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9-01 12:06:22 点击:

    文库编辑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一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您喜欢的更多同类文章:教案  知识点  上册  九年级  语文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

      朗读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爱,是大自然的赐予;
    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

      二、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我所思:人生的意义

      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3.文章主旨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板书      我看    自然之美

      穆旦  我看    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我思    人生意义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

      【核心素养解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朗读课文。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作中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诵读,领会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无数仁人志士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他们用激越振奋的演讲,用荡气回肠的故事,用凝重深刻的诗歌发出一份份深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二、认识作者,明确背景

      1.走进作者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穆旦的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主要译作有俄 国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英国雪莱的《云雀》等。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2年2月,以翻译之长,从西南联大应召入伍,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同年5月至9月,亲历滇缅大撤退。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年受到政治迫 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资料链接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诵读提升,初步感知

      (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

      1.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

      2.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
    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二)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示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

      四、深读鉴赏,明确内涵

      (一)赏析第一节

      1.初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实写——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虚写——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

      (二)赏析第二节

      1.初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2.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吸入”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红晕”“沉醉”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三)赏析第三节

      初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什么?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和“万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的“你”——大自然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中的“你”——充满生机的万物

      衬托出大自然的博大,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万物的丰润。

      (四)赏析第四节

      1.初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2.思考:“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季节的更替,时间流逝得快。

      (五)赏析第五节

      1.初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时是抗战的第二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机,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他愿中国大地只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发,远离战争。

      五、合作探究,分析特色

      1.提问: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与后三节主要写了什么?

      前两节——所看,后三节——所思。

      2.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你知道诗人在看什么?在思考什么?

      看——大自然的美景,思——人生的意义。

      3.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描写看到的自然美景,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

      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③“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六、拓展延伸,深入悟读

      1.说说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②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③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④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春游曲》)

      2.理解穆旦的爱国意识

      穆旦的爱国意识非常浓烈。当时,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因为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母亲若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甚至会把它倒掉。“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就是穆旦最喜欢的名言。1942年原本在校任教的

      穆旦响应“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投笔从戎,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中,他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中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最终才侥幸逃出野人山。

      七、课堂小结

      年轻人往往为赋新诗强说愁。把个人的欢乐忧伤看得天大无比。20岁的诗人穆旦却已经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生的意义需要重新思考。激情与理性的融合,正是他的诗保持一生的底色。

      有激情有思考,有大胸怀大境界。这是青年诗人通过诗歌传递出来的。不久,他参加远征军,为抗战九死一生就是明证。他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折磨,又是一个九死一生。但他仍一直写诗,当不知不觉中人生的“冬天”来临时,他写得更加炉火纯青。诗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诗与生命同在。

      八、作业布置:

      选择本单元认识的五位诗人中最喜欢的一位,找到他/她的另一首诗,自主进行批注和赏读(200字以上)。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

      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2.枉然:白白地。

      3.飘逸:漂浮,飘散。

      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5.坦荡:宽广平坦;
    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1•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

      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

      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五、课文主题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推荐访问:我看 知识点 上册 教案 九年级