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论张大千绘画诗词的主体性哲学精神与审美意蕴: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8:32 点击:

      【摘要】张大千被誉为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其国画代表了近现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作为一个具有浓烈民族文化情结的画家,张大千也是一个优秀的古典诗人和词人。其画大多有题画诗,这些诗歌不仅是画面的注脚,更凸显了绘画的意境。张大千的诗词,文辞质朴、内蕴沉稳、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立意深刻,往往与画面交融,蕴含着张大千的主体人格精神追求,将儒、道、佛传统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有着丰富的审美张力,表达了张大千主体性的生命哲学精神追求。
      【关键词】张大千;题画诗;传统文化;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4-0103-5
      作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张大千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古典”诗人与词人,其诗词创作量大,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立意深刻,往往与诗画交融,蕴含着张大千的主体人格精神追求,将儒、道、佛传统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既有屈原般的爱国情怀,又有苏轼的旷达飘逸,还有佛道的清丽渺远,其诗词的精神文化内涵对浮躁喧嚣的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张大干诗词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内蕴可以理解张大千作为一代画坛宗师的主体性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激励更多的人去研究张大千、热爱张大千、学习张大千,在潜心阅读欣赏张大千的诗画中更好地获得精神陶醉和美的欣赏,从而铸造自己优秀的文化品格和纯洁人格。
      中国历代名人绘画,都喜欢在画面上题写中国传统诗词。李白、王维、杜甫都十分热衷绘画,创制了题画诗歌。宋代苏轼、米芾、黄庭坚等精于书画,擅长书法,倡导“诗画一律”,促进了诗、书、画三者的融合一体。而在近现代绘画大师中,没有人能够超过张大千的绘画题诗。张大千几乎达到了每画必诗的境地,其题画诗词从时间上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从题材上分为咏物、感怀、思乡、览史、赠友之作;从主题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追求、佛道自然的生命体悟、山水花草与风物的赞美、宇宙生命的本体性哲学精神追求等;从风格上表现为或清丽优雅、或沉郁怅惘、或豪迈旷达,不同诗风呈现不同时期的个人情怀、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
      一、张大千诗歌道家美学心理结构
      中国诗歌追求的是意境,作为山水画大师,张大干艺术创作心理更加精妙和独特,他谙熟中国传统美学,其作品在技法表现上追求传统文化心理,其音乐性、节奏性、韵律性及语义性都自觉遵守传统美学原则,体现出古典诗歌中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张大千的“山水画”及山水画中的“山水诗”、“咏物诗”予以表现。张大千特立独行,超然飘逸,胸怀广阔,不为物累,不为相扰,正如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之气势,亦达到苏轼《前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境界。无论是其画还是其诗,最主要的艺术心理是道家的审美心理结构。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其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以心观景,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作百里之迥,以笔墨韵味达到无限的意境。其诗也是以心作诗,遁世修身,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得意忘言。张大干以山水画为主,其画面有多首“题山水图”为名的诗歌。
      《题山水图》之一:
      霭霭岚光欲压眉,溶溶云岭接天低。到头不用回兰棹,绝胜王猷访剡溪。——乙丑之春写并题,大千居士爱大风堂下。
      这是张大千早年之诗画作品,即1925年,张大千26岁所作。非常简洁的一首四言七律,却生动地表现了画面内容及张大千的人格精神追求。画面春色满山,风景秀美,高耸瘦削的山岭逶迤绵延,薄雾犹如轻纱笼罩山际,忽聚忽散,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过雾霭,垂照万水千山,此刻云蒸霞蔚,景色迷人。在江中画舟,流连忘返,无需调转船头,前面的佳境胜过王子猷常常观光的仙境剡溪。“到头不用回兰棹,绝胜王猷访剡溪”集中表现了张大千从青春年少时期,就对名士、洒脱、自由、放浪不羁,钟情于山水自然的道家或魏晋风度的人格追求和向往。剡溪,江浙胜景,魏晋以来一直是名士沙门隐逸栖遁之地。王羲之第五子王子猷曾访之,后来成为众多名士的仰慕之地。王子猷个性张扬,行为乖戾,任达放诞。国学大师钱穆说:“至如子猷之访戴,其来也,不畏经宿之远,其返也,不惜经宿之劳,一任其意兴之所至,而无所于屈。其尊内心而轻外物,洒落之高致,不羁之远韵,皆晋人之所企求而向往也。”李白是写剡溪最多的人,“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李白《淮海对雪赠傅霭》)。剡溪因而成了古今文人墨客、诗书画家追求的一种心灵符号,是一种道家自由境界和人格理想的桃花源、乌托邦理想的寄托之地。1925年,张大千完成了著名精品画作《后赤壁赋》,构图上,巨石斜亘,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画面平远、深远、高远的场景,浑然一体,小中见大,含蓄地表现了赤壁的雄奇壮美。东坡在山崖前端严而立,须髯飘洒,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与山水融为一体,既表现了其博大的胸襟和磊落的性格,又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道家对人生与生命感悟的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张大干的绘画心理,在其早期都已经定型,具有浓厚的传统道家文化的浸染,后来,其青城山的隐居生活,则更加深了其文化心理的构成。
      在张大千题画诗中,表现“清静无为”,怡然自得,逍遥于山水之间,遗世独立精神的诗歌非常普遍,如《题听泉图》:“世缘空尽身无缚,来去悠然似孤鹤。有耳不令着是非,挂向寒岩听水落。”此诗表达了一种解脱尘世束缚后的逍遥自在,犹如闲云孤鹤,毫无羁绊,清静自然,在山泉涧鸣的溪流淙淙的流水声中难得的人生享受。《题山水图》“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只有闲鸥鹭,留得诗^作钓翁”则更是抱酒归去,隐居山林,山溪垂钓,自得其乐。此诗让人联想到早期题画诗南唐李后主为《春江钓叟图》的题诗:
      其一为: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依有几人。   其二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缕茧篓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这首词描述非常清朗优美的自由意境,千里浪花翻滚如雪,一望无际。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相怒放。江岸美景如画。渔父腰挂一壶酒,手撑着一根竿,任意泛舟,漫无目的,喜时畅饮几口,感时高歌一曲。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多么逍遥!张大千“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就是这种无拘无束的快乐逍遥么?张大干在敦煌的时候,作《梦蝶》一诗,犹如庄子梦蝶,慨叹光阴飞逝,人生虚幻。梦里蝴蝶是青城山之蝶,亦为道家之蝶。“广漠荒荒万里天,黄沙白草剧堪怜。从知蜂蝶寻常事,梦到青城石洞前。——辛己年夏日来敦煌,忽忽四月矣。每思青城旧游,则有梦为蝴蝶之感。大千居士爰。世重阳又三日也。”
      二、张大千诗歌禅韵荷花审美意象
      禅是超越自然的大智慧,直指人心、启悟本性,通过禅宗彻悟宇宙与人生的真理。张大干曾经打算学佛,他一生有着浓重的佛禅情节。在他的佛学理念中,人皆可学佛,众皆可平等,因此,他画出了大量生动的佛教画像并配有诗歌,不仅仅彰显出佛的博爱与普度众生的精神,更体现出张大千作品“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内心反省和思考。张大千佛学诗词中充满了典型的禅宗意境和意象。
      古代诗人画家大多有习禅之举,通过诗画表达禅悟。在题画诗歌中,用具体的大自然生动境像为象征,表达自己的禅解,塑造禅宗意境,阅其诗画,禅境、心境、意境及画境融合起来,空灵澄澈,让人顿悟明了0疏淡渐远,心灵空澄的诗风画意,常常体现出的是“意境高超洁莹,具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王维的辋川集组诗、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孟浩然《宿建德江》、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滁州西涧》、柳宗元《江雪》等,无不散发出一种禅宗韵味。张大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禅意传统,十分注重画中之禅,禅意之画。
      张大千青年时代与二哥张善子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因怕头上被烫九个香记,才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但是,佛的理想和境界却影响着张大千的一生。他的荷花、仕女、敦煌画像,无不散发着缕缕佛的禅香。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张大千的禅宗文化精神追求集中表现在他对荷花的情有独衷。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而“莲”就是“佛”的象征。张大千从33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连住5年,颐和园池塘中婷婷玉立、千姿百态的荷花,让他陶醉,他画荷花无数,题诗数十,使他成为画坛千古荷花第_人的“荷痴”,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张大千的画中,有朱荷、粉荷、黄荷、白荷、墨荷、金壁荷,风荷、晴荷、雨荷、没骨荷、工笔荷、写意荷……题字多为“三是鸥世界凉”、“水殿风来暗香满”、“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娉娉婷婷,雍容高贵,清纯超绝,冰心洁白。张大千通过“荷花”,实现了自我与大自然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佛我合一”的高度超然的人格境界。
      张大干所画荷花与众不同,正、奇、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风吹荷叶十八变”,取法自然,观察精微,情感细腻,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以瞬间写永恒”,达到一种灵通而空明的彻悟,犹如《泼墨钩金红荷》的题诗“疏池种芙蕖,当轩开一萼。暗香风襟袖,凉月吹灯坐。”在此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立地成佛。在题画诗中,张大千主要通过荷花系列,来表达他禅意的心灵世界。《题荷花》“袖月飘烟袅袅身,淡浓梳里总清新。江妃自惜凌波袜,肯受人间半点尘?”这首诗取自苏轼诗文“塘上钩帘对晚香,不知斜日已侵床。江妃自惜凌波袜,长在高荷扇影凉。”(《同景文咏莲塘》)张大干与苏轼,都对荷花的昂首挺展姿态、清新雅洁的荷Ⅱ十及清高不俗的个性都予以高度的欣赏和敬慕。
      张大干《题荷花》诗歌有多首,如“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向天涯寻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勾仙池水近三堂,凉月初生独倚廊。身无兰梅同馥郁,肯教小字二分香”,“船入荷花里,船冲荷叶开。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等诗歌,多是荷花高洁品性的赞美。张大干有多幅荷花画作品都引用唐代郑谷《莲叶》一诗的意境:“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诗中荷花的色彩、香味、形象,莲叶在风中的动态都栩栩如生,舟行荷塘、风摇荷叶、荷塘浣纱、鸳鸯戏莲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其另外两首诗歌题画荷“百里平阳荡画桡,绿房翠佩暗招邀。羲之解作南门赏,余韵余风定未遥”、“轻松兰舟隔远天,鳞鳞波漾画楼前。月明南浦西风急,惊起鸳鸯不并眠”表达了同样的禅趣与意境。
      三、张大千诗歌儒家情怀与乡恋情景
      张大千虽然走遍世界,通览五洲,但其骨子里在飘逸、洒脱、遁世、悟道之后,灌注在其血脉里的更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永不停息的儒家文化血液。后半生虽然侨居海外,时时不忘故土,念念不忘亲友。身在巴西,而家居“八德园”完全是中国风格的庭园与景致,遍植松竹、梅花、杜鹃、玉兰、佛手等。写诗作画,恋乡之切,曾慨叹“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虽然张大千的艺术思想涉及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艺术观等等,但儒家文化熏陶出的人格修养是他艺术精神及艺术成功的保障。儒家文化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在具体表现上,儒家非常注重人伦、爱国与道德规范。张大干从小受传统文化影响,他噱慨尚义,人情练达,襟度高胜,是文人相亲的典范。张大干的儒家精神人格表现在爱国、爱乡及对亲情人伦的真诚关怀。
      首先,对祖国及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张大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高度统一的优秀典范,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一生致力于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整理、发掘与创新工作,徐悲鸿先生称他“五百年来第一人”。他生前曾两度跋涉敦煌,抢救性临摹敦煌壁画,使敦煌艺术重放异彩。冯骥才撰文高度赞扬了他的不可磨灭的功勋,“敦煌的文化抢救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抢救行动。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觉醒,显示了我国学术界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以及一一种浩荡的文化正气。”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永翘也同样认为,“正是由于张老抢救性临摹敦煌壁画,才能促使兰州、成都、重庆成功举办临摹敦煌壁画展,政府的保护工作才能随之开始。”张大干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情感伴随一生,即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他在巴西生活17年,却从来没有申请加入外籍,始终保持着华夏儿女的身份。他_直飘零海外,遥望大陆。在国外永远都是一袭长衫,时刻标志自己是中国人。在八德园,他天天喝中国茶,吃中国饭,每年按照中国农历过大年,全家人说着四川话。他始终以“大汉天声”的炎黄子孙而自豪,从无奴颜媚膝。他对民族文化的由衷热爱,使得他虽然是“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但他从来没有将艺术全盘西化,让自己在中西艺术碰撞的时代,甚至当西方写实主义成为一种风潮时,也始终与西方保持着“优雅而从容的距离”,“张大干自学生时即确立从容传承国画的信念,他从日本归来又旅居阿根廷,他与毕加索对话,但从来不认为中国画是弱的,需要向西方学习,他的高度恰恰是从容地与西方艺术对话。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努力宣扬中国文化,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化大使”。张大千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其诗词情感真挚朴实,以情生文,诗兴缘起于民族文化的深厚情节。他的《水调歌头》据东坡《赤壁赋》意所画而题。“横槊发浩唱,酾酒忆临江。武昌夏口相望,山水郁苍苍。何处舢舻千里,当时英雄—世,敛手避周郎。成败渺千古,人物费平章。纵一苇,凌万顷,沂流光。盈虚消长,如波逝水一何长。唯有清风明月,耳目取之无尽,物我足相忘。洗盏与子酌,枕藉向东方。”全诗慷慨悲壮,意蕴深沉,情感浓烈,构思精巧。“洗盏与子酌,枕藉向东方”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缱绻缅怀之情。
      其次,对家乡及父老乡亲的怀念之情。张大千有着最为浓烈的乡情,故土内江是他生命的摇篮,伴随着多少美好的回忆、亲情、友情与乡情。去国远游,何处是家?寄身异域,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处处乡关处处情。张大千多首诗词表现了赤子无限的乡愁相思。“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计,梦中满意说乡关”,“投荒乞食十年艰,归梦青城不可攀!万里故山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十年去国吾何说,万里还乡君且听: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这些诗句字里行间流溢出浓浓的思乡、沉痛、忧郁、惘怅的情绪。1958年于张大千在八德园为自己六十自寿时填词《浣溪沙·六十自寿》:“弹指流年六十霜,故乡虽好未还乡,人生适老更何方?挟瑟共惊中妇艳,据鞍人羡是翁强,且容老子饮壶觞”,把一个长年漂泊异国他乡的老人心境,写得如此感伤而无奈。
      张大千非常注重亲情,在大陆动荡的岁月,他总是通过种种努力接济四川亲人。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旅居印度大吉岭,非常惦记家乡的妻儿乡亲。“万里山隔衡阳远,望断遥天雁字难。总说平安是家信,信来从未说平安”,表达出他对家乡亲人的焦虑心情。《怀祖韩兄妹》、《答六侄》、《得成都来书赋示儿子》等,都表现了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张大干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友情的画家,其大量的诗词,是写给朋友的赠诗,如《答友人书》、《致友》、《和慕禅见赠咏》、《赠张汉卿学良宗兄》、《得友人曼谷书赋答》、《盼友人书不至》等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感谢,志趣的共勉及个人不同时期的心境。
      总之,张大千作为我国画坛的一代宗师,其绘画精神及追求充分体现了大师的艺术涵养与艺术魅力,同时,其题画诗及其它诗词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为底蕴,自觉追求儒、道、佛、释的文化品性,高拔不狂狷,清静不孤僻;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雅空灵而不绝尘弃世;尚友重情而不浊流合污,缱绻乡思而不肝肠寸断。其诗词、绘画意境交融,相得益彰,表现出一个国画大师独特的艺苑风流与美学精神气质。正是对传统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热爱追求,才使张大千成为了真正的国画之魂。

    推荐访问:主体性 意蕴 审美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