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标本状态正常的意思 中国人生存状态和精神变迁的标本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4:27 点击:

      关键词:《蛙》 生育史 异化 忏悔   摘 要:莫言在新作《蛙》中,从一个赤脚医生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更以此为背景,通过一个乡村医生身份和角色的不断转换――从乡村接生员,到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再到晚年的悔悟,作者进而来考察30年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迁。
      
      《蛙》200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图书的宣传资料上,出版方号称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虽然对于这部小说是否真正触及了国人灵魂最痛处的说法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但是小说却选择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而又独具中国特色的题材――计划生育。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中国乡村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绝对算得上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段深深影响一代中国人身体和灵魂的宏大叙事。一方面,通过30年坚持不懈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成功实现了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中国在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计划生育的实施对中国成千上万的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0年来围绕计划生育的争论一直不断,而它对中国传统传宗接代观念的挑战以及随之带来的剧烈的冲突,在各类小品中都得到了生动的演绎。更重要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强硬实施,特别是过程中执法者的粗暴,对中国家庭精神层面的影响直到今天才显示出来。计划生育政策又显示了某种荒谬和非理性。
      面对这样一个既具有宏大叙事色彩,又具有一定政策敏感性的题材,虽然很多作家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也不断有中短篇小说发表,但是如何在更深的层面上反思这段历史,对很多作家来说,便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莫言《蛙》的发表,在这一重大题材的反映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与其以往作品中的恣意狂佯不同,《蛙》表现了作者难得的谨慎、节制。他更是将视角尽可能设置得很小,巧妙地聚焦于一个赤脚医生――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姑姑身上。姑姑是小说最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作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姑姑的任务就是在计划生育高潮到来时,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而作者的立意也别具匠心,写姑姑的用意是希望从一个赤脚医生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即以计划生育为背景,通过一个乡村医生身份和角色的不断转换――从乡村接生员,到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再到晚年的悔悟,进而来考察30年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迁。因此,分析姑姑人物形象具有的意义,成为解剖《蛙》这部作品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姑姑身份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讲,姑姑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而又性格非常鲜明的人。姑姑身上有着很强的传奇色彩,她根正苗红,早在幼年时期,姑姑就被侵华日军抓进平度城里,有着与日本司令斗智斗勇的传奇经历。这种经历使得人们都对她敬重三分。再加上她天生的豪爽性格,使得她在村子里成为某种权威式的铁腕人物。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接生员,她曾经给无数小孩接生,在鬼门关上,抢救过许多妇婴的生命,在很多人的眼里,姑姑就是送子观音,是无数人眼里的英雄。因此说,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以及对一个家庭的意义。不仅如此,“家庭出身好,模样端正,又是党员”的姑姑也曾有过“出水芙蓉”一般的少女时代,并曾经有过女孩子的梦想,追求过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爱上了一个空军飞行员,在那个红色年代,一个乡村医生看上一个空军飞行员,不仅仅是因为空军飞行员身上的政治光环,当然还受到了其本身高大英俊、充满男性魅力的吸引。然而,因为“太革命,太正派了”,这样的爱情也就少了些许浪漫色彩,她与具有“资产阶级”情调的飞行员的这场错位的爱情,一开始就注定了无疾而终的结局。但也是这场失败的爱情,彻底改变了姑姑的人生命运轨迹。正是这个飞行员的叛逃,使姑姑受到了很大的牵连,不仅丧失了幸福的婚姻生活,而且深陷囹圄,并一度自杀。由于感情的失败和打击,姑姑逐渐丧失了自我,但院长并没有追究她因为飞行员男朋友出逃的附带责任,对此她感激涕零,并坚定了通过实际行动向党表忠心的决心,“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出”。于是在这种不断的自觉不自觉的被规训中,她从一个挽救无数生命的接生员,成为“公社计划生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成为让无数家庭闻风丧胆的女魔头,并一步一步异化为被驯服的革命工具。
      小说着力刻画了姑姑在实施计划生育过程中的“活阎王”形象。小说中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我”的媳妇,也就是姑姑的侄媳妇,请求姑姑给她配一种生双胞胎的药,好让她多生一个。这样的要求虽然荒诞,但也好理解,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姑姑完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拒绝和解释,但是姑姑却另有一套说法,她严肃地说:“你们年轻人,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不要想歪门邪道。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是头等大事。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典型引路,加强科研。提高技术,措施落实。群众运动,持之以恒。一对夫妻一个孩,是铁打的政策,五十年不动摇。人口不控制,中国就完了。小跑,你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姑姑是共产党员,政协常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怎么能带头犯法?我告诉你,姑姑尽管受过一些委屈,但一颗红心,永不变色。姑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现在有人给姑姑起了个外号叫‘活阎王’,姑姑感到很荣光!对那些计划生育内生育的,姑姑焚香沐浴为她接生;对那些超计划怀孕的――姑姑对着虚空猛劈一掌――决不让一个漏网。”在这些完全政治化的说辞中,不仅看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政治动员和实施模式,也看到了这种政治化的动员模式对中国乡村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姑姑略带夸张而又极具真实意味的手势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一个乡村医生应该有的对生命的怜悯,而是一个完全没有个人意志,没有个体自主性,没有反思意识的“一切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做出牺牲,我们不假思索就会这么做”完全政治化、符号化的政策执行的工具化的人物。
      正是奉行着“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决不让一个漏网”的信念,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
      中,她强制性地将无数孕妇流产,将无数男人结扎,一幕幕悲喜剧也就不断上演。而正是打着执行党的政策的旗号,各种带有荒诞剧色彩的野蛮执法也就有了合法性的借口。特别是小说中姑姑驾船追赶怀孕五个月的孕妇,致使孕妇跳河,体力不支而最终一尸两命;为了逼自己的侄媳妇堕胎,不惜“大义灭亲”,扒房揭瓦,“连环保甲”,使尽各种手段,最终又活生生害死了两条人命。对于中国传统的宗族社会来说,这样的举动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甚至被斥之为“恶魔”,而对于一个出身红色家庭,又是受着红色教育洗礼的党员来说,姑姑的冷酷无情又是符合人物性格和命运演变的逻辑的。
      姑姑其实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她不仅一辈子没有结婚,完全没有个人的幸福可言,而且因为她在执行计划生育过程中的一系列疯狂的举动,使得自己成为整个乡村社会的敌人,更可悲的是,姑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合法性,尤其是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野蛮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怀疑和反思。小说中有一段对话,当母亲劝道:“他姑姑,计划生育这事儿,是你自己琢磨出来呢,还是上头让干的?”“什么叫‘自己琢磨出来的’?姑姑气愤地说,这是党的号召,毛主席的指示,国家的政策。”对于自己的愚忠,姑姑也有过一丝的反省:“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不过这样的反省只不过昙花一现,马上便被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压制下去了。
      小说的闪光点在最后的部分。步入晚年后,姑姑这个国策的忠诚执行者,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表达对于在执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戕害小生命的行为的忏悔。这使得这部小说的意义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但是要让一个曾经坚定的党的政治的拥护者,一下子转变成一个虔诚的忏悔者,这样的转变在小说处理上似乎还不够水到渠成,还有很多的抵牾。姑姑的审视,虽然缘起于姑姑惧怕青蛙这个细节,但是这样的细节的震撼力并不够强。姑姑与一位泥塑艺人结婚,与丈夫一起捏出无数泥娃娃,以此来拯救自己不安的灵魂。但是这样的忏悔并不彻底,与其说是忏悔,不如说是悔恨。因为,她的忏悔只是因为对死去的胎儿和孕妇们的悔恨,这样的悔恨并没有深入到灵魂的深处,而对于自己所一直忠诚的信念,姑姑也没有一点的警醒。因此,这部小说还算不上真正的有着忏悔意识的小说,在深度的挖掘上还有很大的余地。
      
      作者简介:范建华,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评论。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推荐访问:标本 变迁 生存状态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