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傅作义集团的组成_傅作义将军与水利事业的不解情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45:19 点击:

      1950年7、8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1300多万人受灾,4000余万亩土地被淹。同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了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第一个大工程的帷幕。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时任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对淮河的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傅作义与新中国水利事业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代与河有缘
      1895年6月27日午时,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安昌村紧临黄河,历史上经常遭受黄河泛滥带来的灾害,而傅家在傅作义的父亲这一代以前,世代以耕种黄河滩地谋生,可以说黄河养育了傅家,并且让傅作义的父亲傅庆泰发了财。傅庆泰年轻时在黄河边以摆渡维持生计,每逢黄河水浅渡船无法靠岸时,傅庆泰就亲自背客人上岸,凭力气挣些脚力钱。后来傅庆泰通过借债租船,把山西的煤贩运至陕西去,慢慢地开始有些积蓄。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到了西安,这年冬季特别寒冷,皇室所需取暖用煤骤增,煤价飞涨。于是,傅庆泰一夜暴富,成了荣河县有名的富户。
      幼年的傅作义与河也有着不解之缘。儿时的傅作义最喜爱做的事情有两件:骑烈马,游黄河。后来,傅作义一生做的两件大事情都与他幼年的两大喜爱密不可分,一是领兵打仗并成为将军,二是治水且被尊称为“现代大禹”。傅庆泰生有三子一女,原配夫人孙氏生长子傅作仁、次子傅作义、女傅京子,孙氏去世后,傅庆泰继配崔氏生一子傅作良。所以傅作义是幼年丧母,由继母抚养。傅作义出生的日子刚好是中国农历羊年端午节那天午时,当地人有句俗话说:女生半夜子,男生日当午,都是个好兆头。一个相命的先生曾经捻着山羊胡子对傅作义的父亲说:“看你这个娃子属啥的,属羊的长大一定是吃粮当兵的。”一般孩子都不敢靠近马,生怕被踢着,而傅作义从小就敢骑在不备鞍镫的马背上奔驰,村里的大人见了,都为他的安全担心。因为傅作义生长在黄河之滨,游泳也是他特别喜爱的一种经常性的运动。傅作义从不满足于在小池浅水游泳,而喜爱到黄河里去迎浪搏击。另外,傅作义生来胆大。他的老家地处华北,春季时常有旋风。民间称旋风为鬼风,认为是鬼在作祟,所以当有旋风刮起时,孩子们个个都惊恐地一面跑,一面喊“鬼来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傅作义总是拿着棍棒迎着旋风乱打,旋风过后,他就与人说:“我和鬼打了一场。”对此,安昌村的人经常背后议论傅作义说:“这孩子胆子大,将来或成大事或闯大祸。”可见,他们对儿时傅作义的预测是准确的,后来傅作义的的确确成了一位威震四方的将军;同时他们预测又是不全面的,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傅作义会对中国水利事业有着这么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一位水利将军
      傅作义6岁时进私塾读书,1905年入荣河县立新式小学堂读书。凭着其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的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在学校里均名列前茅。1908年入运城河东中学堂,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少年革命先锋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太原积极响应起义,16岁的傅作义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并率队随起义军总司令姚维藩赴娘子关抵御攻打山西的清兵,随后又参加了李鸣凤率领的起义军攻打临汾的战斗。这也是傅作义戎马生涯的开始。1912年,傅作义被保送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除学习军事课程外,他开始投入精力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这为他后来成为军事指挥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一时期,傅作义父亲的一个举动,影响了傅作义的一生。因为家境不错,所以傅作义身上就有了纨绔子弟的习俗,平时不注意节省。学校寒假时,傅作义从北京回到家中,父亲把他带到黄河边,让他脱掉鞋袜,和自己一同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然后对他说:“我的钱是这样挣来的。”傅作义听后,为自己大手大脚花钱深感内疚,自此养成了一生崇尚简朴的习惯。后来不论做多大的官,他都穿着朴素,一日三餐清茶淡饭,被世人称为“布衣将军”。
      1915年,20岁的傅作义升入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因为学习刻苦努力,步兵科四大教程及射击、马术等,他的考试成绩均是优秀,特别是射击,他弹不虚发,名列全校第一。1918年,傅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老家山西,参加了阎锡山的晋军。1927年,阎锡山接受南京政府的委任,担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一职,晋军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这时的傅作义也已升任为第四师中将师长。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傅作义率第四师附炮兵团,利用奉军换防之机,从太原奔袭深入奉军腹地,并一举占领河北省涿州。不久,晋军各主力部队纷纷失利,被迫撤退回山西,傅作义占据的涿州成为奉军包围的唯一一个据点,成了一座孤城。面对困境,傅作义只得采取固守待援之策。随后,奉军对涿州发起了9次总攻,傅作义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日之久,最后弹尽粮绝。阎锡山鉴于死守涿州已无意义,遂授意傅作义与奉军停战议和。傅作义指挥的涿州之战被称为是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城市攻防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凭此一役傅作义一举成名,并成为军事界公认的能攻善守的军事天才。
      此外,傅作义还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就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他率部在河北密云、怀柔一线参加长城抗战,以近战、夜战、白刃战的方式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6年,他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并率部300里雪夜长途奇袭,收复了百灵庙,获得了驰名中外的百灵庙大捷。抗日战争期间,他相继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五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他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
      历史上的绥远省,位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这一地区在清朝称归绥道,属于山西省管辖。1914年,袁世凯政府将其分出山西,建立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称绥远省,省会为归绥,1954年后被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涿州之战后,傅作义开始走进蒋介石的视野。1931年8月18日,傅作义被任命为绥远省代理主席,同年12月28日被正式任命为主席。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后,鉴于连年动乱,民不聊生,他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案,并积极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这是傅作义发展水利的开始。从1931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绥远省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财政税收增加,这些为绥远抗战准备了充分的条件。随着傅作义军事才能在战场上一次次被展示出来,阎锡山认为自己部下的翅膀硬了起来,开始对傅作义有了防范,阎锡山甚至想让自己的亲信取代傅作义。而与阎锡山有矛盾的蒋介石却趁机多次派大员,或亲自接见傅作义。1939年冬,蒋介石让傅作义在绥远省的河套地区组织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从此傅作义完全倒向了蒋介石。   当时河套面积仅有6000余平方公里,耕地约300余万亩,人口约20余万,国民党正规军10万人。由傅作义率领的10万国民党正规军其实就是10万水利大军。河套地区是绥远省的产粮区,但当时河套地区水利工程十分落后,所以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军民需要。一次,傅作义到重庆去开会。在会议的间歇期,傅作义特地去拜访水利专家王文景,恳请他到河套主持水利工作。王文景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抗战前曾在绥西屯垦队任职,对河套地区渠道水系情况十分熟悉,而且不畏艰苦,事业心强。后来,在傅作义的支持下,王文景曾经长时间担任绥远省水利局局长一职,在水利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任职期间,王文景除了对已有的渠道进行整修疏导外,对险工地段也进行了培修加固,以减低水患。
      每逢水利工程需要军队帮助时,傅作义都会以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名义发布命令,从部队中抽调人员,并由团首长亲自带队分片包干,按期完成任务。抽调部队接到命令后,即层层下达任务进行动员,于开工之前分别开赴工地,认领工段,输送给养,向工程处领取铁锹、箩头、扁担等挖渠工具。待部队集结到工地后,傅作义都会亲临工地召开全体将士誓师大会。在一次开挖水渠的誓师大会上,傅作义曾说:“此次挖渠责任重大,它直接关系着绥西的军粮民食,能否打胜这一仗,与我们抗战胜利密切相关,因此都要把这次挖渠当成战斗任务来执行,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等于丢失阵地,要以军法论处,由个人、班排、连营、团师、军层层向上追究责任,谁完不成任务,决不宽恕,愿全体将士务必好自为之。”此外,如果出现水患,只要用电话将情况报告给傅作义,他就会立即调部队支援。最难能可贵的是部队参加水利工程建设,官兵的生活均系自理,既不需粮食补贴,又不需副食供应,完工之后地方政府只以口头表示谢意就行了。因为傅作义布衣粗食,生活简朴,他带来的部队从上到下作风也很简朴。这在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看来,傅作义的部队有点儿像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八路。再加上傅作义抗战时亲共,与日军作战时,在战术上也类似于八路军,所以,抗战时,日军的情报部门甚至把傅作义部下的第三十五军与新编第三十二师统统错误地划给了共产党。凭此傅作义的部队又被人戏称为“七路半”,意思是这支部队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只差半路。
      据史料记载,1941年,傅作义派出所部第十七师全体官兵约3000人,帮助地方兴修水利,挖渠引杨家河水浇地,使3万多亩耕地及时得到灌溉。后来,人们将这条渠命名为“机缘渠”,以此表达对傅作义的颂仰之情。1943年,傅作义提出了“治军治水并重”的口号,他发放农田水利贷款,大兴水利。同年春,傅作义以军队为主,民工为辅,开挖了复兴渠,改善了五原、晏江两县的引水设施,扩大了水浇地的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在挖渠过程中,傅作义还亲临工地视察。从1941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傅作义带领部队在河套所挖的宽15米以上的干渠达1700多里,宽3米以上的支渠超过1万里,使水浇地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他还充分利用河渠养殖鲤鱼,并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傅作义主政时的河套地区被人们誉为“塞上江南”和“鱼米之乡”,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确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傅作义将军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关注且卓有成效。
      毛泽东点名让傅作义
      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
      抗战胜利后,内战战火重燃,傅作义曾向国民党政府四次提出辞去军职,解甲归田,但未能如愿。1947年11月3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特任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山西、河北、热河、察哈尔、绥远五省军队,统归华北剿匪总司令部节制指挥。”当时的蒋介石既不肯用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更没有任用阎锡山,而是破格重用了傅作义,他显然对傅十分看重,期待他能挽救华北的危局。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天津,傅作义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八项条件,并率领50余万国民党军官兵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乘一架军用飞机从北平的西苑机场起飞,飞往石家庄,然后再到西柏坡村去见毛泽东、周恩来。傅作义见到毛泽东后,想到自己过去曾经带兵与共产党的部队交战,心里有些恐慌,连忙说:“我有罪!我有罪!”毛泽东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和平解放北平,你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你是北平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二人谈话中间,毛泽东突然问傅作义以后愿意做什么工作时,傅作义回答说:“我不想在军队里呆了,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毛泽东听后,对傅作义说:“你到黄河河套做水利,工作面太小,将来你可当水利部长,这样更能发挥你的作用。”就这样,由傅作义出任新中国水利部部长的事情就此确定了下来。其实毛泽东考虑让傅作义出任水利部长的理由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主政河套地区,大力兴修水利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傅作义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他便成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而且一干就是23年,直到1972年因病辞职为止。
      傅作义刚任水利部长时,水利部的个别领导认为傅作义是非党人士,就对傅作义有意贬低、刁难。一次,傅作义乘专车到水利部会堂开会,散会时在停放汽车的位置却找不到自己停放的汽车,后来才知道是有人故意把他的汽车转停到了偏僻处停放。还有就是身为部长的傅作义竟然没有批示文件的权力,而由一位副部长来批示,并形成惯例。周恩来知道此事后,专门批示水利部:以后大小事情,没有傅部长批示,一律无效!今后还要让傅部长列席党组会议,并发表意见。
      毛泽东称赞傅作义:
      “对水利这一行,他是钻进去了”
      刚刚担任水利部长时,傅作义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智南屏说:“我国水利建设任务很重。在水利问题上,我还是个‘门外汉’。要不辜负毛主席和共产党的信任,光坐办公室不成,得多下去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努力做好工作。”在任部长的23年里,傅作义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等许多水利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在治淮工程、三门峡工地和密云水库工地等第一线研究指导工作。当一个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时,傅作义就会亲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他对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年夏,淮河接连两次大决口,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毛泽东与周恩来二人经过商议后,派政务委员曾山赶赴受灾地区视察。回到北京后,曾山在政务会议上发言说,“津浦铁路两旁一片汪洋,一眼几十里都是如此,沿路数百里的河堤全部失去作用,村庄被淹没,怀远县县城的城墙也看不到了。许多灾民挤在一块高地上求生,干部情绪低落。这次被淹没的耕地达3100万亩,冲塌房屋几十万间,灾民995万人,其中断炊的已达109万人”。不久,毛泽东又收到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致中共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转中央的电报,电报中说:“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不仅重于去年,且为百年来所未有,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城市因受淹而迁徙者约23万人。被淹田亩3100余万亩,占皖北全区二分之一强。全无收者2200余万亩,房屋被冲倒或淹塌而已报告者80余万间,死499人。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堕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当毛泽东看到“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这一句时,就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下边重重划了两道横杠。
      8月25日,水利部召开了第一次治淮会议,会议由傅作义主持。经过反复研究和探讨,确定了根治淮河的基本方针是:蓄泄兼筹,上中下游统兼顾。11月3日,在政务院会议上傅作义作了关于治理淮河的报告。1951年3月17日,傅作义第一次亲赴淮河上中下游视察,历时49天。在位于今河南省舞钢市境内淮河上游洪河支流滚河上视察时,傅作义看到在两山之间非常适合建造人工水库,凭他多年的治水经验,当即决定在那个位置上建一座大坝。建大坝时,还请来了德国、匈牙利、捷克等五个国家的水利专家共同设计建造,这就是有名的石漫滩水库。石漫滩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淮河流域上修建的第一个人工大水库,故称之为治淮第一坝,该坝的选址人就是傅作义。在视察淮河下游洪泽湖边的蒋坝时,有一段大约30华里的路程,因为汽车无法通行,傅作义决定和所有的随行人员一起步行。当时出门不带铺盖是不行的,所以随行的工作人员就向群众雇了3头小毛驴用来驮行李,牵毛驴的是从村里雇来的几位女青年,傅作义看到后,立即批评随行人员说:“为什么让人家女孩子牵毛驴呢!我们到了蒋坝托人把毛驴捎回来不就行了吗?”第一次视察淮河结束后,同年6月底,傅作义详细向政务院汇报了自己视察淮河的情况。7月,傅作义又主持召开了第二次治理淮河的会议,并确定了治理淮河第二个年度的工程。
      1952年4月中旬,傅作义第二次视察淮河,对淮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考察。1955年6月初,傅作义第三次视察淮河,对淮河中下游的几个水库进行了认真考察。回到北京后,傅作义出席了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他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减轻水灾害可增产粮棉,以及河流治理情况和防汛、灌溉、水土保持等工作。
      由于经常到水利工地走走看看,在任何场合都非常注意倾听别人发言,他逐渐对水利工作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他的许多有关水利的发言和文章,既综合了别人的见解,也包括了他本人的构思和看法。这时的傅作义已称得上一流的水利专家了。1951年至1954年间,傅作义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和《人民中国》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中国治理淮河情况的文章。这些文章强调了“一定要根治淮河”的目标,指出“三省(指河南、安徽、江苏——笔者注)共保,一起动手”的口号是毛主席提出的,阐述了淮河治理规划及其成就,并提到一个三河闸就可以把淮河的大部分洪水拦蓄在洪泽湖里,既可免除苏北的水灾,又可灌溉苏北农田。1953年7月和1954年8月,傅作义在《人民中国》上分别发表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和《中国水利建设的新成就》两篇文章。因为《人民中国》以英、日、俄三种文字出版,因而文章发表后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水利同人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听完傅作义的发言后,多次对别人称赞傅作义:“对水利这一行,他是钻进去了。”
      傅作义每次到水利工地视察时,不但了解工程情况,还要看看工人住的工棚和民工的伙食情况,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傅作义患有胃病,需要少吃多餐,每次出差时,他就带些馒头干,不时地嚼两口。傅作义还患有心脏病,每到一个地方视察,需要登高时,傅作义会照例先服硝酸甘油药片,以防止心脏病发作。繁重的工作终于压垮了傅作义的身体,1972年10月17日,傅作义向中央提出辞去水利部部长的职务,并得到了批准。傅作义认为:自己健康欠佳,不能正常工作这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一种贻误。
      1974年初,傅作义被确诊为癌症。4月15日,已患癌症的周恩来获悉这个消息后,不顾自己刚刚做完手术、身体十分虚弱,仍亲自到北京医院看望傅作义。在病床前,周恩来俯下身子,在傅作义耳边深情地说:“毛主席叫我看你来了,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大功。”傅作义听后,嘴角颤抖着,眼含泪花。4月19日,傅作义逝世,终年79岁。4月23日,傅作义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毛泽东等领导人送了花圈,周恩来主持追悼会,叶剑英致悼词。
      1974年6月22日,香港《大公报》刊登题为《忆傅作义参加祖国水利建设事迹》的文章,充分肯定了傅作义将军对祖国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海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题图 傅作义视察水利建设
      责任编辑 潘 瑀

    推荐访问:将军 不解 水利 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