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以形索义”局限性的表现及成因】 形声造的局限性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7:36 点击:

      摘 要:“以形索义”是运用表义字的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汇相互适应的关系来推求本义的方法。按照形义统一的原则,对字进行剖析,从而通过造意找出本义以统帅引申义。通过此类方法具有的原则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文字教学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揭示出“以形索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关键词:以形索义; 局限性; 表现; 成因“以形索义”,是利用汉字的形体进行结构分析从而探求字义、词义的方法,也叫“形训”。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寓义于形是其本质特征。 所以大部分汉字都可以通过形体来分析词义。可见,以形索义,是训诂学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
      一、局限性的表现
      (一)训诂研究中
      分析字形,研究造字意图,以推测它作为构形依据的意义。但是这种象形特征按照形义统一原则过于狭隘,还不能解释它们的字义也就是本义,所判断出现这样的解释只能从字的构形理据上才可以讲通,属于字形的造字理据。在追求字形探讨本义的过程中,有时本字与本义不能相结合,导致我们看到的词义和字义是引申出来的意义,而不是本义。运用“以形索义”的方法不仅是为了探求本义,也是为了加深对汉字为什么朝着这样的字形设计。如果不通过文献及字形上面的分析,难免有时会把引申义作为本义来看,会产生“望文生训”的弊端。
      (二)日常语文学习中
      运用“以形索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字所记录的词义。尤其在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结合训诂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但是,有些人存在一种错误的理论认识,认为现代的汉字是没有理据的符号,在讲解汉字时,只要学生们记住就可以了,这样的方法不利于进行汉字的进一步学习,就会导致整个汉字系统规律的破坏,造成对形声字系统认识的混乱。
      二、产生局限性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在根据字形进行推敲本义时,往往会有主观意向在里面,对于本义说解不是十分恰当。并不是按照本义理解,推衍的意义是不可取的,不着眼字的造字结构,据以寻找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而是借字的形体或者其他构件为媒介,看重字形的构形理据,只能牵强附会。
      (二)字形演变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是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字体,不同字形和改革逐渐形成的。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我们使用的楷书,经过这些大型的变化,为了适应人们客观的需要,由笔意渐进向笔势发展,之后再变为单纯的笔画符号,象形特征则几乎不会存在,形义之间的统一关系相互脱离。
      (三)讹变现象
      由于汉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讹变的现象,有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有汉字发展的外部原因。使用者误解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或者由于汉字自身偏旁部件的近似、简化、繁化等,将汉字的部件写成了与原有部件意义不同的部件,人们很难从现有的字形中去推求造字意图,造成了古汉字形义统一原则的脱离,出现“望文生义”的弊端。
      三、如何克服“以形索义”的局限性
      (一)复形
      我们在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同时,要抓住其“以形索义”的原则,在今文字中有些失去了理据不能拆分的字形,所以要通过文献传承进行复形,复形就是通过历代字形的认同,沿着汉字的发展方向向上探求,恢复构意的字形,使形义统一的关系逐渐的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分析字形识记汉字可以建立汉字的词义系统,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为读古书提供方便。
      (二)验证文献,查找例证
      追溯字义不能只凭字形牵强附会,必须要利用大量的文献语言,即本义不仅要与字形结合,还必须在文献中有考证,参考文献来探求本义,可以避免望文生训,有助于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区分文字的字义和词的本义,避免产生主观原因。
      运用“以形索义”的方法时,要同时和“因声求义”、“比较互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因声而归形、析形,再以形而索义;另一方面贯穿系联意义的引申线索,溯其本义,再以形而证义。这样便可使词义的探求更为准确。”
      有时运用传统的“以形索义”的方法,难免对于字义的讲解感到费力。运用新的解法在教学中可以避免刻板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汉字形义统一关系结合起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俗而不乱,自圆其说,快捷地握古汉语中的本义。
      参考文献:
      [1]陈凤.《“以形索义”的原则和局限》[J],安徽文学,2009.
      [2]戈致中.《“以形索义”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3]刘作晶.《“以形索义”论刍释》[J],教育文化,2009.
      [4]黎千驹.《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
      [5]宋永培.《训诂方法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6]王凤阳.《汉字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7]王宁 陆宗达.《训诂与训诂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8]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代爽(1985-),女,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文字学。

    推荐访问:成因 局限性 表现 形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