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食了“周粟”又如何】夷齐不忍食周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30:26 点击:

      商朝末年,有两个宝贝,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还是弟兄俩。周武王灭掉殷商,建立周朝。这两个宝贝“耻食周粟”,竟然逃往首阳山,吃野草野果。人毕竟不是猴子,单靠野草野果难以维持生命,所以不久这两个宝贝即被饿死。
      这两个宝贝没有想到,他们的行为成了一种很吓人的标准,后世的人们常常拿是否“食敌之粟”或者是否“食过敌粟”来衡量、检验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品质。如果有过“食敌之粟”或“食过敌粟”的经历,那就绝对是他历史上、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不但会被歧视,需要的时候还可把这从他的档案里翻出来“晒太阳”,让他难堪,甚至以此算老账,把他“算”倒。即使尊者、圣者,有过这样的经历,用阿Q的话说,也是一件十分“妈妈的”事情。按我们传统的“为尊者讳”、“为圣者讳”的美德。也要为他们讳莫如深了。
      就说完全可以称为“尊者”的鲁迅先生吧。鲁迅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上、思想上的地位,早已经奠定了。但是,1912~1926年间,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享受着不菲的高薪待遇(有人说其年薪相当于今天的11万多元人民币)。当年鲁迅先生的一些论敌,就把这个当做鲁迅的“污点”来攻击鲁迅。力挺鲁迅的人们,也同样把这当做鲁迅的不能炫耀的经历,因而在对鲁迅的生平叙述和评价里,千方百计回避,或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唯恐这一段经历有损鲁迅的光辉形象。例如笔者是学中文专业的,现代文学是重点课程之一,而鲁迅又是现代文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无论当时老师讲的还是讲义写的,对这14年在北洋政府供职的经历都语焉不详。为什么?就因为这一段鲁迅“食了敌粟”――北洋政府被当时和后来都视为反动政府。竟然“食反动政府之粟”,当然不是好“行状”了。这是鲁迅,可以讳莫如深;要是其他人,只这“食反动政府之粟”的14年经历,他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足以把他弄得臭不可闻,至少也得要他把这14年“说清楚”。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吃饭,这是第一要务。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政权的统治下,在任何人的统治下,都改变不了这一点。那些把所谓“气节”看得比其生命还重要的人是这样,我们一般老百姓更是这样。先要活着,才能谈到其他;而活着,就不能不吃饭。鲁迅也是人,也要吃饭,不但他自己要吃,他的家人也要吃。那么到北洋政府任职,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薪水养家糊口又有什么可耻的呢?那个伯夷和叔齐,以“耻食周粟”表示自己的气节,自己把自己饿死,可笑得不能再可笑。不要说周朝是顺,是正,就是逆的、邪的,“耻食周粟”也愚不可及。要说那“粟”姓周,耻于食,那野草野果甚至那空气不也随着改朝换代而姓周了吗?要彻底“革命”,应该连那野草野果都不吃,甚至“耻吸周气”,自己把自己的鼻子捏住窒息而死。某个个人,用这种“耻食周粟”表示自己的志气,那就不妨由他去。所谓人各有志,但以此来要求他人,要求老百姓,那就不但不道德,而且是一种残忍。他自己八成是有“粟”可食的。
      上世纪40年代末,蒋介石政府崩溃前夕,由于粮食短缺,曾从美国运来粮食救急(或者是美国的援助)。当时共产党视美国为敌人,谁若不“食关粟”,当然就是有民族气节了。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朱自清就拒绝“食美粟”,很被表扬了一通,称颂他拍案而起,与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人同样有志气。对朱自清来说,他可以拒绝“食美粟”,这表达了他的志气,也可以上升到民族气节;但即使他当时“食了美粟”,也丝毫不影响、不降低他的人格,他朱自清还是朱自清。而那些当时就“食了美粟”的人,更不能说就是丧失了民族气节。这样来衡量气节,每一次改朝换代,由旧朝入新朝的人,旧朝时“食过旧粟”,都是历史污点;而对新朝不满的人,都应该像伯夷、叔齐那样“耻食新粟”而饿死了。
      然而,我们就曾这样衡量和检验人的政治立场。共和国成立后,过去在旧政府做过事,即“食过旧粟”的,都成了历史问题,都得讲清楚。这倒也罢了,说清楚就说清楚。可一来运动,就不是说清楚可以了结的,常常要因此被整来整去,一些人还丢掉了性命。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旧政府做事不过是为了吃饭而已。这种衡量和检验办法,还在阶级斗争时的“排队”中被广泛运用。谁一旦成了“黑帮”,曾在他手下、身边工作过的人,都可能被视为“食过黑粟”,沾了“黑边”,有了“污点”。如果没有特别的表现,就都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要随着那“黑帮”的倒台而倒台了。其实,许多人和那“黑帮”的关系不过是工作关系,甚至只不过是为了拿那一份工资罢了。
      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现代人物,抑或对以后的什么人物,单单以“食什么粟”来褒贬的做法,应该彻底“罢了”!

    推荐访问:又如 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