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描写春节诗句和图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10-23 14:32:18 点击:

    1.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现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关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陆游的七绝《除夜雪》,写的也是除夕夜守岁迎春节: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

    赵丽宏

    2.关于春节的来历 习俗 发展 古诗和有图画的手抄报简单点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短、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参考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

    3.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的手抄报、

    1、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元稹:《岁日》)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元日》)4、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关于春节的古诗多篇

    春节,在古代有很多种叫法,叫元日,年、岁首、新春、新年、过年等多种说法。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中国是一个依靠土地卫生的传统的农业社会,对季节的变化特别重视,因为这代表着一年之中新的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

    古诗文中描写春节的特别多,现参考几首!最有名的要算是宋王安石的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把春节的习俗说的很全,放爆竹、和屠苏酒、贴春联等。最为重要,王安石的这首诗蕴含着中国人辞旧迎新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第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第三首是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与前两首诗不同,这首诗是比较悲伤的。写诗人在除夕夜一个人孤孤单单挖法回家的寂寞之情。

    第四首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我个人认为,这是除了王安石的之外,最好的一首写春节的词。意思是: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5.与元旦有关的古诗和图画

    关于元旦的古诗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
    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7.关于古诗的手抄报

    关于春节的古诗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推荐访问:诗句 图画 描写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