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行走在“取舍”之间:工作和孩子之间取舍的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3-30 05:03:59 点击:

      品德课程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但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存在着一些误区,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误区一:认为教材只不过是个载体,是对话的文本,怎么用我自己作主。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其实,新课程提倡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绝不是随心所欲。
      误区二:追求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是品德课程中重要的资源之一,课堂上如果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深度思维,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就不能较好地实现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误区三:教师们在课前总会搜罗极为丰富的各种资源,拼命地加载到40分钟的课堂里。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媒体手段多样化、课件制作精致化、各种信息多元化,40分钟课堂承载了太多的负担。教师在面对各种资源时“舍近”而非“就近”,许多资源保证了“出场率”,却没有保证“出彩率”,出现“1+1=1”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误区,行走在“取舍”之间,有效整合,合理使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一、把握教材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1.合理取舍、活用教材
      品德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数都需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材几乎罗列了课标中提到的全部12种活动形式,比如辩论、现场调查、教学游戏、情景模拟与表演等。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资源,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遗弃”,而要有舍有取、合理利用。
      2.再度开发、加工教材
      事实上无论教材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部分,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3.丰富内容、重组教材
      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拓展相关内容。在活动设计上尽可能提供多种方案,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二、关注学生资源,凸现教学主体
      1.关注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课程资源。如执教《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春游购物。多媒体展示各种物品及价格,学生自由购物(填写教师发下的表格)。接下来学生清点物品,计算自己所购物品的价值,并小组交流汇报,说明购买的原因。课堂交流时,不少学生发现所购物品远远超出家庭一天的开支,通过讨论深刻理解了“我想要我能要”的内涵。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蕴含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如一位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上了一节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校园生活的真实照片,深深吸引着学生,这些照片唤起了刚入校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应回归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2.善用“对话”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课堂上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种“敞开”与“接纳”的倾听、交流与互动、接受和共享。
      例如教学《自画像》一课,由于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话题,教师可以作个示范。首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语言尽量儿童化,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也乐于向教师、向同学展示自己。
      三、优选相关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1.精心筛选
      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资源入手,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我们所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因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的资源才是有效的资源,并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这就是“就近”原则。只有经过筛选,才能确定资源的利用价值。
      2.有效链接
      “链接”是一个网络名词,指通过指定的项链接到其他相关网页、网站的一种交换方式。我们这里所说的“链接”是指某一课程资源与课堂相关环节、问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因为有了链接,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入、更加精彩,环节的设置、课堂的结构会更加紧凑、更加有效。
      3.整合主题
      主题策略,就是以某一典型事件、现象或主题为中心,定向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一种方法。首先是“扩充”,就是把与主题有关的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围绕主题扩充资源。其次是“合并”,就是实施主题策略最关键的一招。这种合并,就是要求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它包括文本的重组,活动的调整,把相同的资源合并同类项,把相容的资源进行优化。这样,经过整合的资源就是紧扣主题、集中而又丰富的资源。
      总之,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资源、善用资源,有效行走在“取舍”之间,真正为教学服务,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郑和小学)

    推荐访问:取舍 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