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揭傒斯 [论揭奚斯的讽喻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5:16 点击:

      讽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讽喻诗,又称怨刺诗、嘲讽诗,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通过描述某件事物来说明一个道理,使人明白,带有讽谏之意。《毛诗序》曰:“吟咏性情,以讽其上。”李善注曰:“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一代有一代之诗歌”,文学的承递和嬗变使元代讽喻诗有其独具的特点。揭奚斯作为“元诗四大家”之一,生于阶�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元代,因此,他的讽喻诗不但折射了其忧国恤民、兼济天下之志,而且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表�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一)生平和思想

      揭奚斯(1274―1344),字曼硕,元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元诗四大家”之一。揭奚斯一生经历了元朝从混乱逐步走向相对安定,而又逐步走向混乱的时期。他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即四十岁以前居家或漫游阶段及以后仕官或闲居阶段。揭奚斯被誉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既具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同时又因文学的注入而熠熠生辉。
      首先,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参加编修辽、宋、金三史的过程中,他研习前代王朝的盛衰得失,探求历代人民的心理渴望,无数的兴衰成败和流离思所的史实冲撞着他的头脑,震撼着他的灵魂。因此,在现实中,他感同身受,以一位历史学家的眼光去体察世界、看待问题,讴歌人民的痛苦情感与要求。
      其次,历代文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揭奚斯作为一介文人,他也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影响。他由一布衣步入官场,七年间虽然仕途坎坷,生活之路也如“波浪掀舞”般的多艰多难,“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但他的满腔致君尧舜和兼善天下的抱负未曾泯灭。他的讽喻诗的内涵与其兼济天下的意志是一致的。客观的人生境遇和主观的个性抱负,使他胸有寄托、感慨遥深,所以他情寄辞中,将满腔的感情发之于笔端。难怪有人说:“在‘元诗四大家’中,揭奚斯写的讽喻诗最多。”

      (二)讽喻诗的内容特点

      第一,揭奚斯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贫困。作者情寄辞中,深情表达了对人民的疾苦状况的关心和同情。如他的《雨述三篇》,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闽中地区酷热瘴疫流行,可怜人们衣食无着,颠沛流离,“明知地恶去未几,可怜生死相追攀”。又如《临川女》诗,写一户世代为人佣耕的贫家盲女,由于父死家贫,母兄忍痛要将她淹死,幸为一好心人相救获免。诗中在叙述盲女得救后,写了“我母为之忧,我邻为之欢”的场面。母亲见女儿不死,理应高兴才是,为什么反而忧愁呢?诗中痛诉:“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把那时候活生生的社会悲剧揭示无遗。在《大饥行》一诗中,诗人在大饥之年的所见所感也诉诸文字,对民不聊生的惨况进行了揭露并寄予深厚的同情。
      第二,对元代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在封建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任人欺凌。毛泽东同志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至于女子,除了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要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对此,诗人也作了多方面的反映,如《张节妇诗》、《廖母诗》、《祖生诗》、《去妇诗》等等都是。
       其一,诗中写了被遗弃女子的不幸遭遇。他在《去妇词》的序中写道:“……因托去妇为之词,非徒欲传其事,抑以示风戒云尔。”诗中叙述了一贵家女嫁给了一江东士子,谁知他却早有妻子儿女,一夕竟遗下她逃去,使她陷入被遗弃而又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全诗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细致描述了富家女遭受遗弃,悲伤绝望以致决不再嫁的痛苦而又坚定的心理过程。诗人在这儿提出“以示风戒云尔”,实际上就是封建夫权制度统治下的妇女的问题。
      其二,揭奚斯的诗对宫女也给予了注意,他不仅同情宫女,而且把宫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写。其中诗以《李宫人琵琶引》为最。李宫人是元代著名琵琶演奏家,世祖至元时被征入宫,后年老放出。诗四句一转韵,层层递进,以李宫人身世为贯穿脉络,对幽居深宫的宫女表示深切同情。李宫人幼年入宫,歌筵舞场,独压群芳,一曲千金,宠通非常。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随着岁月的流逝,李宫人花容憔悴,无复当年神彩。年老的李宫人被放回,她的绝技仍无人能比,时时被诏入宫中,但她的心情犹如手中弹出的琵琶绸一样,抑郁不畅。皇帝的赏赐堆满了,但她的青春已如落花飞絮,无法挽回。在深宫幽闭的岁月,葬送无数宫女的青春和幸福,揭露了封建帝王广选妃嫔宫女制度何其残酷。
      第三,对统治阶级的政治弊端进行了揭露。揭奚斯的诗中深刻揭露了朝廷弊病和横征暴敛、沉重的徭役兵役给百姓造成的苦难。如在《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政序》中言元朝学政荒芜,“甸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诟病之风未除”,“职教之图臃肿腆月忍,孳孳焉规锱铢,计升斗,是急使并缘之吏间窥隙伺,日相与为欺”。《渔父》中写道“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杨柳青谣》中写道“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送户曹掾子孔昭赴南台掾》也道“郡县非无贤守宰,贪即为能廉即妒”,“匡当海内岁大侵,父子相残莫之顾”。
      第四,揭奚斯在讽喻诗中还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作者的忧国之志,忧民之心在《高邮城》中可见一般。皇庆元年,揭奚斯由家乡赴京谋官,途径高邮(今属江苏)黄淮流域是宋末遭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地方,水利设施几乎荡然无存,人民流离失所。元统一全国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民措施,但又连接遭灾,恢复缓慢。揭奚斯这次上京沿途所见,无非是赤地饿殍。因此,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忧国忧民之感时时在他的诗中流露出来。然而在行经高邮时,竟意外地看到战争中所筑绵亘盘桓、坚逾铜铁的城墙上下,麦满陇、桑成行,仿佛进入桃源仙境,一股希望天下永远太平、四海一家,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不觉从心中溢出。“但愿千万年,尽四海外为封疆,终古不用城与隍”。
       此外,揭奚斯讽喻诗的内容,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他还提出其它一些社会问题。如劝奢侈腐败,他劝勉友人说过“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 因为清廉则寡欲而存公心,公正则处事妥贴以理服众而政通人和。又如针贬嬖佞习俗,讥诮执政官吏,或讽刺阿谀谄媚之徒等等。总之,他的讽喻诗,反映问题真实,涉及面广,深刻反映了元朝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三)讽喻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描写手法取径特别,善于采用旁衬、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历代写善乐伎人的诗不少,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形象、细腻著称。揭奚斯的《李宫人琵琶引》虽也受其影响,但在描写手法上取径各别。白居易是作具体的描写,揭奚斯采取的则是用旁称、对比的手法来写李宫人演奏技巧,机运虽别,但寄托对主人公的同情是一致的。金圣叹批《西厢记》有“烘云托月”法,他说:“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在于云者,意固在于月也。然而意必在于云焉。”此诗正用此法,诗的立意是对李宫人身世表示感慨,但放笔极写立宫人技艺超群、倍受宠爱,以之比昭君,言其“一曲千金”、“新生万变”都是为烘托她。“形容渐改病相寻“、“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写极盛正为写衰老凄凉。因而全诗顿挫分明、收纵得宜、用意整密,故胡应麟《诗薮》特赞此诗全篇可观,不像其他人所作局促逼仄,有句无篇。
      第二,引“民间歌谣”入诗。民间歌谣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它是抒发�心情感,愿望和理想最好的媒介和工具。因此,许多文人在创作中都借鉴这种形式,引“民间歌谣入诗”,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特色。揭奚斯也看到了民歌“含思宛转”的特色,并有意在诗中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采用“杨柳青谣”入诗,在《杨柳青谣》中写道: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蓠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蓠旁。
      在《女儿浦歌》一诗中,他采用民歌体描写了女儿浦边的渔民在风浪中的艰苦生活,“湖中日日多风浪,湖边人人还白头”,表现了劳动人民刚毅勇敢的品质。
      这些活字活句都采用了歌谣的形式,在章段结构上两句一首;在用韵上每句押韵;在表现手法方面运用比兴、夸张、重叠等。笔法婉转流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揭奚斯引“民间歌谣”入诗,在形象、音调、表现手法上吸收民歌特点,再经过他的加工创造,使他的讽喻诗显得更为凝炼集中。这些诗不仅饱含了诗人深沉感慨的情绪,又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第三,注意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在部分诗中,揭奚斯不仅直接叙述了事实,而且,还进行了理性的评价,通过叙事和议论相结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艺术表达效果。如《祖生诗》,叙述完祖生母子的不幸遭遇后,对所写的诗做出评价“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这样,“卒章显志”,寄予了诗人对祖生母子深切的同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加强了此诗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揭奚斯讽喻诗的不足之处在于时有摹拟之作,有时刻意求工,而有雕琢之迹、气力稍弱。要是一失,此亦为有元一代作家之通病。
      总之,揭奚斯的讽喻诗内容丰富,反映的问题真实广泛,他以儒者的情怀、史学家的眼光去体验生活、观察社会,将个体性情融于诗中,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思,兼济天下之志。他的讽喻诗不仅秉承了以前的创作手法,同时还进行了创新,有其独具的特点。在这些真实而又朴素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揭奚斯那深沉的感情和正义的灵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并且通过这些诗句,我们还了解到了元朝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人情。揭奚斯的讽喻诗既有它的审美价值,又具有史料价值。

    推荐访问:讽喻 论揭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