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毕业实习 > 正文

    【孟非,随遇而安,命运没有拐角】随遇而安孟非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49:36 点击:

      不喜欢人生被设定,不喜欢给自己设定目标,只是顺应人生,而后努力,一个自称并不算太有激情的人,造就了一段在别人看来充满激情的人生。这就是《非诚勿扰》当家主持人——孟非。  联系孟非,很顺利,发去短信,他很快回了,采访约在第二天上午10点。
      有媒体评价,孟非是一个让所有媒体人都不能全面了解的人,因为在采访中他保持的距离,以及在采访中他简洁的回答,很难让采访深入下去,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非诚勿扰》节目现场,孟非总是在现场妙语生花地出现点睛之语;在采访中孟非也是一样,只不过他的回答非常精短,他似乎就坐在那里,等待你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漫不经心地回答。
      其实在采访孟非之前,我设定了想了解孟非这40年来的随遇而安,后来知道,这样的设定对于孟非来说,是错了。
      于是我的采访,没有按照原来规范的路线,而是与孟非聊到哪儿就算哪儿。
      还会再去西藏,下一站目的地是林芝
      在各地旅游时,孟非大多数时间都是独来独往,并且都是短短的两三天就走了个来回。
      可是说起新疆,那个在1994年去拍记录片待过3个月的地方,孟非印象犹为深刻:“在新疆这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几十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民族生活在一起,在那3个月里,我目睹并感受到各种民族文化的交融、历史渊源的传承以及各种罕见地貌的壮美,那都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其他民族的群体里,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用心去感受养育他们的山水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不是一个旅游者去新疆玩儿上十天半个月便能够体会和收获的。即使我现在再去一次,不论以什么方式再去,也不可能和当年有相同的感受了。”
      在旅游当中,新疆确实“让我有一种灵魂被一击而出的感觉,没有任何原因”。
      去年的明,孟非第一次来到西藏,虽然是第一次,西藏却是孟非一直想去的地方,他对西藏最感兴趣的是信徒们的宗教信仰。
      于是,孟非在西藏拍了很多照片。我问他镜头下的西藏是怎样的,孟非说:“天儿特别蓝,空气特别好,空气里都有种圣洁的味道。”在大昭寺门口,孟非被几个喇嘛认出,可是喇嘛们最终没有与孟非对话,孟非猜测:“也许他们不好意思打扰我吧。”
      在西藏仅有三天时间,孟非留给了拉萨、纳木措、拉萨附近的小庙——聂塘卓玛拉康。孟非在拉萨,从不同角度去看布达拉宫。“我从大昭寺的金顶上远望布达拉宫,它是一副模样;走到它跟前,它又是另一副模样,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总是让人肃然起敬。不走到它跟前,你是永远无法想象它的宏伟与高大。”
      我问他在博客中曾看到他写过,非常讨厌跪拜礼仪,那对于磕长头这样的事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那不一样,我讨厌的那种跪拜礼仪,是俗人当中,世俗的交往里我讨厌跪拜的礼仪。但在宗教里不一样,宗教里有一种神圣的东西,它是对神灵信仰的一种崇敬,和普通人世俗的交往不一样。这不能类比。”
      “还会想再来西藏吗?”
      “会啊,我的时间非常有限,也没有大段的假期,只能用一些短暂的时间旅行。下次去西藏就想去林芝。”
      孟非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一个人去旅行,偶尔也会带上老婆和孩子。“我享受任何一种旅行,旅行总是能让我享受别在一个地方呆着的快意。”选择旅行的目的地时,孟非特别强调:“如果带上老婆和孩子去旅行,我会选择坐车时间不要太长的,住宿条件比较舒适的,道路情况,安全情况都比较好的地方。如果住宿条件差点,旅游接待能力差一点的,没怎么开发好的地方就适合一个人去。带孩子,可能就会选择舒适性好点的地方。”孟非对于自己家人的照顾、爱护溢于言表。
      光头男人随遇而安,自嘲寡淡
      孟非去年推出的新书《随遇而安》,在书的自序中写道:“这是一本寡淡如我的书,如果有人肯读完它并由衷地认为很有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我在采访前,将《随遇而安》看完,的确孟非的书里每一章都没有浓烈、煽情的语言,甚至连华丽的词语都不容易看到,孟非在用一种平淡如水的语言叙述他在重庆欢乐的童年,在南京无比灰暗的中学时代,还有在印刷厂的经历,以及如何转身成为电视台的记者、编导、制片人,及至目前《非诚勿扰》的主持人。他的任何一个篇章里,都是缓缓在叙,没有渲染,没有鼓动,就是平实地记录,没有花哨和噱头,他所说的寡淡无味也许正是如此。
      在采访中我渐渐明白,这个光头男人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不紧不慢,如他自述中所说的一个普通人。只不过因为《非诚勿扰》,将他推上聚光灯下的舞台。
      “谈谈您认为的随遇而安吧?如果真的一切都做到随遇而安,是否您现在还是印刷厂里的工人?”
      我抛出的问题,终于让孟非一直简短的回答,有了几句话那么长:“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最基本的追求,比如你总想日子过得好一点吧,你总想收入高一点吧,你总不想那么穷吧,总想找一媳妇结婚吧,这些都是人生最基本的追求。你不能说,这些都没了,就这么活着吧,有口饭吃,喘口气就完了。我认为的随遇而安,也不是这样。我在印刷厂也好,还是在电视台做临时工也好,总希望生活过得好一点吧,总得为这个努力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没明确的目标,我也没有定下目标说我非要怎样。在印刷厂的时候,我就只是想着我们工厂的效益能不能比别的厂好点,工资高点?我那时候就干的是体力活儿,我只是想,我哪天不干印刷工,我干点比这个轻松一点的活儿,钱再多点。这种愿望总有吧。随遇而安,不是说我所有的目的都没有了,我又不是出家人。”
      生活过得好点,这就是他原发的动力,朴实而自然的原动力。
      孟非之所以出书,也是被动而为之,有太多的记者将他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而且大多加入了作者自己“合理”的想象,再加上“知音体”的文字风格一度流传甚广,于是孟非觉得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
      有了孟非的《随遇而安》,我想对于孟非的个人成长经历已无需再在这里赘述。其实在孟非的字典里一直不能容忍“低潮、低谷”这样的词语,当我问起他在工作中会不会觉得有低潮期,他说:“做什么节目时间长了都会疲累,任何职业都会有这样的倦怠,看你怎么看这种事了,别太放大它,觉得我就腻得不行了,就要崩溃了,不至于。其实我不能把它叫做低潮,相对低潮,那高潮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高潮。”   他总认为人生无非就是那么过来的,无所谓低潮和高潮,也没有特别的折磨与厚待。其实面对命运给他的每一次安排,他不过就是顺应了,而后努力了,就像命运根本没有拐角一说。
      骨子里带着一丁点邪气,不喜欢人生被指导
      作为《非诚勿扰》的主持人,我们在节目上常常看到孟非自嘲与自我批评,却从不去给嘉宾实际意义的引导,他的幽默与智慧,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他将自己的幽默奉为上帝的一点小恩赐。
      “我不喜欢被指导的人生,也从不去说教别人,做节目也是如此。”
      “我不太能接受对别人的人生进行教导,特别大义凛然的,总觉得自己掌握着真理,或者要给人以启示、启迪。就像春晚的小品一样,你就让人简单地乐一下高兴一下不行吗?不行,我得告诉你做人的道理,我不太受得了这个,谁也不是傻子,干嘛要听你教导啊。你就觉得你的人生真对别人有那么大的指导意义啊。真没有。”
      “讨论一些事吧,你说说你的想法是可以的,每个人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利,说说你的看法就好了,人家觉得有道理呢,人家就记在心里,人家觉得没道理呢,可以跟你讨论,你别把自己放在一个我要指导你的人生,给你教化,给你当头棒喝,你要听我的,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千万别这么想,我也不觉得谁有这资格。或者某些成功人士,你就觉得你成功了,你了不起,你就可以教导别人。真别这么想,特傻。”
      触及到孟非思想上的事,他倒是侃侃而谈。我大胆地从他的言谈中推断“在您的骨子里其实有一点邪的味道,是这样吗?”我还试图解释一下我认为的邪,可是孟非无比敏锐地肯定我:“对,我理解你的意思。的确如此。”
      当采访进行到最后,我不能免俗地希望谈谈他的家庭,孟非非常官方地回答:“我的家庭就是一个挺普通的家庭,普通人家庭里有的快乐,我也有;普通人家庭有的烦恼我也有。我的家庭和绝大多数的家庭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孟非与所有的媒体都保持着足够的警醒,他有意识地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
      对人生没有太多设定的孟非,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他所经历的无非是借一处平台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借他的好友评价本色孟非的话作为我们这篇采访的结尾,我个人觉得非常贴切:“正像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样,孟非最可贵的,是在红地毯上走多了,却依然能很适应地走在马路上。”正是如此。
      采访手记:
      采访完孟非那天,仍觉意犹未尽。
      想起孟非在书中写过:“有个女记者采访我,半个多小时后实在忍不住了,绝望地对我说‘就你说的这些东西,怎么写得出一篇稿子来啊’?”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采访完也有这种感觉,惜字如金的孟非保持着与所有媒体人的疏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保护着自己与自己的家人,他并不喜欢被媒体打扰,不喜欢别人言之不实。
      于是我的采访第一次偏离了自己预设的方向,他对于自己经历的任何一种生活,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于是我无法给予读者更多关于孟非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之语。他本是个不喜欢被教导的人,自然也不喜欢教导别人。于是我的采访稿也只能原样呈现,哪怕缺少许多趣味。
      他不需要我们去为他树立形象,在他的节目中,他的形象早在那里,不需要代言。生活中的他。工作中的他都更向往随遇而安,也正是他的随遇而安,让他走到了今天。
      在采访中,他不喜欢概括,不喜欢归纳,也不喜欢被引导,这就是孟非。

    推荐访问:随遇而安 拐角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