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艾丰视角下的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个人视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49:57 点击: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   艾丰进入《人民日报》开始新闻生涯是在1981年,几乎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即将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捧读艾丰传记《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读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位名记者、经济学家的个人风采,而是以他的视角记录的30年改革开放史。
      传记作者认为,对于艾丰那一代的记者来说,有种挥之不去的历史责任感,用艾丰的话来说,就是“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虽然艾丰的本分是做经济报道,但事实上他却为改革开放奉献了不少创见,传记中对此作了详实论述。对于三农问题,他就提出过“增加农民收入”的超前观念,被写入中央文件;他坚持并挽救了“农业产业化”概念;提出小城镇和城市化。他提出企业要进“资本运营”;对“恨能人”、“恨富人”的“两恨文化”作了深入的阐述,理性辨析“贫富差距”。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他提出15条对策,其中,“文化力”对策等卓有远见。如今,这些创见有的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化为经济常识,有的依然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神经。
      传记中还描写了艾丰与不少企业家的交往,为鄂尔多斯、长虹、青岛啤酒、张裕、张瑞敏等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倾注了关心和帮助。与此相联,他强力倡导并启动了名牌战略,为民族企业的成长进行创造性的服务。艾丰为什么会这样呢?传记作者分析说,艾丰深深了解企业家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价值,他的观点是:“企业家阶层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出现过的阶层。企业家阶层形成之日,就是改革开放成功之时。”
      艾丰为什么会逐渐进入这样的角色呢?传记作者也力图给出正确的答案。
      科学的方法是可能的答案之一。艾丰方法的核心是接“地气儿”,到实际中、到工作中、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农民增收观点的提出,正是建立在派出六位记者到农村采访了一周的基础之上,最终从一位农村老太太口中得到了“就缺钱”三个字,艾丰敏感地觉察出了它的份量;资本运营的概念,则是他亲自到春兰采访时总结实践的得意之作。有了“地气儿”,理论和报道就多了真实的力量。
      艾丰的方法还集中体现在他的辩证思维上。这位以新闻为“妻子”,以哲学为“情人”的学者,在专著《中介论》中提出了“一分为三”的理论,跳出了“姓社姓资”的二元论模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改革的理论见解。正是这样的思维方法,使他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更具多元视角,也使他的报道跳出了脸谱化、模式化的路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新闻界,艾丰的理论水平是公认的。现今活跃在新闻传播业的记者编辑们,大多读过他的两本“方法论”:《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新闻写作方法论》。以方法论来统领实践性极强的采访和写作这两项新闻业务,这开了新闻学界的先河,一洗新闻无学的歧见,提升了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与研究层次。
      当然,艾丰在这30年里走过的路,也是观察新闻传播业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独特视角。艾丰先后供职于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这是两张曾经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中央级主流报纸。而艾丰在这样的平台上所进行的经济报道,自然与改革开放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艾丰所实践和总结的种种方法,以及由他始作俑者的不少事业,价值依然恒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传媒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报道的对象、受众、观念和话语方式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学界和新闻界的功能和作用也发生了转化。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有待我们吸取艾丰的精神实质去研究和对策。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