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浅析中小型出版社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48:48 点击:

       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出版社之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些大社、名社其码洋和利润的增长,势力的扩张都呈现上升态势。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中小型出版社的生存之道何在?
      
      一、明确做专做特,稳定立足之本
      
      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千军万马”挤占中小学教材、教辅市场。问题是,在赚取一定利润、勉强维持自身生存时,这种出书方式能不能树立起出版社的形象,打出自己的品牌?
      但也有如青岛出版社那样的,摒弃了中小型出版社泛主题出书的套路,明确了要走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的出书思路。作为一家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和综合性出版社,他们明白如果选题小而全,规模总量一大就会成为包袱,于是从2001年开始进行战略调整,果断地停掉了计算机等不占优势的图书类别。经过几年发展(据开卷公司调查),2007年1月,市场占有率为0.52%,在全国零售市场排名第39名;其中生活类图书排名第3、大众健康类图书排名第2、美食类图书排名第3,使得出版社的利润每年都以两位数速度递增。又如,上海音乐出版社以出版钢琴体裁图书形成自己的品牌,不但在规模上形成优势,而且在单品种图书上取得可喜业绩,成为该社重要经济支柱,例如出版的《汤普森钢琴教程》单本发行近50万册。
       国外同样有一批中小型出版社规模不大,但特色明显,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滋润”。比如1997年到2003年,日本出版业出现了连续7年的负增长,被业界称为“出版大崩溃”。许多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中小出版社,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像创业于1997年、员工人数只有8人的迷踪出版社,做足“指南书”的文章,在东京、大阪等几十个都道府县推出了38个版本的《和孩子游玩场所的指南》,在14个都道府县推出了14个版本的《和孩子一块培养孩子的指南》。他们成功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各自出版领域里做专、做精、做强、做特,从而杀出一条血路。
       可见,出版社规模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形成“小而特”的办社之路,依靠特色吸引读者,依靠特色开辟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特色,就不会有市场优势,也就没有了竞争的优势。现在一些中小型出版社感到生存危机,正是因为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运行机制,不专、不精、不特,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是力图改变这种现状。
      
      二、瞄准小众群体,寻求发展契机
      
      出版是分读者、分市场的,既有大众读者,也有小众读者;既有大众市场,也有小众市场。其中不乏有一些薄弱环节,包括一些市场容量很大,但现有图书还不能完全满足读者方方面面需要的市场空白;还包括一些市场容量不大,而常被忽视的领域。这些领域现有图书品种少,行业内存在一定的读者需求,但一般的大社往往不屑于此类项目,这就给中小型出版社提供了机遇,只要抓准了切入点和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之做强做大,同样有可能发展成为出版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也就是说,可以“做小池塘中的大鱼”。
       例如在著名的“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是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撰写的一本引起广泛关注的图书)中讲到,经济重心正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短头”,向多品种小批量的“长尾”转移。“长尾”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不好的市场,只要有合适的产品满足需求,平时被认为是很小的市场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这可以成为中小型出版社开发细分市场的动力。这些品种可能难以进入到排行榜中的前几名,但由于它们定位精准,少有竞争,销售周期可以很长,成为出版社的看家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类图书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对于每一本图书都要精心制作,平庸的图书是没有市场的。
      
      三、依托强势群体,开发多种合作
      
      中小型出版社规模小、出书品种少、畅销书更不多,本身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渠道建设,发行部门“嫌贫爱富”,多喜欢与大社、名社合作,常常受不到重视。这给中小型出版社的生存带来威胁。因为营销是生存之本。
      浙江新华发行集团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带了个好头,他们以前瞻的眼光看到了小众市场的潜力,于是率先邀约一批中小型出版社共筑社店和谐,为小众、小量的图书的发行提供渠道。哈尔滨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等一批中小型出版社,在浙江市场的销量连续两年的增幅都在50%以上,其销售绝对量在浙江新华发行集团800多个供应商中均排在100名之内。这说明中小型出版社的图书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关键是中小型出版社要抓好产品的建设,同时也要主动与强势群体联合,共同发展。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联手共同组建“新华百家出版编辑部”也是中小型出版社与强势群体合作模式之一。该编辑部充分利用上海新华传媒的渠道优势和信息优势,负责编撰由上海新华传媒提供的图书选题,做好图书出版的前期工作,定稿后交百家出版社出版。
      
      四、利用专业优势,拓展多种经营
      
      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是其他出版社所不具备的。如何将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拓展多种经营的资本?对于渴望在新的出版形势下,在日趋严酷的竞争环境中希望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的中小出版社来说,这是尤为重要的。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近年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由于具有摄影方面的优势,除了推出实用摄影技法读物、具有福建地域特色有关寿山石、瓷器等鉴赏方面的图书以外,还将各种图片资源进行整合,以期得到多次、充分利用出版社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和专业优势。2006年利用自己拥有独特图片资源,成功地在英国、澳大利,以及中国台湾、澳门举办了“魅力福建”图片展。另外,还利用出版社的网络平台,建立起了“大海峡图片库”,充分将手头的图片资源的潜力发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锻炼编辑队伍专业技能、网罗各类专业作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当前的出版实践中,专业化出版的实质就是出版社利用自己的实力去搏弈市场的过程。生存空间减少、不能持续发展的不一定是中小型出版社,而是没有品牌优势和缺乏特色的出版社。中小型出版社只有坚定不移地选择专业经营的战略,在“专、精、特、新”上做足文章,才能创出特色,逐渐凝聚实力和竞争力,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推荐访问:之道 浅析 生存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