故东流被誉为“菊邑”,设有“黄菊驿(馆)”,连那段百折而来“及此始东流”的长江,也被称之为“菊江”,濒江有“菊台”,建有“菊江亭”。明朝名宦东流知县杨季方敬慕陶公高风亮节,在当年先生种菊的菊所故址,建靖节祠以作纪念,后称“陶公祠”,千古沧桑,陶公祠历三次重建,迁至城南小丘牛头山上秀峰塔前,便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五层砖塔,巍然矗立;卵石古道,盘绕山间;陶公祠粉墙青瓦,松竹掩映,清幽端庄。祠虽小,恰似陶公一首凝固的田园诗,嵌在菊江之滨。岁月悠悠,遗韵无穷,成为东流千古圣迹。
      我拾级登上牛头山,穿过林阴丛,山顶豁然开朗,青砖平房,古朴典雅的陶公祠扑进眼帘。小巧的祠门,宛若民宅,门首嵌“陶公祠”石额。步入白粉院墙内,菊花盛开,加之翠竹、五柳衬映,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正厅落地花格木门,厅内“松菊犹存”匾额高悬,一尊高丈余的石雕陶公立像,手执书卷伫立中央,凝望着菊圃怒放的傲菊和祠前浩荡东去的大江,神色庄重,透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清高和傲气!我的一位诗人朋友道出了一种诗的境界:“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都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一千六百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陶渊明在我国历史上、在我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位特殊人物。“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是我国田园诗人的一面旗帜。他曾怀“猛志逸四海”、“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他也曾做过十三年的小官。但这十三年的官场生涯,给他留下的“一是可耻,二是可怕!”于是,更坚定了他清高志傲、安贫守节的志向。翻翻历史,就可以发现,晋宋时代的文人,虽人人讲清高。但个个想做官,惟陶公真正做到了解绶去职,有官不做,归居田园,回归自然,躬耕苦作,过着自食其力的贫困农家的生活,实在难能可贵;不仅如此,他还孜孜不倦地用诗歌写出了大量接近农民的脍炙人口的“田家语”,更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不朽杰作,千古传颂。其人品与文品是何等的高尚!显示了他清高冷傲的菊花秉性。他几乎是在我国空白蛮荒的土地上开辟出清雅幽丽的田园艺术园地,独树一帜地创造了中国田园诗风格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隐逸诗人之宗”。
      “不因彭泽休官去,未必黄花得许香。”
      可以断言,陶渊明如果不是他具有这么高尚的品格和旷世的才华,即使种再多的菊花,为他造更华丽的庙堂,也不会赢得如此崇高的景仰和那流传千古的不朽声名。历代名人墨客颜真卿、辛弃疾、朱熹、梅尧臣、范仲淹等慕名前来凭吊拜谒,留下众多珍贵诗文。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诗曰:“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千古绝唱,世代流传!
      咏菊,一个在神州大地上曾经为这津津乐道了几千年的经典话题,在东流陶公祠灿然升华!菊圃里那一朵朵黄菊,凝成一首首诗章,洋溢着悠悠的菊香,带着陶公似菊的精神和他那一身的清高傲气,拌和着中国知识分子一腔悲壮,涌进滔滔菊江,流向大海。
      责任编辑 红 杏

    推荐访问:东流 陶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