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武林》:首载金庸小说的内地杂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5 09:45:06 点击:

      2018年10月30日,94岁的金庸离世。当晚消息传来,各种形式的纪念文章立即刷爆朋友圈,不少人提到:初识金庸,是从 《武林》 杂志连载的 《射雕英雄传》 开始的。
      1980年代,《武林》 创刊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 广州,是中国内地第一本武术类杂志。从创刊起,《武林》 就因率先在内地连载 《射雕英雄传》而一纸风行,圈粉无数,并由此掀起了国内长达近十年的武侠热潮。巅峰时期,杂志曾创造过月350万册的发行量。
      2006年,发行了25年的 《武林》 宣布停刊,退出江湖。《武林》 杂志的兴衰史,见证了中国武侠小说与武术的一段光辉岁月。

    生逢其时


      《武林》 的“出道”可谓生逢其时。1979年1月,國家体委下发了一份 《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之后,体委有关部门组织武术调查组,分赴山西、陕西、四川等13个省、区、市考察。
      这宣告着已经停滞发展了20多年的中国武术,在官方的推动下,正式开启重振之路。这为日后 《武林》 的诞生埋下伏笔。
      建国初期,中国武术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京召开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角吹响,国家体委成立,将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到了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超过百余名运动员表演了包括各类拳术、武术器械、散打等在内的三百多个项目,之后,武术运动在民间迅速开展。
      但到了1955年,由于武术在恢复、发展过程中鱼龙混杂,官方采取了“暂时收缩,加以调整”的方针。“文革”十年,“左”的思想泛滥,使得不少老武术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受到不同程度打击和迫害,大量拳谱资料被作为“封、资、修”的毒草毁掉,武术训练、竞赛活动一度停止。
      直到改革开放后,武术同诸多领域一样解禁。
      1979年,在一次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上,一些老武术工作者提及:假如能有一份正规的武术刊物,可能会唤起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对武术的追求;另外,一些老的武术家也就敢公开出来教拳。
      当时,已经退休的广东省体校教务主任黄鉴衡出席了会议,听闻了消息,决定行动。
      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当时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编辑室主任张泽亮,张泽亮又把情况向分社长邹斯礼汇报,后者向出版总社请示,同意办刊。
      接下来的一步,是招兵买马。
      时间转到1980年。正在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上班的梁伟明赶上“课题要下马”,想换工作,母校广州美术学院一名老师传来消息:“你搞过科研,科普出版社可以出书,你也懂美术,可以去做美术编辑。”27岁的小伙决心“入伙”。
      同时,张泽亮还拉来了编辑室的郭粤生,黄鉴蘅找来了中学退休教师郑树荣,再加上从惠阳农场调来的吕阶云,《武林》 编辑部初创时期六人组成型。杂志由广东省体委 (现广东省体育局) 与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 (现广东经济出版社) 共同主办。
      1980年9月起,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武林》 正式筹办。
      “刊物必须有可读性”,是大家达成的共识。“除了武术的一些专业知识,还包括武林的一些轶闻,怎么把它编成故事,画成连环画,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要把它弄起来。”今年已65岁的梁伟明回忆说。而此后连载引发巨大关注的金庸武侠小说,同样是因为“可读性”。
      由于初期稿源不足,《武林》 的筹备长达半年,提前准备了三期稿件。
      1981年7月,《武林》 面世,创刊号首印30万册,很快脱销。之后,《武林》 第二期的印数即达到70万册,三、四期以后发行有100万册。第二年起,因为“粉丝”的大力追捧,《武林》 由最初的双月刊改为月刊,销量直线上升。

    连载 《射雕》


      《武林》 的“火”与在内地首次连载 《射雕英雄传》 不无关系。
      当时,武侠小说在内地尚未解禁,金庸的文字只能通过一些民间渠道辗转流入,多为好友间私下传阅,更多人不知金庸是何许人也。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革命文学才是正统,像金庸武侠小说这样的“通俗文学”被视为“非主流”,被批判,几近绝迹。
      身处改革前沿、踏着改革节拍的 《武林》 编辑部打算突破一下“禁区”。老编辑郑树荣找到了广东老一辈文人刘逸生,刘逸生与香港文化界有着较深交往,没费很大力,就落实好了金庸、梁羽生小说的转载事宜。而之所以优先刊登金庸作品,据梁伟明称,是考虑到小说内容、叙事方式更适合。最终,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社长邹斯礼拍板同意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
      杂志一出,谁也没想到,很快就卖断了货。“过了几个月还重新回头加印创刊号,邮局说‘不得了,你们赶快,有些人要追小说连载。’”梁伟明笑着回忆。
      几乎就在 《武林》 面世的同时,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任香港 《明报》 社长的金庸。当晚,中央电视台也播发了这一消息。此后,金庸作品在内地逐渐“开禁”。
      但先行者的魅力是独特的,金庸武侠小说的魔力也是惊人的。在那个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的年代,无法数得清到底有多少人因为看《武林》 知道并迷上了金庸,并从对武侠小说的迷恋,进入到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又有多少人对一本杂志望眼欲穿,心心念念。
      有人捷足先登。《武林》 创刊后不久,刚刚毕业分配到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的包慧玲就被派往武林编辑部当出纳。于是,她享受到一个“福利”,拿着尚未出版的全套金庸稿件复印件回家,一家四口共享。父母比她先看完,哥哥和她挑灯夜战,她自己用了不到十天将整部小说翻遍。
      远在安徽繁昌县的王云直到1983年,才无意间在朋友家发现了 《射雕》 连载,嘉兴醉仙楼丘处机大战江南七怪的场景让他至今记忆深刻。他还记得,因为金庸小说,《武林》 在周边人手里的辗转时间几乎不超过一天。

    推荐访问:金庸小说 内地 杂志 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