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务工作 > 正文

    王维园林艺术的美学构成 王维诗歌的禅意及美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29:51 点击:

      摘要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和画家,他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人情趣下,建造颇具东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在设计理念上,这是“诗中画”的塑造,更是“画中诗”的烘托,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景观 意境 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唐朝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在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采古今中外之长,有了很大发展。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青绿金碧山水画和泼墨山水画两大派系,并进而推动形成了唐代山水园林的发展。唐代人建造的山水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与后世园林相比,保留了更多的自然风貌,将高山的巍峨险峻,流水的回环跌宕,绿树的清脆挺拔,鲜花的芬芳雅洁精心布置,以供自己赏乐,形成了有别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的文人山水园林。由于园主多为诗画大家,有着高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他们不仅将山居生活建筑实践的感悟诉诸笔端形成诗画而流传百世,而且对后世的造园创作思想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的“辋川别业”是这一园林的代表。
      一 天人合一――风雅韵致、物我合一的东方园林美
      辋川别业地处唐长安附近蓝田县南的辋川谷内。辋川谷是一条长20余华里,多数地段宽约200至500米的峡谷,呈西北、东南走向,谷中有一条辋水由南向北流过,其北口在蓝田县城南八华里,王维辋川别业地处辋川谷南端。这里山岭环抱,山青水绿,风景优美,王维约40岁左右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已是一片荒芜衰败景象,乃依据山水地形和植被,整治重建,并融入作者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刻意经营,构建了一个可居、可游、可耕、可牧、可渔、可樵的极具自然风景美的山水园林。因年代久远,其景观构成难以考据,笔者仅从王维所留诗文及其所绘《辋川图》和其他资料来看,辋川景观围绕着物我相融的美学特色构筑符合文人品味的园林美:
      1 草木。辋川青翠景观的最基本要素是草木,形成以绿为主的基色。辋川植物的色、香、形和季相变化,组成瑰丽的景观。构成局部景观的,起到分隔空间、增加层次和深度的作用,如宫槐陌、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构成园林主要景观的,利用它们的特质,突出园林文人化的主题,常年青绿的竹、松、柏,形成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的天然景观保证着园林内部绿意长存,季相变化的植物点缀于青山翠绿中,层林尽染、色彩缤纷:春天,“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以植物的嫩绿色为主色调,夹杂桃花红、杏花白等色彩,形成令人陶醉的动人画面;夏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植物的绿色转为葱郁深沉的浓绿,临湖亭外的芙蓉盛开,亦为之增色,将春天的色彩引向深入,使人流连忘返;秋天,绿色转为苍翠,一些植物的叶子转黄或红,一如《木兰柴》所描绘的满山秋叶在夕阳映照下显露的斑斓色彩,无论是“悲秋”的凄凉还是“恋秋”的满足,都在园林之中得以实现,园林的文人气体现无遗;冬天,“天寒红叶稀”,常绿的植物还能使山体显的苍翠,到了严冬,“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作为文人的旷达的胸襟和出世入世的豪情结合着适时的园林,体现出特有的抒情优势。
      2 禽兽昆虫。辋川中各种飞鸟、猱子、蝉、蛩、鱼以及放牧的麝香、獐、牛、羊等,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树林草丛中觅食,或畅开歌喉鸣叫,或在水中漫游,不仅形象生动,富有生气,而且给环境增添色彩,与草木环境相结合,在静与动的互动中,真正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虽是人开,宛若天工”的造型技术给游人以闲逸、欣悦的情趣,更加增添了辋川别业的文人化艺术特色。
      3 山水。青山是辋川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王维所称20处景点多半是在山上,目光所及,是植被覆盖下的山体。因为生产力水平所限,唐代山水园林是以青山绿水为主景的景观,人为雕琢痕迹较少,以自然山形地理走势善加营造,因山借水,因地制宜,力求山水形胜,富于自然意趣,更多的是绿色植被覆盖下所形成的寥阔无垠的壮丽景色。山体构成了园林的主体,使得园林中的草木禽鸟昆虫得以有所居,为文人的情怀制造出了载体,在“仁者乐山”的感觉中,体会仁者的无穷感想。那么,有山必有水,在辋川别业园林艺术中,“智者乐水”的智者的思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古人云“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山无水泉则不活”,是说山水相依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辋水流经辋川,在其中段偏北的一段地势较低的宽阔山谷汇聚而成欹湖,是辋川的另一主景。其他水体尚有长着茂盛茱萸花的沼泽、泉水涌流的金屑泉的泉水,所占比例不大。欹湖之美,王维多有赞美,如《临湖亭》、《南》、《北》、《欹湖》、《山居秋暝》等中都有提及。水中有鱼、芙蓉、菱等,亦有渔夫、浣纱女,增添无穷情趣。王维常和朋友泛舟往来,“当轩对樽酒”,赏玩两岸景色。
      4 亭馆村落。辋川景观主要是自然景象,人工痕迹不多,从王维诗作和所绘《辋川图》中看仅有三处亭馆,两处村落,两处栅栏,一座古关城。文杏馆建在山腰,竹里馆则在山中竹林里紧邻南,临湖亭临欹湖边,可以休憩、把酒赏玩;南、北位于欹湖南北两岸村落兼码头,富有生气,“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村馀照的风景图画;鹿柴养(麝)鹿,木兰柴种植木兰,既可增加收入,又可赏游;孟城坳是一座破旧古关城,也是赏游的主要入口,“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裴迪同咏“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缅怀古人,感慨万千。这些建筑物,朴实无华,与周围的景物相互依存、相互融和,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蕴。
      总之,草木与禽鸟的动静结合,山水与亭馆的掩映互补,是构成辋川别业的重要因素,这也代表了古代文人山水园林建筑的主要特色。
      二 物我两忘――山水审美意识的尽行表达
      王维在《辋川集序》中记述的景点有20处,均与裴迪赋诗点景,反映出当时的辋川是一个水源充足、林木茂盛、风景幽美的去处。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到辋川景点,既有静态观赏点,又有动态观赏点;既有远景,也可近观;既有平视,亦可俯仰。“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即是平视所得,“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便是俯视所见,“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就是仰视所看。形成了距离有远近、空间有层次的景观空间透视关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致。人游其中,回味无穷。
      从整体布局来看,整个辋川谷中的景观是以辋水为中线,各景点分列两岸,因自然地理条件加以植物配置和人工建筑点缀,移步换景。以青山湖水为主景,亭馆村落等只是配景点缀于主景中,多种园林艺术手法综合运用。在以青翠为主色调的色彩中,间杂有桃红、芙蓉花、辛夷花的红萼、白石以及村落、禽鸟等的斑斓色彩,又有季相变化,使得整个辋川谷呈现绚烂明丽的动人景象。“轻舟南去,北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使游人置身南,由清碧浩淼的欹湖隔湖相望北的广阔景象,形成前景、中景和背景配置所造成的层次感,“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近景、远景层次分明,光线、色彩对比协调,宛若中国山水画三远之意境。“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等,又为游人刻画出巧借远山、飞鸟、秋日馀照、白云而成的旖旎景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涧户寂无人”“白鹭惊复下”又借人语、幽篁、涧户、白鹭等体现辋川的幽静;借植物所散发出来的芬芳幽香,纳于景致之中,增添景致的诱人魅力,裴迪《茱萸》、《椒园》赞道“飘香乱椒桂”、“芳香留过客”。在《临湖亭》中还表现了轻舟迎客、临窗畅饮、隔窗相望湖莲盛开的美景,这是框景。各处景点又以小径相通。有如明代计成《园冶》所言:“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 “观山不是山”――辋川景观意境的贴切表达
      在园林中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蕴含于其中而又超乎其外的情趣感受,通过客观的景观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思想,常常是因物移情,缘情生趣。
      王维在仕途上多遇挫折,又随其母信奉佛教南宗。思想折中于儒家和佛学之间,也融有老庄哲学,有着离世绝俗、追求超然出尘的思想,又不能完全摆脱世事,在经营辋川时体现有闲静、空无的审美观,表现了他的超然情趣。在中年购置辋川别业后,经常在公馀闲暇中游息其中,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抛却烦恼,感受生活的轻松和自由,从人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心灵得到自然舒展。正是这种被艺术化、诗意化的生活,把参禅悟道与享受美好的自然结合,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苏轼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再现景色之幽美,使人有无际的遐想,激发游人的艺术感受,玩味无穷。《华子冈》描写的连绵无际的群山,飞鸟翱翔,登临华子冈,不由人生出无限惆怅之情;《木兰柴》落日馀照,秋色胜景,美不胜收,置身其中,怎不令人心情愉悦;《竹里馆》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惬意,体验到一种淡泊、平和、恬静之美,在这样的美景中弹琴长啸,怎不使人怡然自得,有了远离尘世的高雅闲情;“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使人感知到屈原《九歌》的境界等,不由人不产生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爱恋之情。观者的心境随着辋川别业地势的起伏而得以抒发,园林艺术在“诗中画”中营造,而在“画中诗”中升华,这是园林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寄托着王维化作造福人间雨的问世之意。“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借园林艺术寄情于山水田园。表达了山水田园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借助于山势地形“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在山中习养心性,与人相处不拘形迹,甘心隐退,不须猜忌。人的性情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多变,相同的景物,心情不同,感受不同,“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在园林中愉快地倾听黄昏时的蝉鸣,而在郁郁失志、厌倦官场的“草堂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中蛩响。体现出王维既不满现实而隐居,但又希望一展抱负、不愿完全摆脱仕途的矛盾心理。而这些,都是在辋川别业中完成并且实现的。
      辋川别业从总体上来看是以自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偏重于各种植物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间以少量的人工建筑,布局疏朗。在中国园林史上,辋川别业对后世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不仅是因为王维为当时的诗画大家,更重要的是他把山水诗、画的精魂注入到山水园林营建之中,为中国园林发展由“诗情画意”造园创立了典范。
      王维的辋川别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儒道思想是这个园林美学的精髓,既是“独善其身”对“仁”的追求的文化语境,又是“隐遁山林”对“道”的寻觅的意境表达。王维的园林美学不单单是“诗中画”的塑造,更是典型的“画中诗”的烘托。园林艺术到王维这儿,是一个典型,亦是一个巅峰。
      
       参考文献:
       [1] 李征:《园林景观设计》,气象出版社,2001年版。
       [2] 李志红:《王维辋川别业的园林意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 陈铁民:《王维 孟浩然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4] 岳毅平:《王维的辋川别业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6期。
       [5] 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
       杨湘涛,女,1968―,陕西临潼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园林艺术的教学,工作单位:安康学院。
       朱立国,男,1979―,山东聊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美学,工作单位:安康学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美学 园林艺术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